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和天才

 
爱迪生 (1847-1931)

   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也是以科学的技术化和社会化为突出特征的世纪。科学在这个世纪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起云涌的伟大创新转变成为技术科学的巨大威力。这个世纪的一些科技巨擘继续活跃于20世纪。托马斯·阿尔沃·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生活》周刊不久前评出的过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中,爱迪生名列第一。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母亲一气之下让他退学,由她亲自教育。这时,爱迪生的天资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亲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家中自己建了一个小实验室。为筹措实验室的必要开支,他只得外出打工,当报童、办报纸。最后用积攒的钱在火车的行李车厢建了个小实验室,继续作化学实验研究。后来,化学药品起火,几乎把这个车厢烧掉。暴怒的行李员把爱迪生的实验设备都扔下车去,还打了他几记耳光,据说爱迪生因此终生致聋。
    爱迪生是美利坚民族崇尚的那种传奇般的人物——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早年曾制定双工式和四工式电报系统,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1877~1879年发明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以后又制定了照明系统,并为实现集中供电进行了许多工作。他提出并采用直流三线系统。制成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并于1882年利用该机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发电厂。在同时期,作了铁道电气化的试验。1883年发现“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在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发明,仅从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我已经当了十多年学生,今后估计还要当几年学生。当了这么多年学生,我对中国教材最大的感想就是——第一,它是不科学的!第二,它是靠不住的。  
      
  中国教材靠不住,首先在于它不想说真话,或者说不敢说真话。一些众所周知的例子我就不举了,今天我只举两个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关于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的(他们与政治关系甚少,更没有反华嫌疑,但依然遭到篡改的命运)——一个叫爱迪生,一个叫爱因斯坦。当然,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的教材是很捧这两个人的,政治课本赞扬他们勤奋,物理课本夸奖他们的功绩,历史课本说他们是划时代的人物,连小学语文课本都有爱迪生的故事。可惜,这不是真正的尊重。所谓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对方的基本人权,也就是说话的权利;中国教材把他们的话胡乱修改以证明自己的论点,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侮辱。如果他们两个还活着,肯定会气的上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而且,教材篡改的几句“爱迪生与爱因斯坦的名言”的影响还是颇大的,我接下来慢慢说,看看这几句话有没有影响过你。如果是的,那么很可惜,教育部把你骗了,我们应该看到那些真实的原句,知道他们真正的观点,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首先,我要严重抗议教育部屡次篡改爱迪生的那句关于“天才”的名言——我们都以为是“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当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被偷梁换柱,但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后面的这句话,全句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爱迪生当然是个天才,他也是相信天才的(他曾经多次把福特叫做“天才”);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爱迪生承认努力,但他归根结底更重视灵感。而中国的教材上从来只有这第一句,这等于全面否定灵感的意义。  
      
  这句话和政治没有任何联系,不会犯中国人的忌讳,为什么会一直遭到篡改,搞的残缺不全呢?我想可能与中国的教育制度精神有关。中国的教育一向是“学海无涯苦做舟”“题海战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种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制造“整齐划一”的“听话的人才”,它不需要天才,也不承认灵感。政治课本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人的天赋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后天努力;当然,我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天赋。教材给人灌输一种极端的观念,轻视中国有天赋的人才,实在是对中国青少年的一种摧残。  
   
  如果说前一句话还与政治问题无关的话,那么对爱因斯坦话语的篡改就纯粹是政治目的了。我们的教材为了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不惜篡改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把一个虔诚相信上帝的人改为了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且看物理教材、政治教材对爱因斯坦名言的联合篡改,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先列出爱因斯坦的原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  
   
  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我的上帝。我真的无话可说了。且不谈西方的科学家是否都是唯物主义者,且不谈爱因斯坦本人究竟信不信上帝,教材首先就把爱因斯坦的话完全颠倒了。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色子”,教材却说:“爱因斯坦说,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于是爱因斯坦的有神论原文就变成了教材的无神论段落,我们伟大的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教育又取得了一个新的成果。至于爱因斯坦会不会提抗议,这个不用担心,他去世已经几十年了,不会再有人找你的麻烦了。  
   
  不过总体说来,最近几年中国教材篡改科学家名言的行为有所收敛,“天才就是1%的灵感……”那句话已经很少有人提了,说爱因斯坦是无神论者的课文也已经被淡化。另外,我还在新的高中生物课本上看到了一段令我大开眼界的话,我惊诧的是现在的课本居然有如此勇气刊载这段“大逆不道”的话,愤怒的则是原先的课本骗了我们这么久,一直不敢把这段话登完。  
      
  这段话的主题是这样的:1950年(?),美国在波士顿郊区埋了一个“给1000年以后的人类”的储藏罐,里面有当时人类的一些日用品、科技发明等,还有爱因斯坦写的一封信。过去,我们的政治教材刊登了这封信的片断,主要是说资本主义世界如何混乱,人们丧失了生活的意义云云,总之,爱因斯坦对资本主义绝望了,所以他应该是个社会主义者……呵呵,好象扯远了。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要称赞新生物教材的作者,他们毕竟是比较有胆量的。在他们刊登的爱因斯坦书信中,可以见到以下段落:“整个人类都丧失了生活的动力”“世界笼罩在一片阴影中”……最重要的,是倒数第二句话:  
      
  “造成这一切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多数人的道德和智慧,与那极少数真正为人类创造价值的人比起来,是无比低下。”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严重违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英雄史观,是一种藐视人民群众的史观,是一种自大狂的史观,是一种……总之是一种绝对不能接受的史观。如果按照中国课本一贯的作风,肯定给改成:“因为少数大老爷压迫人民,人民的生活才如此痛苦!”可现在的生物教材却默认,多数人痛苦的根源不在别人,恰恰在他们自己——谁叫他们的道德和智慧是如此低下呢?  
      
  不管爱因斯坦说的对不对,能够把这句不中听的话拿出来说,就是中国教材的进步。民主要慢慢来,自由要慢慢争取,现在这样子发展下去,中国的教材也不能说是没有希望的。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句话大家似乎都早已熟知

不知爱迪生是在什么时候说了这样的话

似乎很多大人都喜欢用这句话勉励自己的孩子

我的长辈们同样没有逃不出这个俗套

尽管我对爱迪生抱着无比的崇敬

可这句话我是不以为然的

上了小学以后老师再度提及这个话题

那是一次作文课

要求就是写一篇通过努力以后成功的记叙文

还要引用上"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叛逆的我自然不会像其他的孩子那样乖乖的听话

最终我交上了一篇令老师震惊的作品

风筝不能错过风

调侃了一个非常努力学习的孩子刚刚掌握了如何去做风筝

结果他没有把自己做的风筝成功的放飞起来

他不断的通改进做风筝的技术来解决这个让人费解的问题

然后描写了一个教书老先生来处理全文的最后

那篇作文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

我记忆中仍旧还能清晰的回想起的东西

只有那教书先生结束全文的话语

孩子,你做的风筝真的很棒,但是你却不在意现在没有风

生活中的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很多很多次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得到经常却是原地打转

成功或许只剩下一步之遥

人们口中遥不可及的天涯很多时候就是那咫尺的一步罢了

这篇作业老师们最后是没有做评论

也没有照常的点评那次作文大家的表现和不足

整个事情就这样沉静下去

没有结果

我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

可是我多少觉的我得看法是对的

从那以后我都喜欢随身带上一只笔和一本小册子

不管是什么时候

都记下属于自己那一闪而过的灵感

不多久我的作文逐渐开始在同龄的孩子中出类拔萃出来

也喜欢使用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格式来描述自己想要述说的故事

开始知道了作文贵在平淡贵在传神贵在不言间

虽然整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干扰

非常多的大人指责我做事不分先后轻重

经常因此迟到和被老师请出课堂

即使这样我依然固执的认为

没有那个苹果万有引力就不会出自牛顿之手

没有溢出浴盆的水阿基米德就不会解开王冠造假的难题

只有灵感才是人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宝

现在的我依然如是坚持

当然我是认为我的执着一直让我受益匪浅的

至少现在我和别人谈很多话题时思维是活跃的惊人

灵感也不再稍纵即逝

我没有因此满足

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找寻更多的灵感

终于在某一天无意中从某本书籍中发现了爱迪生的那句原话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要刻意的砍掉那句原本和谐的话

可是面对将来

我感觉到了更多的信心和自信

因为我会一如既往的去善待所有来之不易的灵感

    爱迪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在研制电灯时,记者对他说:“如果你真能造出电灯来取代煤气灯,那你一定会赚大钱。”爱迪生回答说:“一个人如果仅仅为积攒金钱而工作,他就很难得到一点别的东西——甚至连金钱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称作现代电影之父,可是在电影界人士为他77岁寿辰举行的盛大宴会上,他说:“对于电影的发展,我只是在技术上出了点力,其他的都是别人的功劳。”
    爱迪生胸襟开阔、善处逆境。针对自己的耳聋不便,他说:“走在百老汇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处的人那样平静。耳聋从来就是我的福气,它使我免去了许多干扰和精神痛苦。”1914年某天晚上,爱迪生的电影实验室突遭火灾,损失巨大。爱迪生安慰伤心之极的妻子说:“不要紧,别看我已67岁了,可我并不老。
    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老得不能重新开始工作的。”第二天,爱迪生不但开始动工建造新车间,而且又开始发明一种新的灯——一种帮助消防队员在黑暗中前进的便携式探照灯。火灾对爱迪生就像是一支小小的插曲。
    爱迪生造福大众、不畏艰辛。为寻找灯丝,他试验了数千种材料;为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失败了八千次。因此,爱迪生常常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他在80岁时,仍然保持着发明家的精神,坚张地进行着发明创造活动。1927年,他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投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寻觅化工新材料。81岁高龄的爱迪生成功地从野草中提炼出橡胶,受到人们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清晨3时24分,爱迪生带着宽慰的微笑,闭目辞世,享年84岁。临终时他坦然地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力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举行葬礼的那天,全美国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是人们表达对爱迪生无限怀念之情的最隆重的方式,也是人们献给这位伟大发明家的一曲无言的赞歌。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