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优化一加入场次

 

一、模板介绍

 

考试模板:我们根据试卷总分,试题难度等级和教师期望分值计算出一个试卷的试题难度比例系数。然后学生根据这个难度比例系数去题库中抽取试题。题库题量足够的情况下,模板可以保证不同学生可以抽取不同试题,但是同等难度的试卷,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配置模板需要两部: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规定了将要配置模板的“从属”,那个学院,课程,考试的模板,这个模板的‘头信息’:总分,难度情况,和期望分值。

详细设计:则是根据课程下的题库从题型和章节两个方向进行了分数配置,以章节配置完成,可以继续以题型接着细化,同样,以题型细化后也可以根据章节继续细化。这样保证这个模板从课程的两个方向进行分数比例完整划分,不至于随机抽取的试题太偏。

 


 

二、模板需求分析

 

需求:在有考试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一个模板来抽取试题。

 

1、原始版本

从开始需求分析到原型,到类图,不得不承认,我是陷进2.0的框架了。

下图是看2.0后画出的原型图:基本是2.0的翻版界面:

 


 

 

看着上图:模板的概要设计是这么进行的:学院——》课程——》考试——》模板


根据学院找到课程,根据课程找到考试,根据考试指定模板,一切都是很顺利,保证每个考试都有自己的模板。

 

根据从考试系统前辈们那得到的经验,一个考试可以设置多个模板,在具体考试的的时候可以换模板,那么他们是怎么换模板的呢?

在上一场考试结束的时候,换模板,保证下一场考试使用新模版。这样做的不便之处:配置模板,选择模板是教学老师在开始前制定好的,考试时候是监考老师在负责,不涉及模板,那么如果说要中途换模板的话,教学老师还得等到考试当天,当场考试前再操作。

 

2、优化

 

优化就是:加了一个“考试场次”概念。

‘考试场次’要在考试范畴之内,‘场次’这个概念,模糊了很久,才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明白过来。它的理解可大可小。

拿英语考试来说:考试时间不一致:一场英语考试在上午,下午,晚上都有考试,上午的考试还分两场,八点,十点;

考试地点多:二楼,三楼,五楼,二楼有201201,三楼有301302,五楼有501502.

 

划分一:大包大揽

 

我们可以把整个英语考试划分为一个考场,不管考试地点在哪,不管考试时间,整个就一个场次,这样划分的话,太不靠谱,好比把所有东西打包,不灵活,不利于中间出现变动,这样的划分毫无意义。

 

通常我们使用如下两个方案:

 

划分二:把同一个考试在同一时间段内的考试划分成一个场次。

优:同一时间段的考生不用固定到某一个考场,可以灵活分配考生。

缺:统一时间内,考试使用的试卷和模板必须是统一的,如果想不同考场使用不同试卷/模板就不可以了。

适合:人多,而且同一时间段内使用同一模板/试卷的考试。

 

划分三:把同一个考试,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划分成一个场次。这是最详细的一个划分。

 

优:具体划分到每个教室,可以针对不同的考场使用各自不同的试卷/模板。

缺:学生被绑定到某个考场,调整不方便,不利于及时调整。

适合:固定考场固定人,而且同一时间段,不同考场有不同要求的划分。

 

 

有了场次的概念,我们根据这样配置模板:学院——》课程——》考试——》场次——》模板。

场次:我们可以每个场次设置一个模板,如果没有必要,给所有场次设置统一模板也是可以得,那么在选择场次的时候,就需要选择“所有场次”。

不同的场次的模板,我们提前配置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1
    评论
概要设计模板参考 1.引言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1.2背景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2.总体设计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包括]  2.1.1系统功能  2.1.2系统性能    2.1.2.1精度    2.1.2.2时间特性要求    2.1.2.4可靠性    2.1.2.5灵活性  2.1.3输入输出要求  2.1.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2.1.5故障处理要求  2.1.6其他专门要求2.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的规定。]  2.2.1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  2.2.2支持软件  [列出支持软件,包括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1  2.2.3接口  [说明该系统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  2.2.4控制  [说明控制该系统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2.4结构  [给出系统结构总体框图(包括软件、硬件结构框图),说明本系统的各模块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模块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模块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2.5功能需求与系统模块的关系  [本条用一张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模块的分配关系。]    [系统模块1] [系统模块2] [……] [系统模块m][功能需求1]  √             [功能需求2]      √         [┇]                [功能需求n]      √       √ 2.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2.7尚未解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3.接口设计3.1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相应的回答信息。]  [说明提供给用户操作的硬件控制面板的定义。]3.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3.3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4.运行设计4.1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的支持软件。]4.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4.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不涉及软件设计可不包含]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软件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软件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各个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    [程序1] [程序2] [……] [程序m][数据结构1]  √             [数据结构2]      √         [┇]                [数据结构n]      √       √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6.1出错信息  [用一览表的方式说明每种可能的出错或故障情况出现时,系统输出信息的形式、含意及处理方法。]6.2补救措施  [说明故障出现后可能采取的变通措施。包括:]  a.后备技术 [说明准备采用的后备技术,当原始系统数据万一丢失时启用的副本的建立和启动的技术,例如周期性地把磁盘信息记录到磁带上去就是对于磁盘媒体的一种后备技术。]  b.降效技术 [说明准备采用的后备技术,使用另一个效率稍低的系统或方法来求得所需结果的某些部分,例如一个自动系统的降效技术可以是手工操作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c.恢复及再启动技术 [说明将使用的恢复再启动技术,使软件从故障点恢复执行或使软件从头开始重新运行的方法。]6.3系统维护设计  [说明为了系统维护的方便而在程序内部设计中作出的安排,包括在程序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的检测点和专用模块。]
评论 3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