总结:设计模式

 1.单例设计模式

       所谓单例设计模式简单说就是无论程序如何运行,采用单例设计模式的类(Singleton类)永远只会有一个实例化对象产生。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将采用单例设计模式的类的构造方法私有化(采用private修饰)。

      (2) 在其内部产生该类的实例化对象,并将其封装成private static类型。

      (3) 定义一个静态方法返回该类的实例。

         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在内部产生本类的实例化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 通过静态方法返回instance对象  
        return instance;   
    }   
  
    private Singleton() { // 将构造方法封装为私有化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public class Singleto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s1 = null; // 声明对象  
        Singleton s2 = null; // 声明对象  
        Singleton s3 = null; // 声明对象  
        s1 = Singleton.getInstance(); // 取得实例化对象  
        s2 = Singleton.getInstance(); // 取得实例化对象  
        s3 = Singleton.getInstance(); // 取得实例化对象  
        s1.print(); // 调用方法   
        s2.print(); // 调用方法   
        s3.print(); // 调用方法   
    }   
}

单例模式实现方式;

/**  
 *   
 * 单例模式的实现:饿汉式,线程安全 但效率比较低  
 */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ingletonTest() {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Test instance = new SingletonTest();   
  
    public static 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i() {   
        return instance;   
    }   
  
}
/**  
 * 单例模式的实现:饱汉式,非线程安全   
 *   
 */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ingletonTest() {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Test 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Test();   
        return instance;   
    }   
}
/** 
 * 线程安全,但是效率非常低 
 * @author vanceinfo 
 * 
 */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ingletonTest() {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Test instance;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Test();  
        return instance;  
    }  
}

最后一种推荐:

/**  
 * 线程安全  并且效率高  
 *  
 */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Test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Test()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Test getI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Test.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Test();   
                }   
            }   
        }   
        return instance;   
    }   
}

但是个人还是最喜欢第一种,简单,好理解,线程安全。

单例模式的好处:

1、节省不必要的内存开销,屏蔽对象创建的复杂性。

2、因为不需要重新创建对象,因此访问速度快。

3、容易驾驭产生的对象,因为只有一个。在不使用单例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很多对象,这些对象的处理是通过系统的守护线程垃圾收集器去处理,自己不需要去主动清理,但是你并不知道垃圾清理的效果怎么样,对于有些无用的对象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是我们驾驭不了的,当由于垃圾对象导致系统出现问题的bug可能非常难解决。

单例的使用:

1、spring框架产生对象默认就是单例的。

2、读取配置文件的类可以设置为单例。

3、数据库连接可以设置为单例,但是不是很好,因为连接会过期,但是对象可能还存在,因此单例获取的对象可能已经连接失效。

4、项目里面的service,dao类的对象其实只需要一个就行了,这里可以使用单例的方式获取service和dao。

2.工厂设计模式

参考: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

工厂顾名思义就是创建产品,根据产品是具体产品还是具体工厂可分为简单工厂模式和工厂方法模式,根据工厂的抽象程度可分为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

该模式用于封装和管理对象的创建,是一种创建型模式。

      示例代码如下:

interface Animal { // 定义一个动物的接口  
    public void say(); // 说话方法  
}   
  
class Cat implements Animal { // 定义子类Cat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 { // 覆写say()方法  
        System.out.println("我是猫咪,喵呜!");   
    }   
}   
  
class Dog implements Animal { // 定义子类Dog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 { // 覆写say()方法  
        System.out.println("我是小狗,汪汪!");   
    }   
}   
  
class Factory { // 定义工厂类  
    public static Animal getInstance(String className) {   
        Animal a = null; // 定义接口对象  
        if ("Cat".equals(className)) { // 判断是哪个子类的标记  
            a = new Cat(); // 通过Cat子类实例化接口  
        }   
        if ("Dog".equals(className)) { // 判断是哪个子类的标记  
            a = new Dog(); // 通过Dog子类实例化接口  
        }   
        return a;   
    }   
}   
  
public class Factor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 = null; // 定义接口对象  
        a = Factory.getInstance(args[0]); // 通过工厂获取实例  
        if (a != null) { // 判断对象是否为空  
            a.say(); // 调用方法   
        }   
    }   
}

三种工厂模式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实际应用时能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即可,可灵活变通,无所谓高级与低级。

此外无论哪种模式,由于可能封装了大量对象和工厂创建,新加产品需要修改已定义好的工厂相关的类,因此对于产品和工厂的扩展不太友好,利弊需要权衡一下。 

工厂模式的好处:

如果有许多地方都需要生成A的对象,那么你需要写很多A  a=new A()。
如果需要修改的话,你要修改许多地方。
但是如果用工厂模式,你只需要修改工厂代码。其他地方引用工厂,可以做到只修改一个地方,其他代码都不动,就是解耦了。

3.适配器模式

        如果一个类要实现一个具有很多抽象方法的接口,但是本身只需要实现接口中的部分方法便可以达成目的,所以此时就需要一个中间的过渡类,但此过渡类又不希望直接使用,所以将此类定义为抽象类最为合适,再让以后的子类直接继承该抽象类便可选择性的覆写所需要的方法,而此抽象类便是适配器类。

      示例代码如下:

interface Window {// 定义Window窗口接口,表示窗口操作  
    public void open();// 窗口打开  
  
    public void close();// 窗口关闭  
  
    public void iconified();// 窗口最小化  
  
    public void deiconified();// 窗口恢复  
  
    public void activated();// 窗口活动  
}   
  
// 定义抽象类实现接口,在此类中覆写方法,但是所有的方法体为空   
abstract class WindowAdapter implements Window {   
    public void open() {   
    };// 窗口打开   
  
    public void close() {   
    };// 窗口关闭   
  
    public void iconified() {   
    };// 窗口最小化   
  
    public void deiconified() {   
    };// 窗口恢复   
  
    public void activated() {   
    };// 窗口活动   
}   
  
// 子类继承WindowAdapter抽象类,选择性实现需要的方法   
class WindowImpl extends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open() {   
        System.out.println("窗口打开");// 实现open()方法  
    }   
  
    public void close() {   
        System.out.println("窗口关闭");// 实现close()方法  
    }   
}   
  
public class Adapt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indow win = new WindowImpl(); // 实现接口对象  
        // 调用方法   
        win.open();   
        win.close();   
    }   
}

4、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最典型的应用就是消息的发布订阅模式,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式,监听的应用等。

应用案例:如各种消息队列,如Kafka,ActiveMQ,RpcketMQ等,Zookeeper的watcher等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4.1、实例讲解

这种模式我现在经常用(即ActiveMQ):

    生产者:就是生产数据的,如我经常往队列里面塞数据,我就是生产者。

    消费者:从队列里面取数据并处理,这就是消费者。

还有一个使用的例子就是线程池:Executor接口

4.2.分析

以上的队列就是个缓冲区。

为了不至于太抽象,我们举一个寄信的例子(虽说这年头寄信已经不时兴,但这个例子还是比较贴切的)。假设你要寄一封平信,大致过程如下:

1、你把信写好——相当于生产者制造数据

2、你把信放入邮筒——相当于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

3、邮递员把信从邮筒取出——相当于消费者把数据取出缓冲区

4、邮递员把信拿去邮局做相应的处理——相当于消费者处理数据

★优点

可能有同学会问了:这个缓冲区有什么用捏?为什么不让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函数,直接把数据传递过去?搞出这么一个缓冲区作甚?

其实这里面是大有讲究的,大概有如下一些好处。

◇解耦

假设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是两个类。如果让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方法,那么生产者对于消费者就会产生依赖(也就是耦合)。将来如果消费者的代码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者。而如果两者都依赖于某个缓冲区,两者之间不直接依赖,耦合也就相应降低了。

接着上述的例子,如果不使用邮筒(也就是缓冲区),你必须得把信直接交给邮递员。有同学会说,直接给邮递员不是挺简单的嘛?其实不简单,你必须得认识谁是邮递员,才能把信给他(光凭身上穿的制服,万一有人假冒,就惨了)。这就产生和你和邮递员之间的依赖(相当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强耦合)。万一哪天邮递员换人了,你还要重新认识一下(相当于消费者变化导致修改生产者代码)。而邮筒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你依赖它的成本就比较低(相当于和缓冲区之间的弱耦合)。

◇支持并发(concurrency)

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方法,还有另一个弊端。由于函数调用是同步的(或者叫阻塞的),在消费者的方法没有返回之前,生产者只好一直等在那边。万一消费者处理数据很慢,生产者就会白白糟蹋大好时光。

使用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之后,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并发主体(常见并发类型有进程和线程两种,后面的帖子会讲两种并发类型下的应用)。生产者把制造出来的数据往缓冲区一丢,就可以再去生产下一个数据。基本上不用依赖消费者的处理速度。

其实当初这个模式,主要就是用来处理并发问题的。

从寄信的例子来看。如果没有邮筒,你得拿着信傻站在路口等邮递员过来收(相当于生产者阻塞);又或者邮递员得挨家挨户问,谁要寄信(相当于消费者轮询)。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挺土的。

◇支持忙闲不均

缓冲区还有另一个好处。如果制造数据的速度时快时慢,缓冲区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当数据制造快的时候,消费者来不及处理,未处理的数据可以暂时存在缓冲区中。等生产者的制造速度慢下来,消费者再慢慢处理掉。

为了充分复用,我们再拿寄信的例子来说事。假设邮递员一次只能带走1000封信。万一某次碰上情人节(也可能是圣诞节)送贺卡,需要寄出去的信超过1000封,这时候邮筒这个缓冲区就派上用场了。邮递员把来不及带走的信暂存在邮筒中,等下次过来时再拿走。

费了这么多口水,希望原先不太了解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同学能够明白它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在下一个帖子中,我们来说说如何确定数据单元。

另外,为了方便阅读,把本系列帖子的目录整理如下:

1、如何确定数据单元

2、队列缓冲区

3、队列缓冲区

4、双缓冲区

5.策略模式

参考: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Java实现例子说明)

5.1、理解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 定义了算法族,并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实际应用:魂斗罗的游戏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游戏中能够吃很多道具,来更换子弹的类型,有炫弹,散弹,直弹,火箭弹等等。这个我们就可以设计成策略模式。

分析:策略模式主要是把主体类的行为(动作)(在魂斗罗中指的是把使用各种类型子弹的行为)分离出来,独立封装成类(接口或者说是抽象类)(在魂斗罗中是指可以发射子弹)。某一类行为具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即可以发射棉花弹,散弹,直弹,火箭弹),这就组成了一组行为(就是定义中所讲到的算法族),这些行为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吃了不同的道具,就可以更换成不同类型的子弹)。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种出行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坐火车、坐高铁、坐飞机等等。不管我们使用哪一种出行方式,最终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选择不同的方式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5.2、实现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把对象本身和运算规则区分开来,因此我们整个模式也分为三个部分。

环境类(Context):用来操作策略的上下文环境,也就是我们游客。

抽象策略类(Strategy):策略的抽象,出行方式的抽象。

具体策略类(ConcreteStrategy):具体的策略实现,每一种出行方式的具体实现。

下面我们代码去实现一遍就能很清楚的理解了,

第一步:定义抽象策略接口

第二步:具体策略类

第三步:环境类实现

三、分析策略模式

1、为什么要使用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的优点:

我们之前在选择出行方式的时候,往往会使用if-else语句,也就是用户不选择A那么就选择B这样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耦合性太高了,而且代码臃肿,有了策略模式我们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策略模式遵循开闭原则,实现代码的解耦合。扩展新的方法时也比较方便,只需要继承策略接口就好了上面列出的这两点算是策略模式的优点了,但是不是说他就是完美的,有很多缺点仍然需要我们去掌握和理解,

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策略模式会出现很多的策略类。context在使用这些策略类的时候,这些策略类由于继承了策略接口,所以有些数据可能用不到,但是依然初始化了。2、与其他模式的区别?

(1)与状态模式的区别

策略模式只是条件选择方法,只执行一次方法,而状态模式是随着状态的改变不停地更改执行方法。举个例子,就好比我们旅游,对于策略模式我们只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出行方法就好了,但是状态模式不一样,可能我们到了A地点选择的是火车,到了B地点又选择飞机,根据不同的状态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

(2)与工厂模式的区别

工厂模式是创建型模式 ,它关注对象创建,提供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对象的创建与具体的使用客户无关。

策略模式是对象行为型模式 ,它关注行为和算法的封装 。

再举个例子,还是我们出去旅游,对于策略模式我们只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出行方法就好,但是工厂模式不同,工厂模式是你决定哪种旅行方案后,由工厂代替你去构建具体方案(工厂代替你去买火车票)。

6.代理模式

在有些情况下,一个客户不能或者不想直接访问另一个对象,这时需要找一个中介帮忙完成某项任务,这个中介就是代理对象。例如,购买火车票不一定要去火车站买,可以通过 12306 网站或者去火车票代售点买。又如找女朋友、找保姆、找工作等都可以通过找中介完成。


代理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1. 抽象主题(Subject)类: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声明真实主题和代理对象实现的业务方法。
  2. 真实主题(Real Subject)类:实现了抽象主题中的具体业务,是代理对象所代表的真实对象,是最终要引用的对象。
  3. 代理(Proxy)类:提供了与真实主题相同的接口,其内部含有对真实主题的引用,它可以访问、控制或扩展真实主题的功能。

代理模式的扩展:动态代理

参见:动态代理

在前面介绍的代理模式中,代理类中包含了对真实主题的引用,这种方式存在两个缺点。

  1. 真实主题与代理主题一一对应,增加真实主题也要增加代理。
  2. 设计代理以前真实主题必须事先存在,不太灵活。采用动态代理模式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如 SpringAOP,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