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继续闭门造车
上篇文章主要写了生产到发货的管理逻辑设想,这篇文章主要考虑对原材料的入如何做管理了.其中需要考虑来料加工的场景,也就是生产的原材料是客户提供给我们的.
一、业务流程:
1. 自主采购原材料收货:
自主原材料采购收货,由采购部门引用合同发起收货单。收货单上应有司机车牌信息,预估装货重量,其他信息可以从合同中带过来.
2. 来料加工原材料收货:
来料加工原材料收货,由业务部门引用合同,合同类型为来料加工生成收货单。收货单上应有司机车牌信息, 预估装重数量,如果合同中没有原材料信息,可以单据上手工录入原材信息.
3. 司机送到厂区时:
门卫见收货单信息放行入场.自动推送信息到生产部群组,告知收货信息.
4. 入场后进行第一次过磅:
第一次过磅后生成第一次过磅数据,同时会写到收货单上.过磅后到等候区域准备卸货. 过磅数据推送到生产部群组, 告知需要卸货.
5. 卸货完后第二次过磅:
第二次过磅后生成第二次过磅数据,同时会写到收货单上.过磅数据推送到生产部群组\采购或业务部门,告知卸货完毕.
6. 出厂放行:
门卫核验无误后,出厂放行. 数据推送客户/供应商 告知卸货完毕.
二、数据库表的设计
1. 收货单表头:
合同号,收货单号,供应商/客户名称(供应商表明是自采,客户表明是来料加工), 生成时间,提交人,审批人,单据状态(提交\审批通过\第一次过磅\第二次过磅\出厂)
2. 收货单表体:
存货编码,预估数量,车牌,第一次过磅时间,第一次过磅数量,第二次过磅时间,第二次过磅数量, 数量.
三、库存管理的实现:
1. 库存管理主要是对原材料的管理,产成品如存在无法一次性装货完毕也应该做数量管理。
2. 入库:以收货单上两次过磅数据差作为入的数据。
3. 出库:对于自营加工的业务,以每次生产实际消耗作为出的。 对于来料加工业务,以理论BOM计算的作为出。
4. 库存理论剩余量: 期初+ 入库- 出库+ 来料加工约定损耗量+调整
5. 库存除了需要对应到存货,还需要对应到客户,对于自采的可以人为自己是客户。
6. 生产部交班前应该要对原材料数量做一个交接盘点。这个交接更多是理论数据原始单据的交接了。每月应该要对库存做个实物品的盘点,对于帐实的差异需要定期做分析和调整,不管是盘盈还是盘亏都应该及时做账务上的调整。
四、库存剩余表的设计
存货编码、客户名称、期初数量、本期收入、本期发出、结余数量
五、 库存期初表:
存货编码、客户名称、年年底、数量
六、库存调整单
存货编码、客户名称、数量(正盘盈/负盘亏)、调整时间、调整人、审批人、审批时间
总结:
收货的逻辑比出库生产的要简单一些,有了出和入加上期初的那么我们就能够实时计算出理论剩余的库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