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想象力游荡在天际都不足以形容,艾伯特的想象力透过维度的局限,在三维世界找到第四个方向并继续延伸。
比梦境的树跨跃到现实中更让人瞠目。
这是比直线更直的线,这是比正圆更圆的圆,这是比想象力更想象力的想象力。
写现实的时候深刻剖析了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
写想象的时候无穷展望了认知边疆的丰富图景
无所不包却仅仅用了7.4w字,初中平面几何基础就可以理解。
介绍世界
人文社会
社会的阶级圆形大于多边形大于等边三角形大于等腰三角形大于线段。
如此清晰的描绘的社会阶级,圆是统治阶级,多边形是中产阶级,等腰三角形是无产阶级。身为线段的女性被排斥在权利世界之外。
形状与阶级
圆形出生就是圆形,特权天然存在,不因人人平等的口号而消失。
而多边形会比自己的父辈多一条边,正如父母在乡镇,后辈才能立足于二线,父母在地市,后辈才能立足于一线,父母一二线,后辈才有机会留学深造。打断骨头十不存一的几率内卷才能让后辈边多出一倍的边,哪怕有500条边也仅仅是多边形而不是圆,只留下一个可能变成圆的神话,等腰三角形的底层群众要经过漫长的积累,才有可能跻身成中产成为等边三角形,这是渺茫但是存在真实可能的上升渠道,他们冲锋在前,容易被煽动和利用,却又规模庞大,是整个社会的基石。
线段被傲慢的视为低等生物,而在种种社会规训下,必须保持对于其他形状的去威胁化。容易冲动的线段总被诡计多端的多边形们用两种叙事欺骗。多边形讲逻辑而线段讲感情。
不规则的怪物
不规则的形状被视为怪物,会破坏整个世界的规则,危言损听会让文明倒退。
要么做手术矫正,要么被关押起来。
色彩暴动
五边形发明的颜色可以视为文艺复兴,颜色像野火一样传开,先是被边数较少的多边形接受然后自下而上影响社会风气,
致命的事件是,颜色的浪潮触动了圆形阶级的利益,有颜色的多边形要用颜色把圆形和线段都染色消灭阶级,这本来可以提升线段的地位,但是最终被圆形发现破绽,瓦解了线段和多边形的联盟,最终禁用了所有颜色。
并继续了以往的制度,圆的教义就是唯血统论,以此维持他们的统治。
其他世界
直线国空间国与点国
作者是以四边形第一视角取描写,看到了直线国的一切,并尝试向一维的直线国叙述二维世界才是真理,无果,深感直线国国王井底之蛙的愚昧。随后又被三维国球体传教三维世界,恼羞成怒的攻击球体,而在后续向球体继续探索四维空间的时候球体又变成恼羞成怒的井底之蛙,这一段递归的描述无论语言还是结构够精妙绝伦,把环境对人的局限性描写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我不经拍案叫绝。
传播知识的困境
他获得三维世界的知识想要传播时候,又遇到了和哥白尼日心说同样的困境,却又无法像伽利略一样证明,同时三维世界的知识也有可能并不是真理,存在更高维的真理真实宇宙和真理。
读后感
写作技法
真正写过小说的人会明白第一人称的小说有多么难写。
只有菜鸟和大师才会选择这种视角叙述。
创作背景
补充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88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大众视野中的科学还在和巫术、魔法、占星术混作一团,现代物理学更是连影子还没有,而艾勃特竟已在《平面国》中畅想高维空间了。
我真的是无神论者吗
正方形在接受来自三维空间的福音之后立刻开始质疑神谕,渴望探索更高的真理。相反,我因为有了“21世纪现代人”“无神论者”的身份标签便沾沾自喜,连书都没翻开就判定维多利亚时代的牧师、神学家、公立学校校长必是无趣古板之人,他的作品必是明日黄花。我可不就是自说自话、以为自己就是“唯一”、就是“所有的所有”的点国国王吗?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若从科学技术上看,今天的世界自然比维多利亚时代的世界进步了很多。但是在其他层面上,我们是否真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先进?男性是否已经停止用“双重语言”和“双重思维”欺骗女性?特权阶级留给普通人的上升通道是否仍然只是允许等腰三角形变等边三角形的统治艺术?
历史会继续重复吗
网络真的让我们接触更多信息、鼓励我们思考了吗?还是恰恰相反,科技允许我们制作出巨大的信息茧房,每天生活于其中,只与和自己观点相近的人交流?若是后者,这种所谓的“交流”与点国国王的自言自语有何不同?我们有时觉得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低等、愚昧、不可理喻,有时只想大声咆哮、堵住别人的嘴。那样的我们是固步自封的直线国国王?还是恼羞成怒的球?理性和求知是人类最高贵的品质。我相信,今日世界中许多令人痛心的东西——比如分歧和对立——都不是绝症。真正能对人类造成“降维打击”的,只有愚昧和封闭。正因如此,我们永远不应放弃思考和探索。任何一种“信仰”或“价值观”都不该成为闭目塞听、阻碍思辨的封印。愿探索能拓宽我们的想象。愿对更高维度的渴望和追求能引领我们飞向更高的地方。
读后感
写作技法
真正写过小说的人会明白第一人称的小说有多么难写。
只有菜鸟和大师才会选择这种视角叙述。
创作背景
补充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88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大众视野中的科学还在和巫术、魔法、占星术混作一团,现代物理学更是连影子还没有,而艾勃特竟已在《平面国》中畅想高维空间了。
我真的是无神论者吗
正方形在接受来自三维空间的福音之后立刻开始质疑神谕,渴望探索更高的真理。相反,我因为有了“21世纪现代人”“无神论者”的身份标签便沾沾自喜,连书都没翻开就判定维多利亚
时代的牧师、神学家、公立学校校长必是无趣古板之人,他的作品必是明日黄花。我可不就是自说自话、以为自己就是“唯一”、就是“所有的所有”的点国国王吗?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若从科学技术上看,今天
的世界自然比维多利亚
时代的世界进步了很多。但是在其他层面上,我们是否真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先进?男性是否已经停止用“双重语言”和“双重思维”欺骗女性?特权阶级留给普通人的上升通道是否仍然只是允许等
腰三角形变等边三角形的统治艺术?
历史会继续重复吗
网络真的让我们接触更多信息、鼓励我们思考了吗?还是恰恰相反,科技允许我们制作出
巨大的信息茧房,每天生
活于其中,只与和自己观点相近的人交流?若是后
者,
这种所谓的“交流”与点国国王的自言自语有何不同?我们有时觉得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低等、愚昧、不可理喻,有时只想大声咆哮、堵住别人的嘴。那样的我们是固步自封的直线国国王?还是恼羞成怒的球?理性和求知是人类最高贵的品质。我相信,今日世界中许多令人痛心的东西——比如分歧和对立——都不是绝症。真正能对人类造成“降维打击”的,只有愚昧和封闭。正因如此,我们永远不应放弃思考和探索。任何一种“信仰”或“价值观”都不该成为闭目塞听、阻碍思辨的封印。愿探索能拓宽我们的想象。愿对更高维度的渴望和追求能引领我们飞向更高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