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方法论

什么是产品经理

历史上的产品经理

消费品时代的产品经理

起源于宝洁,在快速消费者时代,香皂的产品质量无法拉开缠距,香皂生产的技术也不会有显著性差异,想要和其他产品产生明显区别,主要靠市场驱动,但更主要的是做定位、做营销、做渠道。为解决此问题,采取“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理念,产品经理职能本质上是品牌产品经理。

软件时代的产品经理

软件公司的产品经理通常是和销售人员一起,到客户侧沟通,了解客户明确的需求,并将之转化为功能,推动开发工程师研发并上线客户需要的功能。

不一样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互联网时代特性之一:信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低和用户量巨大

信息复制分发的低边际成本
大用户量

互联网时代特性之二:快速迭代、数据和AB测试

快速迭代:通过在线方式收集市场反馈的过程很快;更新代码和交互的新版产品生产起来也很快;分发更是远快于消费品和光盘,有连接就能即时触达。
数据和AB测试:AB测试可以用来测试某一个变量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效果差异。一般是让A和B只有某一变量不同,其他部分尽量一致,再测试用户对A和B的反应差异,再判断A和B哪个更好。

互联网时代特性之三:体验设计价值增大

产品经理做什么

产品经理的四大工作职能

需求(定义产品):了解用户需求的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调研和洞察、需求分析、试错型判断、新业务决策。
生产:当明确需求之后,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合理的产品设计,并有效率地把产品生产出来。生产的产品可能是实体产品、软件产品或是一项服务。
销售:产品经理需要考虑如何把产品卖给客户,达成市场结果。
协调:通常需要产品经理做复杂的跨部门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完成一整个完整的业务。

产品工作属于强实践性的社会科学

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

用户模型——产品经理要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用户模型是指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通常把“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视为产品经理的合格线,掌握的标志是: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准确率较高。要以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私性、有限理性的用户行为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的用户模型,并通过大量真实个体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洞察。
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由物质、生命、意识组成的,产品经理研究的更多集中在意识层面,意识背后是用户。意识是无法直接测定的,研究意识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研究用户的行为。行为的产生是意识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的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意识层面是一致的,研究在不同外界刺激下的用户行为。而产品经理不但要研究行为,更多的是要研究行为背后的意识,从而预判不同的产品对用户未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中,获得一个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宏观背景:用户的主观认知和偏好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社会(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对于企业和产品经理来说,宏观背景是指独立于产品之外的外部客观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宏观背景可能都不相同,而不同宏观背景下的用户又会有所不同。
微观场景:微观场景是直接影响用户当前意识的环境。用户处于不同的微观场景中,意识和行为都会有所不同。

交易模型——交易是最需要关注的

互联网时代,交易的含义更加广泛,本质上用户和产品发生的每次交互过程,都发生了一次交易。用户可能没有付出金钱成本,但是可能付出了时间成本、认知和思考成本等。
一个好产品要有三个属性:(对用户)有效用,(企业)有收益,可持续。

企业、用户、产品

企业、用户与产品的关系

用户价值和企业商业价值的关系是: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

如何理解用户

用户的定义

用户是需求的集合,产品经理从四个维度去研究人:生物的人、社会的人、认知的人、情境的人。
用户的五个属性: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私性、有限理性。
人脑思考的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快思考,代表人类的本能和习惯,可以快速且自动启动,耗费资源很少,经常为习惯、经验、刻板印象等认知偏见所支配。系统2是慢思考,代表人类的逻辑和理性,其启动是被动、缓慢、耗费资源的,存在意识控制。

如何理解用户的行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理解用户价值

对用户来说,价值由主管效用决定。
价值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效用是欲望的满足程度,人通过消费物品和劳务满足欲望。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产品的用户价值也是主观属性,是由买方(或使用者)的主观效用评价来定义的。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如何理解产品

好产品的三个属性:有效用,有利润,可持续

如何理解企业

企业的本质在于: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发现市场获利机会

洞察: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
试错:边界是需要靠对和错双向界定的,如果每个扩大边界的行为都成功,那还是不知道产品的边界在哪里,所以试错和失败必然是产品开发过程的一部分。
偶然性:信息有不确定性,很多事情的未来结果取决于无数个体和群体的未来决策,取决于超越个人已知规律的未来变化。

企业持续: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企业用权威提高效率替代市场,权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掌握专业知识的员工,专业知识看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表达或传递的知识,默会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表达。企业把员工个体积累的默会知识不断转换为显性知识并变成企业共同知识的这个过程,是创新的常见的过程。

组织效率

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提到,决定组织文化的是三点:第一是创始人的人格特性;第二是高级管理者们的真实行为;第三是员工的社会化,即日常向员工宣贯,以及通过制度和日常工作等让员工融入组织文化。

生存和发展

企业做产品的产出

财务绩效
认知
团队
无形资产

詹森生产函数

Q = Fr(L, K, M, C: T)
企业的产量Q(quantity)是变量r(rules, 外部规则)的函数,给定一组外部规则时,存在一个被外部规则约束的产出边界。
在外部规则r给定的前提下,企业的产量Q主要时变量T(technology,技术)的函数,给定一种生产技术时,存在一个生产技术约束的产出边界。
L(labor)、K(capical)、M(material)分别指传统的劳动力、资本、原材料三个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互联网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是供给);C是内部规则,是在给定外部规则r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内部游戏规则,包括产权和组织形式、利润分配和激励体系、员工关系和消费者关系、文化价值观等。

创造价值

产品的核心价值概念: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创造价值的五大路径:劳动、分工、交易、新技术、制度。

如何更好地用产品进行“价值交换”

“交易”是广义的

把人的任何有意识行为,看作付出预期代价购买预期收益。

发生在交易中的“价值”是主观的

提升对用户“主观价值”的判断水平,以提升“理解用户”的能力

几种用于判断用户价值的视角:对自我认知的认知,对给定目标的批判性思考,参照性,成本,不确定性决策,概率(风险决策),非货币价值(跨效用决策),外部性,时间性(跨期决策)。

从用户角度,如何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扩大产品效用或降低成本

从企业角度,如何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用户愿意进行交易(选择该产品)是因为这个选择对他而言是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愿意进行交易(卖出产品)也是因为这么做最有利可图。

交易

产品即交易,用户的每一次主动行为都是与世界的一次交易。

什么是交易

一个企业的核心最终目标就应该是创造交易,有交易才有用户,才算完成了价值创造,才有可能赚钱。

什么是交易模型

交易模型是指产品经理发现和设计的合理机制,它能促成用户做出某种行为(即交易),且可持续(生态是平衡的)。
产品经理用产品促成企业和用户间的价值交换,每一次交换都会创造价值。产品经理最终要做的,是持续不断地发现市场上高于用户支付代价的用户价值,并设计合适的交易模型把它固化为产品。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关注交易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创造用户价值并和用户交换。
让更多的交换行为发生的具体做法:
1)持续发现和追加可交换的、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2)创造和更高效率地创造这些用户价值。
3)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和所有交易成本。
4)企业行为的权重,按影响用户交换行为的ROI排序。
5)维护企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决策

理性决策

好的决策,是通过科学方法做出的具有相对高确定性的理性判断,光靠直觉反应或感性判断是不够的。

非理性决策原因

信息获取能力有限;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禀赋偏好导致的个体差异;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决策偏误。

理性决策三要素

理性的信念:与真实世界一致的信念,也可理解成“对自我认知的认知”。
理性的目标:约束条件下的价值(总效用)最大化,对当前目标的反思:我的目标(或任务)理性吗?为什么不能是其他目标呢?从确定这个目标到现在,有什么关键变量(约束条件)已发生变化或将会发生变化?
理性的行动:在给定目标下,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决策的目标:价值最大化

指导决策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1)加速新要素的应用与普及:包括但不限于新技术、新人群(如有些产品要下沉到三四线用户)、新渠道(如公众号、小程序、抖音)、新方法(如AB测试、产品驱动、数据中台等)、新工具(例如工作中用到的生产力工具,iPhone、钉钉、维基百科、谷歌等都可创造更好的新体验)等等。
2)将旧体验最小化:选择特定情境下的用户和选择用户的参照系。
3)替换成本最小化:认知成本、获取成本、使用成本(广义上价格和所有交易成本也是替换成本)。

常见的决策方法和误区

数据决策
逻辑决策
主观判断决策
常见的决策误区之认知偏误
常见的决策误区之认知偏误
1)归因偏误
2)锚定效应
3)选择性注意
4)刻板印象
5)自我中心偏误
6)信念偏误
7)决策类偏误
常见的决策误区之偏离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能落地的决策才有价值

推动决策落地的几种方法

1)合法性
2)理性说服
3)鼓舞式诉求
4)商议
5)交换
6)个人式诉求
7)逢迎
8)施压
9)联盟

决策落地的技巧:议程设置

1)必须设定将要被讨论的问题的轻重缓急,即媒体议程;
2)媒体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即公众议程;
3)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政策制定者所重视的事物,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即政策议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