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围观block:三

深度围观block:第三集

blocks1blocks1

本文由破船译自galloway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引

本文是深度围观block的第三篇文章,也是最后一篇。希望读者阅读了之后,对block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希望之前对汇编语言恐惧或者陌生的读者转变看法,其实只要你用心去看,去学,很容易就搞懂的。

另外由于block具有闭包性,我们也可以将其当做匿名函数,所以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OC中的闭包性和匿名函数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Closure and anonymous functions in Objective-C

目录

  • 介绍
  • 已知内容
  • Block_copy()
  • Block_release()
  • 何去何从

正文

介绍

本文话费了很长时间才出炉。实际上,几个月之前就已经打好草稿了,只不过一直忙于写我的这本书:Effective Objective-C 2.0,所以没有时间完成本文。

接着之前的两篇文章:深度围观block:第一集深度围观block:第二集,本文将更进一步了解当block被拷贝时发生了什么。可能你已经听过这样的说辞“block开始于栈”,以及“如果你希望将block保存下来,以便后续使用,那么必须对block进行拷贝”。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而在拷贝过程中实际又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一直在思考拷贝block时是利用了什么机制。就如之前介绍的block在进行值拷贝时发生了什么。本文我将揭晓这些疑问。

已知内容

通过第一集第二集两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block的内存布局如下图所示:

block_layoutblock_layout

第二集中,我们也知道了当block初始化的时候,会在栈中创建像上图这样的一个结构。由于这个结构是在栈上,而在栈空间是会被重复使用的。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在以后继续使用该block,就必须要对block进行拷贝操作。拷贝操作需要调用Block_copy()函数,或者可以理解为给block发送一个copy消息(因为block可以看成一个Objective-C对象),这也会调用Block_copy()函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lock_copy()函数都做了什么。

Block_copy()

我们首先来看看Block.h文件,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如下定义:

#define Block_copy(...) ((__typeof(__VA_ARGS__))_Block_copy((const void *)(__VA_ARGS__)))

void *_Block_copy(const void *arg);

可以看出,Block_copy()实际上就是一个宏定义(#define),该宏定义将传入的参数(const void *)做强制类型转换,然后再传给_Block_copy()。我们也可以在实现文件runtime.c中找到_Block_copy()的原型:

void *_Block_copy(const void *arg) {
    return _Block_copy_internal(arg, WANTS_ONE);
}

上面的方法调用了_Block_copy_internal()函数,并传入block本身(arg)以及WANTS_ONE。要弄白具体意思,需要查看_Block_copy_internal方法的实现,该方法也是在runtime.c文件中。如下代码所示(已经去除掉了一些无关的内容:主要是垃圾回收相关):

static void *_Block_copy_internal(const void *arg, const int flags) {
    struct Block_layout *aBlock;
    const bool wantsOne = (WANTS_ONE & flags) == WANTS_ONE;

    // 1
    if (!arg) return NULL;

    // 2
    aBlock = (struct Block_layout *)arg;

    // 3
    if (aBlock->flags & BLOCK_NEEDS_FREE) {
        // latches on high
        latching_incr_int(&aBlock->flags);
        return aBlock;
    }

    // 4
    else if (aBlock->flags & BLOCK_IS_GLOBAL) {
        return aBlock;
    }

    // 5
    struct Block_layout *result = malloc(aBlock>descriptor->size);
    if (!result) return (void *)0;

    // 6
    memmove(result, aBlock, aBlock->descriptor->size); // bitcopy first

    // 7
    result->flags &= ~(BLOCK_REFCOUNT_MASK);    // XXX not needed
    result->flags |= BLOCK_NEEDS_FREE | 1;

    // 8
    result->isa = _NSConcreteMallocBlock;

    // 9
    if (result->flags & BLOCK_HAS_COPY_DISPOSE) {
        (*aBlock->descriptor->copy)(result, aBlock); // do fixup
    }

    return result;
}

下面来看看该方法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1、如果传入的参数是NULL则直接返回NULL。这样可以保证传入一个NULL block时函数的安全性。

2、将参数强制转换为一个指针,该指针指向一个Block_layout结构对象。实际上在第一集中就介绍了Block_layout结构:这是一个内部使用的数据结构,该结构组成一个block,其中包含一个block的实现函数,以及另外几个元数据。

3、 如果block的flags包含BLOCK_NEEDS_FREE,说明这是一个堆block(a heap block)。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然后将同一个的block返回。

4、如果block是一个全局block(参考第一集),那么不用做任何事情,直接返回同一个block即可——因为全局block是一个单例(singleton)。

5、如果到这一步了,可以肯定该block肯定被分配在栈上。这种情况,需要将block拷贝到堆上。这也是最有趣的一部分。首先是利用malloc()函数在堆上创建block对应size大小的内存空间。如果失败了,就返回NULL,否则继续往下执行。

6、 利用memmove()函数将分配在栈中的block按位拷贝至刚刚在堆上分配的空间中。按位拷贝可以确保block中的所有元数据都能准确的进行拷贝,例如block的descriptor。

7、接着需要更新一下block的flags。第一行代码是确保引用计数被设置为0。后面紧跟的注释表示这不是必须的——估计此时引用计数已经是0了。我猜测这行代码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潜在的bug,会引起引用计数不为0的情况。第二行代码是设置BLOCK_NEEDS_FREE标志,这标示该block是一个堆block,当引用计数变为0时,需要free掉。后面紧跟的| 1是将block的引用计数设置为1。

8、将block的isa指针设置为 _NSConcreteMallocBlock,这就意味着该block是一个堆block。

9、最后,如果block有一个拷贝辅助函数(a copy helper function),那么就调用它。如果有必要的话,表一起会生成一个拷贝辅助函数。例如block需要拷贝对象的时候,拷贝辅助函数会retain住已经拷贝的对象。

思路很清晰吧!现在你应该知道当block被拷贝时会发什么了!下面还需要了解一下当release时又回发生什么?

Block_release

与Block_copy对应的是Block_release()。同样,Block_release()也是一个宏定义,如下所示:

#define Block_release(...) _Block_release((const void *)(__VA_ARGS__))

实际上,跟Block_copy()类似,Block_release()会为我们把参数进行强制类型转换。这样开发者就不用亲自来处理转换的事情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_Block_release()函数(为了看起来清晰点,我对代码重排了一下,并移除了垃圾回收相关的代码):

void _Block_release(void *arg) {
    // 1
    struct Block_layout *aBlock = (struct Block_layout *)arg;
    if (!aBlock) return;

    // 2
    int32_t newCount;
    newCount = latching_decr_int(&aBlock->flags) & BLOCK_REFCOUNT_MASK;

    // 3
    if (newCount > 0) return;

    // 4
    if (aBlock->flags & BLOCK_NEEDS_FREE) {
        if (aBlock->flags & BLOCK_HAS_COPY_DISPOSE)(*aBlock->descriptor->dispose)(aBlock);
        _Block_deallocator(aBlock);
    }

    // 5
    else if (aBlock->flags & BLOCK_IS_GLOBAL) {
        ;
    }

    // 6
    else {
        printf("Block_release called upon a stack Block: %p, ignored\n", (void *)aBlock);
    }
}

来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1、 首先将参数强制转换为Block_layout结构。如果传入的是NULL,那么为了函数的安全起见,将直接返回。

2、将block的引用计数标志位减1(还记得Block_copy()中将这个引用计数标志位设置为1吗?)。

3、如果newCount大于0,说明还有别的对象引用了这个block,所以并不需要立即释放block,只需简单的返回即可。

4、否则,如果flags中包含BLOCK_NEEDS_FREE,那么说明这个block是分配到堆上的,并且如果引用计数为0,那么需要释放这个block。首先是调用了block的dispose辅助函数,该函数跟copy辅助函数相反,负责做相反的操作,例如释放掉所有在block中拷贝的变量等。最后使用_Block_deallocator函数释放掉block,如果你去runtime.c文件中看看,会发现该函数的尾部是一个指向free的函数指针,也就是释放掉malloc分配的内存。

5、如果block是全局的,那么什么事情也不用做。

6、如果代码执行到这里了,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因为正在尝试将栈上的block释放掉,所以这行代码是为了提醒开发者的。在程序实际运行过程中,永远不会看到这里的提示。

Coool!就是这些了,没有更多,也没有再复杂的东西了!

何去何从

本文也是我深度围观block的最后一篇。其中有一些内容也可也在我的这本书中找到:Effective Objective-C 2.0。这一系列文章介绍了如何有效的使用block,并且如果你对block感兴趣的话,这系列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你更加深入的了解block。

本文由破船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2013-07-11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信号处理领域,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是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多个信号源到达接收阵列的方向。本文将详细探讨种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算法在DOA估计中的实现,以及它们在MATLAB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ESPRIT算法是由Paul Kailath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阵列数据的旋转不变性来估计信号源的角度。这种算法相比传统的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无需进行特征值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颇具优势。 1. 普通ESPRIT算法 普通ESPRIT算法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构造等效旋转不变系统和估计角度。通过空间平移(如延时)构建两个子阵列,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旋转不变性。然后,通过对子阵列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可以得到信号源的角频率估计,进一步转换为DOA估计。 2. 常规ESPRIT算法实现 在描述中提到的`common_esprit_method1.m`和`common_esprit_method2.m`是两种不同的普通ESPRIT算法实现。它们可能在实现细节上略有差异,比如选择子阵列的方式、参数估计的策略等。MATLAB代码通常会包含预处理步骤(如数据归一化)、子阵列构造、旋转不变性矩阵的建立、最小二乘估计等部分。通过运行这两个文件,可以比较它们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异同。 3. TLS_ESPRIT算法 TLS(Total Least Squares)ESPRIT是对普通ESPRIT的优化,它考虑了数据噪声的影响,提高了估计的稳健性。在TLS_ESPRIT算法中,不假设数据噪声是高斯白噪声,而是采用总最小二乘准则来拟合数据。这使得算法在噪声环境下表现更优。`TLS_esprit.m`文件应该包含了TLS_ESPRIT算法的完整实现,包括TLS估计的步骤和旋转不变性矩阵的改进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ESPRIT变体取决于系统条件,例如噪声水平、信号质量以及计算资源。通过MATLAB实现,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算法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这些代码也为教学和学习DOA估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ESPRIT算法的工作原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