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数据中台正在背离初心

5db989afbc0eff43239b1aac9c972917.png

图片来源:Pixabay

最近的云栖大会上,阿里集团CTO兼阿里云扛把子行颠正式官宣了阿里的双中台体系,并给出了中台的英文翻译:Middle Office。这表明阿里认为自己的中台经验比较成熟了,近期阿里关于中台的PR和产品更新也比较频繁。

我们当然也密切关注阿里在中台方面的进展,特别是在数据中台上,严选和考拉很大程度上参考了阿里的经验。对于零售业务,阿里提倡的数据中台体系,以Kimball维度建模数据仓库理论为核心,确实对提升分析能力和数据质量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不过我也同时关注很多其他模式或风格的数据管理技术实践,作为研究院,需要考虑的是网易所有互联网业务的需求特征,而网易并非仅有零售业务,甚至说大头不是零售业务,而是媒体、教育、音乐娱乐等。当我们将零售业务的数据中台经验迁移到其他业务的时候,我逐步感觉这套体系虽然局部可用,但很多方面并非业务最痛痒之处。

从阿里对中台的分享来看,越来越强调方法论,越来越强调规范性,还开始突出代码的自动生成这样“酷炫”(但并不智能)的能力。数据的标准化必须从源头开始做起,规范和标准必须下沉到工具层面实现,元数据也得从源头就进行规范定义,数据服务应该是主题式的,数据服务应该统一,背后异构数据源的细节应该被屏蔽。

从公开的资料这么看起来,阿里的数据中台可以说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但同时也越来越重,越来越不敏捷。阿里的人可能觉得自动生成代码是快,但未必更敏捷。敏捷的前提是灵活,第二才是高效。

中台,是为了赋能前台,但看到阿里的宣传,总觉得字里行间这个中台部门充满了管控欲,什么都得按我的规范来,否则就不对。但真实的世界很复杂,不可能都这么规范。阿里的数据中台是不是画地为牢,所处理的只是组织中模式相对成熟的部分,而对不成熟的部分采取鸵鸟政策?阿里做的数据中台产品可能只适合中台部门使用,但不适合赋能前台?想起大概15、16年的时候,与阿里的人就聊过,意思也是财务和信用评级等核心需要的数据,要打通,要规范,其他的数据就放一放。这都不是第一手资料,不知真假,但从关于中台的资料来看,似乎是这样。最近考拉交接给阿里,据此了解阿里的OneData是定义了清晰的范围,范围内的必须按标准接入,范围之外的俺们不管。至于为啥这些范围必须接入呢,是因为集团财务管控需要。

我觉得阿里的数据中台体系,说是传统数据仓库的落地、发展甚至集大成者,都没有问题。但是骨子里仍然具备数据仓库投入大、实施周期长、不够灵活(如核心围绕结构化数据和维度模型)的问题。要论创新的话,其实不太有。数据中台体系,有点像航天飞机,理论上一旦花力气建设完成,可以多次使用成本就低了,但是失败的可能也大。

业界并非只有数据中台这一种理念。相比数据中台的强管控,敏捷的数据分析、智能的数据发现乃至更新的增强分析和增强数据管理等方法,探索的是一种越来越自助、敏捷、智能的道路,让处于中心位置的数据工程团队越来越精简甚至不需要。这是一种平台的思路。平台的思路就是把技术做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智能,不强行追求整齐划一,而是容忍数据的不完美,风格和需求的多变,降低对中心化组织的需要,让沟通链路更短。这才是一种更创新,以赋能前台为出发点的模式。

因为中台往往是一个方法论和组织驱动的概念,所以强调中台,也会导致组织的固化。中台组织要是变成倚老卖老、尾大不掉,那就不是好事了。这得当心,因为公司里面的职能部门是容易这样的。阿里的数据中台这么做下去,可能偏离赋能前台这个初心了。

虽然我们也实践了很多数据中台技术,但对于业务多元化的我们来说,会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坚持赋能而非管控为出发点,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好的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就用什么方式,以企业级数据仓库为核心的数据中台方法只是一种,我更认可能够支持敏捷、自助、自组织的方式。

这篇估计争议大,会不会被骂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