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M.GoodChild眼中的中国科学

 8月末,美国科学院院士M.GoodChild应邀来北京参加第四届国际数据质量大会。会议期间,在中国科学家陪同下,在北京大学勺园咖啡厅,他与本报记者闲聊了一阵中国的科学,记者认为他的一些观点值得中国科技界关注。

    记者:您来中国多少次了?有什么感觉?

    GoodChild:我这是第五次来中国,每一次感觉都不一样。中国的变化发展非常迅速,有点目不暇接。但总的印象是东部比西部发展快,城市比乡村快。

    记者:您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也是地理信息(GIS)研究领域唯一的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不知道您怎样看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GoodChild:最初,人们对地理信息的认识不足,以为只要把它植入计算机就可以了,后来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这一点全世界科学家的认识几乎一样。以前来中国,大家谈三峡的生态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等,很少关注数据质量。现在,大家已经越来越关注数据质量。

    记者:您是否对中国的科学家有了解?怎样看待他们的研究?

    GoodChild:我知道,现在中国大学里的研究人员压力很大,与过去比较如今更加现代化,在尽量争取与世界同步,转变也非常快。不过,我了解得非常有限,仅限于地理信息领域。我认为中国科学家似乎应该学会面对他人的意见,因为科学研究往往是在他人的意见或批评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者:中国人十分讲究面子,也就是公众形象。可能因为这种心理,中国科学家一般不容易接受公开的批评,但我想很多人可能会认同私下提出的意见。所以给您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您如何看中国的科研活动?

    GoodChild: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国特色”很浓重。例如,这几天我听了一个关于北京交通的地理信息方面的科研报告,其中有人谈到北京的交通问题,仅仅考虑到北京的状况。我认为地理信息中还应包含纽约、洛杉矶等其他有交通问题的城市。研究不应强调中国特色太多,而应强调国际性。或许中国研究人员接触国际文献和资料的机会还太少吧。

    记者:您认为科学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吗?

    GoodChild: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我不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对问题一定要有科学的看法。科学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预期目标,科学发展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取得了一些成果,科技才能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向前。美国经济发展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科学发明和创造是不依赖于科研机构的,也就是早期的经济发展与科学发现没有很大关联。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对科研的依赖性很强,如硅谷的崛起依赖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等,这是知识的密集带来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我认为是很正常的。

    记者:您对中国科学发展是否有什么好的建议?

    GoodChild:我感觉中国的科研体制仍然比较古老、传统和保守,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改革。但中国人很聪明,北大、清华、南大等大学里聚集着一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我希望与他们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如果中国能够进一步扩大与发达国家的科学交流,对获取更新的知识可能速度会更快一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