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让请求在多个对象间传递,直到找到合适的责任对象处理请求。这种模式旨在减少发送者与接收者间的耦合。模式包含抽象处理者和具体处理者角色,请求会在具体处理者链中传递,每个处理者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将其传递给下家。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引言

责任链模式就是“推卸”责任的模式,你的问题在我这里能解决我就解决,不行就把你推给另一个对象。至于到底谁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呢?我管呢!

定义与结构

从名字上大概也能猜出这个模式的大概模样——系统中将会存在多个有类似处理能力的对象。当一个请求触发后,请求将在这些对象组成的链条中传递,直到找到最合适的“责任”对象,并进行处理。

《设计模式》中给它的定义如下: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每个对象持有下一个对象的引用,这样就会形成一条链。)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责任链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解耦”,以应变系统需求的变更和不明确性。

责任链模式由两个角色组成:
1) 抽象处理者角色(Handler):它定义了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当然对于链子的不同实现,也可以在这个角色中实现后继链。
2) 具体处理者角色(Concrete Handler):实现抽象角色中定义的接口,并处理它所负责的请求。如果不能处理则访问它的后继者。

责任链模式的实现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
    public void operator();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handler;

    public Handler getHandler() {
        return handler;
    }

    public void setHandler(Handler handler) {
        this.handler = handler;
    }
}
public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AbstractHandler implements Handl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MyHandl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or() {
        System.out.println(name + "deal!");
        if (getHandler() != null) {
            getHandler().operator();
        }
    }
}
public class Test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Handler h1 = new MyHandler("h1");
        MyHandler h2 = new MyHandler("h2");
        MyHandler h3 = new MyHandler("h3");
        h1.setHandler(h2);
        h2.setHandler(h3);
        h1.operator();
    }
}

验证输出

h1deal!
h2deal!
h3dea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