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b多线程调试原理

感谢原作者分享,转自:https://www.cnblogs.com/2014asm/p/6579877.html

1: 在Linux系统上Gdb提供了一组多线程调试命令,如表所示:

多线程调试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及时地捕捉被调试程序线程状态的变化的事件并且GDB针对根据捕捉到的事件做出相应的操作,其实最终的结果就是维护一根叫thread list的链表。上面的调试命令都是基于thread list链表来实现的,后面会有讲到。

2. Gdb在linux平台多线程调试实现主要依赖下面三个文件

thread.c:文件它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多线程调试命令子集的实现,比如info threads。
当用户在gdb命令行敲入多线程调试命令子集中的命令时,就会调用thread.c中对应的函数。Thread.c中的实现都是基于thread list的。而gdb对于thread list的维护工作主要在另外两个文件中实现。
Linux-nat.c:它实现了通常的调试功能,比如读写寄存器、读写内存、resume程序、wait程序、attach、detach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在linux-nat.c中会维护一个lwp_list链表,表示当前进程所有的内核线程。

linux-thread-db.c:基于thread_db库的一组功能函数,用在多线程调试环境下的函数,比如to_get_thread_local_address。这些函数的任务就是获取用户态线程的产生、消亡事件,以及获取用户态线程相关的数据。Linux-thread-db.c获取用户线程的发生的事件和获取的信息、结合linux-nat.c中维护的lwp_list内核线程链表中提供的信息,以此维护一个完整的thread_list,该链表存放线程所有的信息。

3. Gdb功能函数分层:

Gdb中的功能函数使用struct target_ops数据结构来组织。不同功能的函数集抽象成不同的target_ops。比如用于处理coredump文件的”core” target_ops,而linux-nat.c中实现的linux应用程序本地调试功能也抽象成一个ops”child” target_ops,linux-thread-db.c中实现的基于libpthread库的调试功能抽象成”multi-thread”target_ops。
整个linux多线程应用程序本地调试的结构框架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到当调试linux多线程程序时,就会使用thread_db_ops中的相应的函数。那么问题来了,对于resume和wait这些Linux_ops中也实现的函数,会调用哪个呢?Gdb中实现了很多的target_ops,有功能相近也有完全不同功能的,比如linux_ops和file_ops。那么对于功能相近的target_ops怎样使用呢?功能不同的target_ops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gdb分层机制能解释。
Gdb中把target_ops分为了7层,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如图所示:

4:GDB调试多线程

调试进程建立具体的流程下图所示:

在创建好被调试进程之后,gdb通过ptrace(PTRACE_SETOPTIONS)设置PTRACE_O_TRACECLONE,设置过后,当被调试进程创建线程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发送一个SIGTRAP信号,让被调试进程进入stop状态,使得gdb能够捕捉到这些事件,获取tid添加到lwp_list中后,gdb会让程序继续运行,直到被调试程序发生一些需要通知gdb用户的事件,比如触发了用户设置的断点,下面是流程图

5. Lwp_list链表
被调试进程创建线程最终是通过clone()系统调用实现的。要捕捉子线程的创建和死亡事件,这个捕捉事件由ptrace提供的机制实现。具体机制如下图所示。

6. Thread_list链表:
Thread_list是struct thread_info类型的一个链表,记录的是被调试进程的所有线程的信息,里面包含线程用户态和内核态的一些信息。线程用户态信息的捕获基于libthread_db库,该库提供了一组调试接口。这么一组libpthread_db调试接口在gdb中使用struct thread_db_info进行管理,该数据主要结构的具体信息如下表:

在被调试进程加载libpthread库时,会为该进程创建这么一个struct thread_db_info记录该进程要使用到的libthread_db提供的调试接口。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td_create_bp_addr和td_death_bp_addr。这两个地址是对应libpthread库中的某个位置。当调用libpthread库创建线程或者线程死亡时,一定会分别调用这么两个addr处的代码。Gdb通过在这两个位置设置断点来捕获libpthread库的线程创建和死亡事件,断点的类型为bp_thread_event.
被调试程序创建子进程或者子进程死亡,会执行到libpthread库的td_create_bp_addr或td_death_bp_addr地址处,触发断点。线程进入stop状态
gdb 通过waitpid()监测到被调试进程的状态改变,分析子进程发生的事件,判断为bp_thread_event的断点触发。如果是create,获取新创建线程struct thread_info的相关的信息,并且加入到thread_list中;如果是death,从thread_list中删除该线程。

7:总结

GDB确定我们调试的程序是否为多线程, 通过判断被调试程序是否加载libpthread库来判断的。(捕捉装载libpthread库这个事件)也就是一旦被调试程序装在libpthread库,( Observer观察者模式)我们就应做初始化多线程调试功能。

 

当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因为后台开发所需要的技术广泛而坚深,要成为一名后台开发工程师门槛很高,所以相关人才比较紧缺。作者是在腾讯工作多年的后台开发工程师,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在处理大量实际业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在这本书中,她不仅首次为后台开发工程师勾勒出了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结构图,而且还对后台开发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大量复杂的技术知识进行了提炼、剥离和整合,专注于成为一名后台开发工程师所需掌握的核心技术、开发工具和实践方法,大幅度降低后台开发工程师的学习曲线。本书的内容获得了来自腾讯、Facebook、微软、阿里、百度的多位资深技术专家的高度认可。 全书一共13章,在逻辑上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章)介绍了编程语言方面的知识,包括常用语法、类与常用STL的使用。 第二部分(第4~5章)介绍了编译原理调试方法相关的知识,编译原理包括编译与链接的具体过程、Makefile的编写、目标文件的内容与处理目标文件相关工具的使用,调试方法主要介绍了strace、gdb、top、ps与valgrind工具的使用等。 第三部分(第6~8章)介绍了网络相关的知识,包括TCP协议的关键知识点和TCP server的实现,网络IO模型和select、poll与epoll三个重要函数的使用,还有ping、tcpdump、netstat和lsof这四个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 第四部分(第9~11章)主要是多线程、进程和进程间通信相关的知识,包括多线程的使用、多线程的同步和重入问题,进程方面有父子进程、僵死进程、守护进程和进程间通讯的方式。 第五部分(第12章)主要是HTTP协议的介绍与使用、CGI的设计原理、实现和FASTCGI的简单介绍。 第六部分(第13章)通过常用类库JsonCPP和Protobuf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第三方库。
因为后台开发所需要的技术广泛而坚深,要成为一名后台开发工程师门槛很高,所以相关人才比较紧缺。作者是在腾讯工作多年的后台开发工程师,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在处理大量实际业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在这本书中,她不仅首次为后台开发工程师勾勒出了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结构图,而且还对后台开发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大量复杂的技术知识进行了提炼、剥离和整合,专注于成为一名后台开发工程师所需掌握的核心技术、开发工具和实践方法,大幅度降低后台开发工程师的学习曲线。本书的内容获得了来自腾讯、Facebook、微软、阿里、百度的多位资深技术专家的高度认可。 全书一共13章,在逻辑上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章)介绍了编程语言方面的知识,包括常用语法、类与常用STL的使用。 第二部分(第4~5章)介绍了编译原理调试方法相关的知识,编译原理包括编译与链接的具体过程、Makefile的编写、目标文件的内容与处理目标文件相关工具的使用,调试方法主要介绍了strace、gdb、top、ps与valgrind工具的使用等。 第三部分(第6~8章)介绍了网络相关的知识,包括TCP协议的关键知识点和TCP server的实现,网络IO模型和select、poll与epoll三个重要函数的使用,还有ping、tcpdump、netstat和lsof这四个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 第四部分(第9~11章)主要是多线程、进程和进程间通信相关的知识,包括多线程的使用、多线程的同步和重入问题,进程方面有父子进程、僵死进程、守护进程和进程间通讯的方式。 第五部分(第12章)主要是HTTP协议的介绍与使用、CGI的设计原理、实现和FASTCGI的简单介绍。 第六部分(第13章)通过常用类库JsonCPP和Protobuf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第三方库。 目录 第1章 C++编程常用技术 1 第2章 面向对象的C++ 26 第3章 常用STL的使用 65 第4章 编译 117 第5章 调试 148 第6章 TCP协议 188 第7章 网络IO模型 248 第8章 网络分析工具 290 第9章 多线程 299 第10章 进程 334 第11章 进程间通信 352 第12章 HTTP协议 375 第13章 常用类库 399
第1章 操作系统概述 1 1.1 认识操作系统 1 1.1.1 从使用者角度 1 1.1.2 从程序开发者角度 2 1.1.3 从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所处位置 2 1.1.4 从操作系统设计者的角度 3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 4 1.2.1 操作系统的演变 4 1.2.2 硬件的发展轨迹 5 1.2.3 软件的轨迹 6 1.2.4 单内核与微内核操作系统 7 1.3 开放源代码的Unix/Linux操作系统 8 1.3.1 Unix的诞生和发展 8 1.3.2 Linux的诞生 9 1.3.3 操作系统标准POSIX 9 1.3.4 GNU和Linux 9 1.3.5 Linux的开发模式 10 1.4 Linux内核 10 1.4.1 Linux内核的位置 10 1.4.2 Linux内核的作用 11 1.4.3 Linux内核子系统 11 1.5 Linux内核源代码 13 1.5.1 多版本的内核源代码 13 1.5.2 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 13 1.5.3 Linux内核源代码分析工具 14 习题1 15 第2章 内存寻址 17 2.1 内存寻址简介 17 2.1.1 Intel x86 CPU寻址方式的演变 18 2.1.2 IA32寄存器简介 19 2.1.3 物理地址、虚拟地址及线性地址 21 2.2 分段机制 22 2.2.1 地址转换及保护 24 2.2.2 Linux中的段 24 2.3 分页机制 25 2.3.1 页与页表 25 2.3.2 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28 2.3.3 分页示例 28 2.3.4 页面高速缓存(cache) 29 2.3.5 Linux中的分页机制 30 2.4 Linux中的汇编语言 31 2.4.1 AT&T与Intel汇编语言的比较 31 2.4.2 AT&T汇编语言的相关知识 32 2.5 Linux系统地址映射示例 33 习题2 35 第3章 进程 37 3.1 进程介绍 37 3.1.1 程序和进程 37 3.1.2 进程的层次结构 38 3.1.3 进程状态 39 3.1.4 进程实例 40 3.2 进程控制块 41 3.2.1 进程状态 42 3.2.2 进程标识符 43 3.2.3 进程之间的亲属关系 43 3.2.4 进程控制块的存放 44 3.3 进程的组织方式 45 3.3.1 进程链表 45 3.3.2 散列表 46 3.3.3 可运行队列 47 3.3.4 等待队列 47 3.4 进程调度 48 3.4.1 基本原理 48 3.4.2 时间片 50 3.4.3 Linux进程调度时机 50 3.4.4 进程调度的依据 51 3.4.5 调度函数schedule()的实现 52 3.5 进程的创建 54 3.5.1 创建进程 55 3.5.2 线程及其创建 56 3.6 与进程相关的系统调用及其应用 58 3.6.1 fork系统调用 58 3.6.2 exec系统调用 59 3.6.3 wait系统调用 60 3.6.4 exit系统调用 62 3.6.5 进程的一生 63 3.7 与调度相关的系统调用及应用 63 习题3 65 第4章 内存管理 67 4.1 Linux的内存管理概述 67 4.1.1 虚拟内存、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67 4.1.2 虚拟内存实现机制间的关系 69 4.2 进程用户空间的管理 70 4.2.1 进程用户空间的描述 71 4.2.2 进程用户空间的创建 74 4.2.3 虚存映射 76 4.2.4 进程的虚存区示例 76 4.2.5 与用户空间相关的系统调用 78 4.3 请页机制 79 4.3.1 缺页异常处理程序 79 4.3.2 请求调页 81 4.3.3 写时复制 83 4.4 物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83 4.4.1 伙伴算法 85 4.4.2 物理页面的分配 86 4.4.3 物理页面的回收 88 4.4.4 slab分配模式 89 4.4.5 内核空间非连续内存区的分配 93 4.5 交换机制 95 4.5.1 交换的基本原理 95 4.5.2 页面交换守护进程kswapd 99 4.6 内存管理实例 99 4.6.1 相关背景知识 100 4.6.2 代码体系结构介绍 100 4.6.3 实现步骤 103 4.6.4 程序代码 103 习题4 108 第5章 中断和异常 110 5.1 中断的基本知识 110 5.1.1 中断向量 110 5.1.2 外设可屏蔽中断 111 5.1.3 异常及非屏蔽中断 112 5.1.4 中断描述符表 112 5.1.5 相关汇编指令 113 5.2 中断描述符表的初始化 114 5.2.1 IDT表项的设置 114 5.2.2 对陷阱门和系统门的初始化 115 5.2.3 中断门的设置 116 5.3 中断处理 116 5.3.1 中断和异常的硬件处理 116 5.3.2 中断请求队列的建立 117 5.3.3 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 119 5.3.4 从中断返回 121 5.4 中断的下半部处理机制 121 5.4.1 为什么把中断分为两部分来处理 122 5.4.2 小任务机制 122 5.4.3 下半部 124 5.4.4 任务队列 125 5.5 中断应用——时钟中断 125 5.5.1 时钟 125 5.5.2 时钟运作机制 126 5.5.3 Linux的时间系统 127 5.5.4 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128 5.5.5 时钟中断的下半部处理 129 5.5.6 定时器及其应用 129 习题5 132 第6章 系统调用 133 6.1 系统调用与应用编程接口、系统命令、内核函数的关系 133 6.1.1 系统调用与API 133 6.1.2 系统调用与系统命令 134 6.1.3 系统调用与内核函数 134 6.2 系统调用处理程序及服务例程 135 6.2.1 初始化系统调用 136 6.2.2 system_call()函数 136 6.2.3 参数传递 137 6.2.4 跟踪系统调用的执行 139 6.3 封装例程 140 6.4 添加新系统调用 141 6.5 实例——利用系统调用实现一个调用日志收集系统 143 6.5.1 代码体系结构 143 6.5.2 把代码集成到内核中 146 6.5.3 实现步骤 148 习题6 148 第7章 内核中的同步 149 7.1 临界区和竞争状态 149 7.1.1 临界区举例 149 7.1.2 共享队列和加锁 150 7.1.3 确定保护对象 151 7.1.4 死锁 152 7.1.5 并发执行的原因 153 7.2 内核同步方法 153 7.2.1 原子操作 153 7.2.2 自旋锁 155 7.2.3 信号量 156 7.3 并发控制实例 157 7.3.1 内核任务及其并发关系 158 7.3.2 实现机制 158 7.3.3 关键代码解释 162 7.3.4 实现步骤 163 习题7 164 第8章 文件系统 165 8.1 Linux文件系统基础 165 8.1.1 Linux文件结构 165 8.1.2 Linux文件系统 166 8.1.3 文件类型 167 8.1.4 文件访问权限 168 8.2 虚拟文件系统 168 8.2.1 虚拟文件系统的引入 168 8.2.2 VFS中的数据结构 170 8.2.3 VFS超级块数据结构 171 8.2.4 VFS的索引节点 173 8.2.5 目录项对象 174 8.2.6 与进程相关的文件结构 176 8.2.7 主要的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 179 8.3 文件系统的注册、安装与卸载 180 8.3.1 文件系统的注册和注销 180 8.3.2 文件系统的安装 181 8.3.3 文件系统的卸载 183 8.4 页缓冲区 183 8.4.1 address_space对象 183 8.4.2 address_space对象的操作函数表 184 8.5 文件的打开与读写 185 8.5.1 打开文件 185 8.5.2 读写文件 187 8.6 编写一个文件系统 189 8.6.1 Linux文件系统的实现要素 189 8.6.2 什么是romfs文件系统 191 8.6.3 romfs文件系统的布局与文件结构 191 8.6.4 具体实现的对象 192 习题8 195 第9章 设备驱动 196 9.1 概述 196 9.2 设备驱动程序基础 198 9.2.1 I/O端口 199 9.2.2 设备文件 200 9.2.3 中断处理 201 9.2.4 设备驱动程序框架 203 9.3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204 9.3.1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 204 9.3.2 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示例 205 9.4 块设备驱动程序 208 9.4.1 块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 209 9.4.2 块设备请求 212 习题9 215 附录A 内核中的链表 216 A.1 链表数据结构简介 216 A.2 内核链表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初始化 217 A.3 操作链表的接口 218 A.4 遍历链表 219 附录B 内核模块 221 B.1 什么是模块 221 B.2 编写一个简单的模块 221 B.3 模块编程的基础知识 222 B.4 模块的编译 224 B.5 模块实用程序modutils 226 附录C Linux内核编译 228 C.1 内核简介 228 C.2 为什么重新编译内核 228 C.3 内核编译模式 229 C.4 新版本内核的获取和更新 229 C.5 内核编译 230 C.6 修改并重启管理器 232 附录D Linux编程基础(C语言环境) 233 D.1 Linux编程常识 233 D.1.1 相关标准(ANSI C、POSIX、SVID、XPG) 233 D.1.2 函数库和系统调用 234 D.1.3 在线文档(man、info、HOWTO) 235 D.1.4 C语言编程风格 237 D.2 Linux上的C/C++编译器和调试器 238 D.2.1 运行gcc/egcs 238 D.2.2 gcc/egcs的主要选项 240 D.2.3 gdb简介 240 D.2.4 gdb的常用命令 241 D.2.5 gdb使用示例 242 D.3 GNU make和makefile 243 D.3.1 GNU make 243 D.3.2 makefile的基本结构 243 D.3.3 makefile的变量 244 D.3.4 GNU make的主要预定义变量 245 D.3.5 GNU make的隐含规则 245 D.3.6 运行make 246
线程概念 什么是线程 LWP:light weight process 轻量级的进程,本质仍是进程(在Linux环境下) 进程:独立地址空间,拥有PCB 线程:也有PCB,但没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共享) 区别:在于是否共享地址空间。 独居(进程);合租(线程)。 Linux下: 线程:最小的执行单位 进程:最小分配资源单位,可看成是只有一个线程的进程。 Linux内核线程实现原理 类Unix系统中,早期是没有“线程”概念的,80年代才引入,借助进程机制实现出了线程的概念。因此在这类系统中,进程和线程关系密切。 1. 轻量级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也有PCB,创建线程使用的底层函数和进程一样,都是clone 2. 从内核里看进程和线程是一样的,都有各自不同的PCB,但是PCB中指向内存资源的三级页表是相同的 3. 进程可以蜕变成线程 4. 线程可看做寄存器和栈的集合 5. 在linux下,线程最是小的执行单位;进程是最小的分配资源单位 察看LWP号:ps –Lf pid 查看指定线程的lwp号。 三级映射:进程PCB --> 页目录(可看成数组,首地址位于PCB中) --> 页表 --> 物理页面 --> 内存单元 参考:《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 ----毛德操 对于进程来说,相同的地址(同一个虚拟地址)在不同的进程中,反复使用而不冲突。原因是他们虽虚拟址一样,但,页目录、页表、物理页面各不相同。相同的虚拟址,映射到不同的物理页面内存单元,最终访问不同的物理页面。 但!线程不同!两个线程具有各自独立的PCB,但共享同一个页目录,也就共享同一个页表和物理页面。所以两个PCB共享一个地址空间。 实际上,无论是创建进程的fork,还是创建线程的pthread_create,底层实现都是调用同一个内核函数clone。 如果复制对方的地址空间,那么就产出一个“进程”;如果共享对方的地址空间,就产生一个“线程”。 因此:Linux内核是不区分进程和线程的。只在用户层面上进行区分。所以,线程所有操作函数 pthread_* 是库函数,而非系统调用。 线程共享资源 1.文件描述符表 2.每种信号的处理方式 3.当前工作目录 4.用户ID和组ID 5.内存地址空间 (.text/.data/.bss/heap/共享库) 线程非共享资源 1.线程id 2.处理器现场和栈指针(内核栈) 3.独立的栈空间(用户空间栈) 4.errno变量 5.信号屏蔽字 6.调度优先级 线程优、缺点 优点: 1. 提高程序并发性 2. 开销小 3. 数据通信、共享数据方便 缺点: 1. 库函数,不稳定 2. 调试、编写困难、gdb不支持 3. 对信号支持不好 优点相对突出,缺点均不是硬伤。Linux下由于实现方法导致进程、线程差别不是很大。 线程控制原语 pthread_self函数 获取线程ID。其作用对应进程中 getpid() 函数。 pthread_t pthread_self(void); 返回值:成功:0; 失败:无! 线程ID:pthread_t类型,本质:在Linux下为无符号整数(%lu),其他系统中可能是结构体实现 线程ID是进程内部,识别标志。(两个进程间,线程ID允许相同) 注意:不应使用全局变量 pthread_t tid,在子线程中通过pthread_create传出参数来获取线程ID,而应使用pthread_self。 pthread_create函数 创建一个新线程。 其作用,对应进程中fork() 函数。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arg); 返回值:成功:0; 失败:错误号 -----Linux环境下,所有线程特点,失败均直接返回错误号。 参数: pthread_t:当前Linux中可理解为:typedef unsigned long int pthread_t; 参数1:传出参数,保存系统为我们分配好的线程ID 参数2:通常传NULL,表示使用线程默认属性。若想使用具体属性也可以修改该参数。 参数3:函数指针,指向线程主函数(线程体),该函数运行结束,则线程结束。 参数4:线程主函数执行期间所使用的参数。 在一个线程中调用pthread_create()创建新的线程后,当前线程从pthread_create()返回继续往下执行,而新的线程所执行的代码由我们传给pthread_create的函数指针start_routine决定。star
嵌入式Linux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理解Linux基础知识:首先,你需要了解Linux的基本概念、命令行操作和常用工具。学习Linux的文件系统、进程管理、用户权限等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 学习C/C++编程:嵌入式Linux开发通常使用C/C++语言进行编程。你需要掌握C/C++的基础语法、数据类型、函数、指针等知识,并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3. 掌握Linux内核:了解Linux内核的架构和组成部分,学习如何进行内核配置、编译和加载。你还需要了解驱动程序的编写和加载,以及内核模块的管理和调试技巧。 4. 学习交叉编译:掌握交叉编译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如何为嵌入式设备生成适用的可执行文件。你需要学习工具链的配置、Makefile的编写和调试技巧。 5. 硬件平台开发:选择一款嵌入式开发板或硬件平台进行实践,学习如何将Linux系统移植到目标设备上,并进行驱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你需要掌握设备树的使用、外设的驱动编写和设备驱动的调试技巧。 6. 应用开发和调试:学习如何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上开发应用程序,包括网络编程、多线程编程、文件系统操作等。你还需要学习调试技巧,如使用gdb进行程序调试和性能优化。 7. 系统优化和调试:深入了解嵌入式Linux系统的性能优化和调试技巧,包括内存管理、系统启动优化、性能分析工具等。你需要学习如何定位和解决系统性能瓶颈和故障问题。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习路线图,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择深入学习的方向。同时,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祝你学习顺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