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我从前端转型管理成功了

小钗不易,求关注呢

Hi,我是叶小钗,从前端转型成管理,有些心得,可以聊聊吗?

生产队的驴

去年虽然拿了个C,但感觉成长较大,过年期间除了带小孩多数在家做复盘整理,结果就是「屯了十几篇文章」...

上班后开始发文,在大家眼中就像「生产队的驴」一样,其实不过年屯下来的罢了...

后面开了个「免费的」知识星球积累素材,会有一些星球问答穿插更新,平时还有一些读书KPI都写成了读书笔记,所以基本就是日更了...

但日更这个情况大概在下周就结束了,所以大家不要怕,卷不动了,看看这个月的成绩单

「一个月增加3000多粉丝」236e063ab880a028d57bc711059b2610.png

为什么关注我

去年为推行公司机制落地穿插做了一些产品文化,效果还算不错,所以今年会有很多「公司文化建设」的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依旧是主业,所以偶尔的「技术产出」也还是会有的,只不过更多的是「技术创新」类的探索;

由于小钗手里还有两条业务线,所以对应的「产品思考、产品方法论」不会少;

加上数据团队也在我这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话题也会涉及,但更多可能是一些数据小知识,暂时不会很系统;

最后因为身份问题会做一些公司级机制落地工作,所以「公司治理」相关思考也会有,所以「管理类的话题」不会停,但过于敏感的部分只能线下交流。

接下来继续介绍...

文章概览

之前我在群里请其他小伙伴分享下,基本上得到的回答是:

这个文章不太合适吧...

我站在一线角度看了下,好像确实不太合适,有点小「敏感」,分享出去总会刺痛一些人,让他们觉得你「意有所指」

好在,小钗的文章「正能量很足」,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了解小钗

如果大家想要更了解小钗,可以看这四篇文章:

第一个五年,建立成长正循环框架

第二个五年,找到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

第三个五年,独立思考、寻找解法并实操落地

0e974624a73372ccc2f80ad8f0d4540c.png

第一个五年大半属于秀操作阶段,不断成长自身即可;

第二个五年需要找到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前期的沉淀会对你今后的选择提供莫大的帮助;

第三个个五年开始步入为团队、为真实世界提供解法的阶段,对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很高。

如果不嫌长的可以直接挑战这篇:

34岁回顾人生,也怕中年危机!

管理认知Top3

管理方面的文章有很多,这里首推三篇:

谁能成为Leader,大Leader该做什么

572cf99d0915197f45062b5593a34285.png

团队中如果出现一个新leader(可能最强的人)后,那么其余人甚至是之前的leader,更倾向于停止思考,事事请示,躺平等待带飞...

战略能力的本质是「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好的战略能力可以「清晰的预测未来」、发掘「事件的发展的趋势」。战略能力越强,对未来的描述「越清晰」

你为什么不帮我,肥差凭什么都给他?

b7cbb092fbcfbc9607fe9c160eeb45a7.png

认知是向下兼容,认知更高的人知道下面的人在想什么,而认知低的人未必知道上面的人在说什么

能力(五维能力模型)与势能可以判断某个人能做什么事,能把这个事做到什么程度

什么是向上管理

55d43309977299f21410664d144cfb0c.png

向上汇报更像是做一次考试作文,你已经有文章列表的情况下,要去猜是哪套命题,如果文不对题,再好的文也是浪费,谁叫他给你发工资呢。

向上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偏高阶的技能,实际效果受使用对象(你的leader)本身能力值、喜好等因素影响甚大,是管理高手的必备能力,却不是唯一能力,使用需慎重!

学习成长Top3

放弃吧少年,Leader才不会管你死活

725da445fe1d9ebc1dec6ebf37fb778b.png

管理倾向于提拔已经冒头的同学。

换个说法,管理层需要提供成长的环境以及机制,但是「不会关注」你是否真的「得到成长」,因为总会有「更」勤奋、更优秀、更...的同学成长起来。

悟了或者想通了或者觉醒了,这种东西是很不可名状的。

他的最直接表现是对于难题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 难题依旧还在,但你突然就会认为他「不再是问题」了,这种情况似乎很奇怪。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成长速度?

93330a2824b189f4242ea62929384744.png

我们的成长不应该因人而转移;我们的动作,我们的心态应该因为我们的志向而变化

我们的目标决定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成长的速度。

请记住,首先是志向,其次是学习方法,最后是资源!志向会决定你的目标,学习方法能够保证每次经历的营养吸收,他决定了你下个阶段该定什么目标;

目标确定后再去想办法获取你要的资源,而不是你有什么资源再去确定你的目标,达到了目标再引导你的志向,舍本逐末。

什么是同频对话

5f1a37d297159517e276b76e652fd978.png

所谓同频对话,即两个人处于相同认知,相同信息上下文之下展开的交流

靠运气得来的,可能会靠实力失去

「我知道你,你未必知道我」

「我能理解你,但你未必理解我」

「我能理解你,但我不愿意理解你」

综合类Top3

从底层逻辑聊日报设计与公司治理

66dad99a7e5411c93c44fc3d465ecacb.png

谁能解决或者说谁最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谁就变成了这个锅的拥有者

成本优化是很多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情,甚至这些公司并不缺钱!

重要标志就是「限制HC」、限制成本,对于不缺钱的公司似乎很奇怪。

这是因为公司大盘有一笔账,他识别到整体的业务资源投入是完全够的,比如各团队多给10%资源用以解决冲突问题,但实际情况却是各个团队依旧在闹缺人缺资源,那么公司就会认为我们所付出的「维护成本」「解决冲突成本」过高,公司会认为当下自身「结构出了问题」

而事实上多余的人事物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甚至最终引起「死海效应」是公司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成本优化会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这里优化的不是成本,而是「缓解系统性问题」的一种手段。

空降或者团队合并、解散该怎么办?

add1a82c8cf51a7da79abc39b2a734ca.png

处于顺境的时候,自然意气风发,那么当我们处于逆境中的时候,就应该自暴自弃、消沉不已吗?

中层干部在变化过程中行为差距的核心是「信息量」

信息量导致的视野局限,乱中取利的心态导致汲汲营营,失去冷静,鱼见饵而不见钩,人见利而不见害,最终可能导致进退失据,得不偿失......

团队之中,人和人的差异是巨大的,这种差异甚至是难以调和的,在这之中就一定会有一个智障或者特别有私心、或者懒惰、或者喜欢单独和上级沟通的;

只要一个队友有一项或者几项毛病,整个团队就会扯皮,而处理扯皮是内耗的事情,但这种内耗又往往比正经做事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拿了个C,艹NM一年TM白干了!

549db38694fdb8f95aab4996efaec45d.png 905a190cfebcf2ab74c2cc4cd55bbcf6.png

团队一定会出问题。规模越大问题越多,并且问题会越来越愚蠢、越来越不可思议!

1 想不出来数据指标,说明是对这块事(团队要做的事)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2 想得清楚数据指标,却做不出来,说明对整个团队缺少掌控,不能推动落地

结语

还有些其他趣味推荐,随便说几篇:

在内卷时代看产品的“虚假性”和技术的“劣根性”

和组员吵架导致项目失败,但我没错!

「破人破事」毁了我的工作

好了介绍就到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