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必会之数据库系统原理

MySQL必会之数据库系统原理

导语:学好数据库也并非易事,若熟用之,必先知其理,当然数据库并不是只有MySQL,比如我们常用的Oracle,Sql Server,SqlLite…,好多原理是相同的,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数据库的事务、并发问题、封锁、隔离级别、多版本并发控制、Next-Key Locks、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ER图等方面来详细的介绍

一.事务

概念

事务指的是满足 ACID 特性的一组操作,可以通过 Commit 提交一个事务,也可以使用 Rollback 进行回滚,通常用于处理操作量大,复杂度高的数据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CID

  • A(Atomicity)原子性:事务被视为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事务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提交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回滚可以用回滚日志来实现,回滚日志记录着事务所执行的修改操作,在回滚时反向执行这些修改操作即可
  • C(Consistency)一致性:数据库在事务执行前后都保持一致性状态。在一致性状态下,所有事务对一个数据的读取结果都是相同的
  • I(Isolation)隔离性:一个事务所做的修改在最终提交以前,对其它事务是不可见的
  • D(Durability)持久性:一旦事务提交,则其所做的修改将会永远保存到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发生崩溃,事务执行的结果也不能丢失;使用重做日志来保证持久性

理解ACID

可能刚才对上面的ACID四个特性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理解的不够深刻,主要是因为这几个特性不是一种平级关系

  • 只有满足一致性,事务的执行结果才是正确的
  • 在无并发的情况下,事务串行执行,隔离性一定能够满足;此时只要满足原子性就能够满足一致性
  • 在并发的情况下,多个事务并行执行,事务不仅要满足原子性,还要满足隔离性,才能满足一致性
  • 事务满足持久化是为了应对数据库崩溃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UTOCOMMIT

刚才上面我们提到了事务的提交即Commit,这里我们顺便说下AUTOCOMMIT即MySQL数据库默认采用自动提交模式;也就是说,如果不显式使用START TRANSACTION 语句来开始一个事务,那么每个查询都会被当做一个事务来自动提交。


二.并发一致性问题

在并发的环境下,事务的隔离性很难保证,因此可能会出现很多并发一致性问题,for example…

丢失修改

T1 和 T2 两个事务都对一个数据进行修改,T1 先修改,T2 随后修改,T2 的修改覆盖了 T1 的修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脏数据

T1 修改一个数据,T2 随后读取这个数据。如果 T1 撤销了这次修改,那么 T2 读取的数据是脏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可重复读

T2 读取一个数据,T1 对该数据做了修改。如果 T2 再次读取这个数据,此时读取的结果和第一次读取的结果不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幻读

T1 读取某个范围的数据,T2 在这个范围内插入新的数据,T1 再次读取这个范围的数据,此时读取的结果和和第一次读取的结果不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产生并发不一致性问题主要原因是破坏了事务的隔离性,解决方法是通过并发控制来保证隔离性。并发控制可以通过封锁来实现,但是封锁操作需要用户自己控制,相当复杂。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事务的隔离级别,让用户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处理并发一致性问题。


三.封锁

接着上面,那么什么是封锁,有哪几种类型和方式呢?

封锁粒度

MySQL提供了两种封锁粒度:行级锁以及表级锁

  1. 应该尽量只锁定需要修改的那部分数据,而不是所有的资源。锁定的数据量越少,发生锁争用的可能就越小,系统的并发程度就越高
  2. 但是加锁需要消耗资源,锁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锁、释放锁、以及检查锁状态)都会增加系统开销。因此封锁粒度越小,系统开销就越大
  3. 在选择封锁粒度时,需要在锁开销和并发程度之间做一个权衡

封锁类型

  • 读写锁

    排它锁:简写为 X 锁,又称写锁
    
    共享锁:简写为 S 锁,又称读锁
    
    锁规定:一个事务对数据对象 A 加了 X 锁,就可以对 A 进行读取和更新。加锁期间其它事务不能对 A 加任何锁;一个事务对数据对象 A 加了 S 锁,可以对 A 进行读取操作,但是不能进行更新操作。加锁期间其它事务能对 A 加 S 锁,但是不能加 X 锁
    
    兼容关系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1028135954817.png)
    
  • 意向锁

    使用意向锁(Intention Locks)可以更容易地支持多粒度封锁。

    在存在行级锁和表级锁的情况下,事务 T 想要对表 A 加 X 锁,就需要先检测是否有其它事务对表 A 或者表 A 中的任意一行加了锁,那么就需要对表 A 的每一行都检测一次,这是非常耗时的

    意向锁在原来的 X/S 锁之上引入了 IX/IS,IX/IS 都是表锁,用来表示一个事务想要在表中的某个数据行上加 X 锁或 S 锁。有以下两个规定:

    • 一个事务在获得某个数据行对象的 S 锁之前,必须先获得表的 IS 锁或者更强的锁;
    • 一个事务在获得某个数据行对象的 X 锁之前,必须先获得表的 IX 锁

    通过引入意向锁,事务 T 想要对表 A 加 X 锁,只需要先检测是否有其它事务对表 A 加了 X/IX/S/IS 锁,如果加了就表示有其它事务正在使用这个表或者表中某一行的锁,因此事务 T 加 X 锁失败

    各种锁的兼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释如下

    • 任意 IS/IX 锁之间都是兼容的,因为它们只是表示想要对表加锁,而不是真正加锁
    • 这里的 X/IX/S/IS 锁都是表级锁,IX 锁和行级的 X 锁兼容,两个事务可以对两个数据行加 X 锁。(事务 T1 想要对数据行 R1 加 X 锁,事务 T2 想要对同一个表的数据行 R2 加 X 锁,两个事务都需要对该表加 IX 锁,但是 IX 锁是兼容的,并且 IX 锁与行级的 X 锁也是兼容的,因此两个事务都能加锁成功,对同一个表中的两个数据行做修改)

封锁协议

  1. 三级封锁协议

    一级封锁协议:事务 T 要修改数据 A 时必须加 X 锁,直到 T 结束才释放锁;可以解决丢失修改问题,因为不能同时有两个事务对同一个数据进行修改,那么事务的修改就不会被覆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级封锁协议: 在一级的基础上,要求读取数据 A 时必须加 S 锁,读取完马上释放 S 锁;可以解决读脏数据问题,因为如果一个事务在对数据 A 进行修改,根据 1 级封锁协议,会加 X 锁,那么就不能再加 S 锁了,也就是不会读入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级封锁协议:在二级的基础上,要求读取数据 A 时必须加 S 锁,直到事务结束了才能释放 S 锁;可以解决不可重复读的问题,因为读 A 时,其它事务不能对 A 加 X 锁,从而避免了在读的期间数据发生改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两段封锁协议

    加锁和解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可串行化调度是指,通过并发控制,使得并发执行的事务结果与某个串行执行的事务结果相同

    事务遵循两段锁协议是保证可串行化调度的充分条件。例如以下操作满足两段锁协议,它是可串行化调度。

    lock-x(A)...lock-s(B)...lock-s(C)...unlock(A)...unlock(C)...unlock(B)
    

    但不是必要条件,例如以下操作不满足两段锁协议,但是它还是可串行化调度

    lock-x(A)...unlock(A)...lock-s(B)...unlock(B)...lock-s(C)...unlock(C)
    

Mysql隐式与显式锁定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采用两段锁协议,会根据隔离级别在需要的时候自动加锁,并且所有的锁都是在同一时刻被释放,这被称为隐式锁定

InnoDB 也可以使用特定的语句进行显示锁定: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SELECT ... FOR UPDATE;

四.隔离级别

未提交读:事务中的修改,即使没有提交,对其它事务也是可见的

提交读:一个事务只能读取已经提交的事务所做的修改。换句话说,一个事务所做的修改在提交之前对其它事务是不可见的

可重复读:保证在同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同样数据的结果是一样的

可串行化:强制事务串行执行;需要加锁实现,而其它隔离级别通常不需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多版本并发控制

多版本并发控制(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MVCC)是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实现隔离级别的一种具体方式,用于实现提交读和可重复读这两种隔离级别。而未提交读隔离级别总是读取最新的数据行,无需使用 MVCC。可串行化隔离级别需要对所有读取的行都加锁,单纯使用 MVCC 无法实现

版本号

  • 系统版本号:是一个递增的数字,每开始一个新的事务,系统版本号就会自动递增
  • 事务版本号:事务开始时的系统版本号

隐藏的列

MVCC 在每行记录后面都保存着两个隐藏的列,用来存储两个版本号:

  • 创建版本号:指示创建一个数据行的快照时的系统版本号
  • 删除版本号:如果该快照的删除版本未定义或删除版本号大于当前事务版本号表示该快照有效

Undo日志

MVCC 使用到的快照存储在 Undo 日志中,该日志通过回滚指针把一个数据行(Record)的所有快照连接起来

实现过程

以下实现过程针对可重复读隔离级别:

当开始一个事务时,该事务的版本号肯定大于当前所有数据行快照的创建版本号,理解这一点很关键。数据行快照的创建版本号是创建数据行快照时的系统版本号,系统版本号随着创建事务而递增,因此新创建一个事务时,这个事务的系统版本号比之前的系统版本号都大,也就是比所有数据行快照的创建版本号都大

1.SELECT

多个事务必须读取到同一个数据行的快照,并且这个快照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有效快照。但是也有例外,如果有一个事务正在修改该数据行,那么它可以读取事务本身所做的修改,而不用和其它事务的读取结果一致

把没有对一个数据行做修改的事务称为 T,T 所要读取的数据行快照的创建版本号必须小于等于 T 的版本号,因为如果大于 T 的版本号,那么表示该数据行快照是其它事务的最新修改,因此不能去读取它。除此之外,T 所要读取的数据行快照的删除版本号必须是未定义或者大于 T 的版本号,因为如果小于等于 T 的版本号,那么表示该数据行快照是已经被删除的,不应该去读取它

2.INSERT

将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数据行快照的创建版本号

3.DELETE

将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数据行快照的删除版本号

4.UPDATE

将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更新前的数据行快照的删除版本号,并将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更新后的数据行快照的创建版本号。可以理解为先执行 DELETE 后执行 INSERT

快照读与当前读

  1. 快照读

    使用 MVCC 读取的是快照中的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加锁所带来的开销

     select * from table ...;
    
  2. 当前读

    读取的是最新的数据,需要加锁。以下第一个语句需要加 S 锁,其它都需要加 X 锁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 lock in share mode;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 for update;   
    insert;
    update;
    delete;
    

六.Next-Key Locks

Next-Key Locks 是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的一种锁实现

MVCC 不能解决幻影读问题,Next-Key Locks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在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使用 MVCC + Next-Key Locks 可以解决幻读问题

Record Locks

  1. 锁定一个记录上的索引,而不是记录本身
  2. 如果表没有设置索引,InnoDB 会自动在主键上创建隐藏的聚簇索引,因此 Record Locks 依然可以使用

Gap Locks

锁定索引之间的间隙,但是不包含索引本身。例如当一个事务执行以下语句,其它事务就不能在 t.c 中插入 15

 SELECT c FROM t WHERE c BETWEEN 10 and 20 FOR UPDATE;

Next-Key Locks

它是 Record Locks 和 Gap Locks 的结合,不仅锁定一个记录上的索引,也锁定索引之间的间隙,是一个前开后闭区间。例如一个索引包含以下值:10, 11, 13, and 20,那么就需要锁定以下区间

(-∞, 10]
(10, 11]
(11, 13]
(13, 20]
(20, +supremum)

七.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函数依赖

  • 记 A->B 表示 A 函数决定 B,也可以说 B 函数依赖于 A
  • 如果 {A1,A2,… ,An} 是关系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该集合函数决定了关系的其它所有属性并且是最小的,那么该集合就称为键码
  • 对于 A->B,如果能找到 A 的真子集 A’,使得 A’-> B,那么 A->B 就是部分函数依赖,否则就是完全函数依赖
  • 对于 A->B,B->C,则 A->C 是一个传递函数依赖

异常

以下的学生课程关系的函数依赖为 {Sno, Cname} -> {Sname, Sdept, Mname, Grade},键码为 {Sno, Cname}。也就是说,确定学生和课程之后,就能确定其它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符合范式的关系,会产生很多异常,主要有以下四种异常:

  1. 冗余数据:例如 学生-2 出现了两次
  2. 修改异常:修改了一个记录中的信息,但是另一个记录中相同的信息却没有被修改
  3. 删除异常:删除一个信息,那么也会丢失其它信息。例如删除了 课程-1 需要删除第一行和第三行,那么 学生-1 的信息就会丢失
  4. 插入异常:例如想要插入一个学生的信息,如果这个学生还没选课,那么就无法插入

范式

范式理论是为了解决以上提到四种异常。

高级别范式的依赖于低级别的范式,1NF 是最低级别的范式

  • 第一范式

    属性不可分,换句话说就是每列的属性值不能再分

    例:学生(姓名,性别、年龄…) 学生属于可再分;姓名属于不可再分

  • 第二范式

    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键码;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键码

    例:分解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学生课程关系中,{Sno, Cname} 为键码,有如下函数依赖:

    • Sno -> Sname, Sdept
    • Sdept -> Mname
    • Sno, Cname-> Grade

    Grade 完全函数依赖于键码,它没有任何冗余数据,每个学生的每门课都有特定的成绩

    Sname, Sdept 和 Mname 都部分依赖于键码,当一个学生选修了多门课时,这些数据就会出现多次,造成大量冗余数据

    分解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以下函数依赖:

    • Sno -> Sname, Sdept

    • Sdept -> Mna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以下函数依赖:

    • Sno, Cname -> Grade

  • 第三范式

    非主属性不传递函数依赖于键码。

    上面的 关系-1 中存在以下传递函数依赖

    • Sno -> Sdept -> Mna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八.ER图

ER(Entity-Relationship),有三个组成部分:实体、属性、联系;用来进行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概念设计

组成部分
  1. 实体

    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对像,每个实体都有自己的实体成员或者说实体对象,例如学生实体包括张三,李四

  2. 属性

    实体所具有的属性,例如学生具有姓名、学号、年级等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属性分为唯一属性( unique attribute)和非唯一属性,唯一属性指的是唯一可用来标识该实体实例或者成员的属性,用下划线表示,一般来讲实体都至少有一个唯一属性

  3. 关系

    用来表现数据对象与数据对象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的实体和成绩表的实体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表,这就是一种关系,关系用菱形来表示

关联关系
  1. 一对一(1:1)
    指对于实体集A与实体集B,A中的每一个实体至多与B中一个实体有关系;反之,在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至多与实体集A中一个实体有关系
  2. 一对多(1:N)
    1对多关系是指实体集A与实体集B中至少有N(N>0)个实体有关系;并且实体集B中每一个实体至多与实体集A中一个实体有关系
  3. 多对多(N:N)
    多对多关系是指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至少有M(M>0)个实体有关系,并且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与实体集A中的至少N(N>0)个实体有关系。

举个栗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