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注解式的SpringAOP源码解析-7-AOP代理对象执行bean的目标方法的过程(二)

18 篇文章 0 订阅
17 篇文章 0 订阅

回顾上一篇

上一篇主要讲了AOP代理对象执行bean的目标方法的过程-拦截器链的创建过程。这一篇开始将会开始继续讲获取到拦截器之后,如何去通过拦截器进行目标方法执行时的前后拦截,也就是如何调用相关的通知方法的。

调试获取拦截器之后的逻辑

调用MethodInvocation的proceed方法

在获取完拦截器链之后,以目标对象,目标方法、拦截器链等作为参数创建MethodInvocation,并调用它的proceed方法,这里我们进入proceed方法源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次进入MethodInvocation.proceed方法

进入proceed方法之后,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变量currentInterceptionIdex表示当前拦截器索引,初始值为-1。而有一个对象集合
interceptorsAndDynamicMehtodMatchers(后面简称matchers),matchers.size()=5,其内容如图中红框所示有5个拦截器。
第一个if(-1 != 5-1),因此执行++currentInterceptionIdex,也就是currentInterceptionIdex=0,开始获取第一个拦截器,也就是ExposeInvocationInterceptor。接着执行ExposeInvocationInterceptor的invoke方法。继续进入这个invoke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入ExposeInvocationInterceptor.invoke方法

这个方法递归调用了MethodInvocation的proceed方法。这里递归继续进入proceed方法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次进入MethodInvocation.proceed方法

这里步骤跟上面分析类似
if(0 != 5-1)
++currentInterceptionIdex之后,currentInterceptionIdex=1
开始获取第二个拦截器,也就是AspectJAfterThrowingAdvice
调用AspectJAfterThrowingAdvice.invoke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入AspectJAfterThrowingAdvice.invoke方法

AspectJAfterThrowingAdvice.invoke方法又进行了一次递归调用,当深层次递归调用结束之后,如果有异常,则执行异常通知方法。我们继续进入递归调用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次进入MethodInvocation.proceed方法

这里步骤跟上面分析类似
if(1 != 5-1)
++currentInterceptionIdex之后,currentInterceptionIdex=2
开始获取第三个拦截器,也就是AfterReturningAdviceInterceptor
调用AfterReturningAdviceInterceptor.invoke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入AfterReturningAdviceInterceptor.invoke方法

AfterReturningAdviceInterceptor.invoke方法有进行了一次递归调用,当深层次的递归调用结束户,如果没有出现异常,则调用返回通知方法。这里我们继续进入递归方法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次进入MethodInvocation.proceed方法

这里步骤跟上面分析类似
if(2 != 5-1)
++currentInterceptionIdex之后,currentInterceptionIdex=3
开始获取第四个拦截器,也就是AspectJAfterAdvice
调用AspectJAfterAdvice.invoke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入AspectJAfterAdvice.invoke方法

AspectJAfterAdvice.invoke方法继续递归调用,当深层次的递归调用结束之后,不管有没有异常,执行后置通知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五次进入MethodInvocation.proceed方法

这里步骤跟上面分析类似
if(3 != 5-1)
++currentInterceptionIdex之后,currentInterceptionIdex=4
开始获取第五个拦截器,也就是MethodBeforeAdviceInterceptor
调用MethodBeforeAdviceInterceptor.invoke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入MethodBeforeAdviceInterceptor.invoke方法

MethodBeforeAdviceInterceptor.invoke方法首先执行了前置通知方法,接着递归调用。继续进入递归调用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六次进入MethodInvocation.proceed方法

这里步骤跟上面分析类似
if(4 != 5-1),此时if为true,因此执行return invokeJoinpoint()方法。这个方法的源码很简单,就是执行了原bean的目标方法。
也就是到这里已经执行了
1)前置通知方法
2)原bean的目标方法
而这里直接return也就代表这里已经是递归调用的最深层次了,将开始不断返回上层递归方法之后的逻辑。因此按照前面的递归层次分析,接下来应该会执行以下内容
3)后置通知方法(不管有没有异常,都执行)
4)返回通知方法(只有目标方法没有抛异常才执行)
5)异常通知方法(只有目标方法抛出异常才执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基于注解式的SpringAOP源码解析的整个系列,到这里已经分析完毕。整个过程主要是
1,分析@EnableAspectJAutoProxy 引入了一个AnnotationAwareAspectJAutoProxyCreator
2,分析AnnotationAwareAspectJAutoProxyCreator的注册过程,执行时机,以及它的作用创建了aop对象
3,分析执行bean的目标方法时,bean的代理对象是如何执行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可以通过在方法前后添加时间戳,然后计算时间差来计算方法耗时。也可以使用Spring AOP的拦截器,在方法执行前后记录时间戳,然后计算时间差。以下是一个使用Spring AOP计算方法耗时的示例: 1. 定义一个切面类,实现MethodInterceptor接口 ```java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TimingAspect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Method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Throwable {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bject result = invocation.proceed(); 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elapsedTime = endTime - startTime; System.out.println(invocation.getMethod().getName() + " 方法耗时:" + elapsedTime + "ms"); return result; } } ``` 2. 在配置文件中启用AOP,并将切面类作为切点 ```xml <aop:aspectj-autoproxy /> <bean id="timingAspect" class="com.example.TimingAspect" /> <aop:config> <aop:aspect ref="timingAspect"> <aop:pointcut expression="execution(* com.example.service.*.*(..))" /> <aop:around method="invoke" /> </aop:aspect> </aop:config> ``` 3. 在需要计算耗时的方法上加上@LogExecutionTime注解 ```java @Service public class MyService { @LogExecutionTim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do something } } ``` 4. 定义@LogExecutionTime注解和切面类 ```java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public @interface LogExecutionTime { }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TimingAspect { @Around("@annotation(com.example.LogExecutionTime)") public Object logExecutionTime(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bject result = joinPoint.proceed(); long 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elapsedTime = endTime - startTime; System.out.println(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 " 方法耗时:" + elapsedTime + "ms"); return result; } } ``` 这样,在调用doSomething方法时,就会输出方法耗时的信息。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