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恩格尔系数遭遇“中国式尴尬”

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缓解社会矛盾,对此各界已经已经达成广泛一致,然而现实的数据却依然不容乐观。据3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5%。其中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了5.2%,包括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8.4%,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2.6%,租房价格上涨1.4%;而食品类价格仅比去年同月上涨1.2%。

  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居民消费意愿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增长趋缓直接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生存状况的恶化,并通过需求途径调低未来的经济增长,甚至将经济拉入“通货紧缩”的泥淖。

  撇开春节等意外冲击的影响,单从消费价格指数内部变动的结构来看,目前消费物价的变动对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极为不利。

  首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类指数的增长不足并不能反映居民生活质量上升。食品类价格仅比去年同月上涨1.2%。其中除粮食上涨1%以外,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6%,鲜蛋价格下降14.1%,水产品价格下降1.5%。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中食品支出占比的最重要指标,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指标的降低往往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上升,然而这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人口通常在10%以下,一般都有着严格的农业补贴和保护政策,农产品的价格往往偏高、工业品的价格偏低,甚至在不少国家农场主是富裕阶层的代表。因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能准确地反映居民用于工业品和服务的消费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而在中国则正好相反,农业人口占70%以上。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也截然不同,重工轻农、以农促工的工农产品“剪刀差”政策虽然推动了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造成了城乡之间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巨大落差。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主因。

  在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工业产品价格相对偏高的现状下,恩格尔系数下降非但不能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可能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出现滑坡,尤其是农副产品价格的快速下挫意味着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问题岌岌可危。

  近期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市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1.8%,按照国际粮农组织的标准已属“富裕型”,但实际上却仍有相当部分人处于“低保”水平以下,他们的生活显然还不富裕。

  其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住房支出和水电煤价格的快速上涨意味着居民生活成本在不断提高,用于闲暇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衡量生活富裕程度的真正指标应该是闲暇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另外,基本生活支出的上涨与国家近期所提出的藏富于民、缓解社会矛盾的大政方针明显相左。住房和基本生活资源价格的上涨无疑成为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障碍,而此前一些舆论甚至提出要以基本生活资源价格的上涨来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这一观点明显本末倒置,为了表面数字的提升而牺牲真实的社会大众福利,只会将经济推入停滞不前的困境。

  当然,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消费价格指数分析仅能管中窥豹。我们应保持对数据的客观认识,尤其是对数据内部的结构进行缜密的分析,防止离开中国国情、按照西方惯例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解读。

  《国际金融报》 (2006年03月17日 第六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