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周三见》精彩50问 | 交流群互动合集

来源:微众银行区块链*

2020年3月4日,《隐私保护周三见》正式与大家见面。栏目以系列论题和各位专家一起探寻隐私保护的发展之道,每一个论题,交流群里的伙伴或积极参与讨论,或对分享内容不吝指正,不断助力论题拓宽研究深度,也让我们获益匪浅。

本文将前9论交流群中的精彩碰撞进行整理汇编,以飨读者。欢迎更多伙伴加入,在每周三晚的8点,和我们一起共话隐私保护。

进群方式:【微众银行区块链】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小助手】

第1论|隐私和效用不可兼得?隐私保护开辟商业新境地

1
@萧
现在有没有已经落地的技术手段,能够保证已经获得用户授权的企业(或者公司)不将用户数据提供给未知的第三方呢?

@严强
取决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数字身份领域,WeIdentity就是一个可选的方案。

WeIdentity开源代码仓库地址:
https://github.com/WeBankFinTech/WeIdentity

2
@KHJ
我理解WeIdentity解决了隐私保护的第二层预期效果,最小授权这一块是如何体现的?

@严强
WeIdentity已经集成了WeDPR中的选择性披露方案,目前可以实现按照证书中的各个字段进行最小化披露。

3
@康仔不在服务区
这个是个好问题啊,拿到数据结果的主体如何让他不去传播,深入到第三层呢?这个除了立法保护,技术上的手段现在有吗?

@芒果

  1. 数据即资产,用户的数据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数据被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将直接回馈给用户本人;
  2. 数据上链后,任何数据使用的请求,都必须通过你本人的授权才能实现,确保个人拥有数据所有权,不必担心数据被盗用而不知情的状况了;
  3. 基于多维度的数据,你可以构建可信的数字身份,在与人协作时、寻找资源时,大大降低别人信任、了解你的成本,提升了“连接”的效率。

@严强
企业内部,可以建立起有效的数据追踪系统,对进入自身系统的所有用户数据进行贴标签,实时跟踪在整体系统中的流转。

4
@萧
但是企业内部已经获得的数据也可以认为是商业机密的一部分。如果,在企业内部进行数据追踪,但是运转和监督的主体还是企业内部人员,一旦出现内部人员脱库删库等行为,外部也难以知晓。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严强
确实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这里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预防内部员工越权操作,所以内部员工也要实现,最小化授权和其他合理的内控措施,同时做好数据备份,以防万一。

5
@康仔不在服务区
或者说这个公司主体就是作恶主体,他完全可以把信息转手给联盟之外的单位攫取更大的利益,这个如何不太好阻止吧?

@严强
所以这里的关键点是,数据的控制权需要掌握在用户手中,而不是代理给平台,这是WeDPR方案设计基本原则之一。相应地,在WeDPR白皮书中,我们也讨论了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在方案设计上会有一定的取舍。

6
@ kentzhang
数据出去之后怎么防复制是个世界级难题呀,不知道各位专家遇到什么有效的方法。

@严强
学术界比较常见的方案是加数字水印,但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对于小数据,效果比较有限,主要用于检测,不能防复制。还有就是经典DRM的方案,数据在存储介质中一直保持密文,只有在特定授权的软硬件环境中才能被解密访问。

第2论|隐私合规风险知几何?数据合规商用需过九重关

7
@Shuanghong He
请教下,数据歧视是指?

@严强
一般可以解释为,因为数据的内容(例如性别,宗教等)自动化决策系统做出对个人不公正的判断。

8
@萧
现有手机APP很多情况是,如果用户不提供给APP服务运营商足够的权限或者不同意条款,那么就不能够使用这些APP,请问这种情况是否符合合规条件呢?

@严强
按照新版《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如果App不能说明申请这些权限和提供服务的必然关联性,这是不合规的。可以参考“多项业务功能的自主选择”的条款,目前不鼓励捆绑式的数据授权。

9
@little.H
现有隐私保护法规对于非商业行为有哪些合规需求?

@严强
一般隐私合规约束的对象都是商业活动。对于研究性和公众利益相关的活动,都有对应的豁免条款,但通常也规定要对隐私数据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例如,使用差分隐私等数据脱敏技术)。

第3论|密码学技术何以为信?深究背后的计算困难性理论

10
@ SukiW
我们现在业务跑在一个系统上,使用的是现在安全的密钥长度进行加密的。如果到达时限,业务的数据就不安全了对吗?应该怎么操作保证业务仍然是安全的呢?

@李昊轩
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是在达到时效前,用更长的密钥对其进行加密,对整个系统进行更新。如果之前加密的数据泄露过,则需要根据业务本身的安全性,对敏感数据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外漏的密文数据被破译造成的影响。

11
@王卯宁
同态加密技术目前在区块链里面有没有应用?有没有什么这方面的案例或者平台可供参考?

@李昊轩
同态加密技术可以解决区块链上密文运算的问题。WeDPR的场景化隐私保护解决方案也用到了同态加密的性质。

12
@光路
常见区块链目前使用的安全参数是多少呢?如果到达时间后会怎么样呢?区块链是否还安全呢?

@李昊轩
大多数区块链使用的密钥长度是椭圆曲线算法的256位。我们上面提到,任何密码算法的安全性都是有时效的,那么在区块链中,当系统到达一定年限时,可以针对整个系统进行算法升级,从而保障参与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区块链系统只要大部分节点是诚实的,整个系统仍然是安全的。

13
@王卯宁
只用密码学,不用区块链,可不可以实现隐匿支付等等一些功能?

@李昊轩
隐匿支付是一种保护支付参与方身份信息、交易金额、明细等的支付方式。WeDPR隐私保护针对场景化进⾏设计,⼀些场景可以使⽤区块链实现,因此WeDPR可以保护区块链中的隐私痛点。同时隐私保护需求多⾯向分布式协作多⽅参与的场景,区块链场景作为⽐较典型的多⽅协作模式,与隐私保护有1+1>2的效果。

@王卯宁
没有区块链的时候,密码学领域就在研究MPC、zeroknowledge、FHE这些了,不过现在有了区块链,大家更多的关注了……

@ kentzhang
密码学促进了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同时还可以这么理解,区块链使加密后的信息得以可信分享和交换,不会丢、不会错、不能篡改,大家确认拿到的都是同一串密文信息,同时又因为有密码学保护,隐私不会泄露。

第4论|密码学技术如何选型?初探理论能力边界的安全模型

14
@Suki
UC模型的密码学协议感觉好神奇,有什么具体的实例吗?

@李昊轩
密码协议中,交互步骤一多,UC就很难证明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潜在信息泄露)不会导致任何安全性问题,当前大多数密码协议都不属于UC模型。

具体的实现可以参考下这些论文:

  • 《On the Universally Composable Security of OpenStack》
  • 《Universally Composable Security: A Tutorial》

15
@Little.H
量子计算也是现在常常讨论的热点,抗量子计算的安全模型,应该被归类到以上三种分类中的哪一类?

@李昊轩
量子计算本质上也是一种计算模型,抗量子计算不一定可以抵抗所有计算,因此可以归结于计算资源类模型。

16
@文帅
如果恶意模型,经济上并不带来很多成本,为何不直接使用恶意模型,降低诚实要求不更好?除非,恶意模型一定大幅提升经济成本,这会是必然的吗?

@李昊轩
恶意模型的特点在于“防止”,半诚实模型的特点则在于法律介入之后的“发现”。和半诚实模型相比,恶意模型往往需要引入更多的交互,或更多零知识证明来保证,因此不可避免会提升成本、降低效率。

在一般业务场景下,如果不需要更高强度的安全假设,推荐选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半诚实模型。但对于法律追责成本很高,或效率成本提高有限的场景下,恶意模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WeDPR投票核心协议就是在恶意模型下构建的。

17
@ wheat
安全模型比较深奥,作为普通开发者,在使用到密码学相关算法的时候,应该要关注什么?注意点有哪些呢?

@李昊轩
作为普通开发者,在设计隐私保护业务场景时,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的需求,考虑业务参与方的动机,业务流程、业务数据的有效期等,选择适合业务落地的安全协议,理解对应的模型,保证业务实施的长治久安。

18
@wheat
一些场景下,比如金融场景,对于安全防护的时效要求特别长,十年以上甚至更长。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抉择设计上的取舍呢?

@李昊轩
对于长时间需要保证安全的业务,可以在到达有效期之前对系统进行更新,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系统的效率。

19
@wency
我在有的地方看到涉及到黑名单系统其实并不需要隐私计算,因为只要给出一个yes or no的答案,有的地方又要强调需要隐私计算保证信息不泄露,这个应该怎么看呀?

@李昊轩
对于涉及到隐私数据的系统,需要整体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哈,避免出现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出现的数据泄露。

第5论|密码学技术如何选型?再探工程能力边界的安全模型

20
@邱震尧
请问在物联网设备认证等等弱物理保护且没有TEE的场景中,有没有白盒公钥密码的成熟工程实现方案?比如白盒RSA、白盒签名。

@李昊轩
白盒模型目前在公钥密码学上的成熟方案较少,市面上目前有一些对称加密的白盒方案,但是由于没有公布太多技术细节,不太好评价。

21
@SukiW
白盒密码的密钥在哪, 如何做到细节都公开,密钥不泄露?

@李昊轩
白盒密码的密钥混淆在了整个加密过程中,因此攻击者无法通过观测中间过程得到密钥。类似于一个表的形式,将密钥映射、混淆到实现的各个部分,可以参考论文《A Tutorial on White-box AES》。

22
@刘雪峰@西电:
Oblivious RAM适合工程上白盒模型不?

@李昊轩
Oblivious RAM可以作为密码方案白盒实现的思路,但目前看来效率成本较高。

@严强
Oblivious RAM的主要设计目标是隐藏内存的访问模式,但白盒安全模型下,还有很多其他信息泄露的方式,还需要其他组件,一同构造安全的工程实现,目前来看还是很有挑战的。

23
@刘雪峰@西电
白盒模型是不是安全需求更高的一些应用?需要多种思路结合起来共同解决?目前,用户通常接触到的场景,有白盒安全的例子吗?

@严强
白盒模型面临的部署环境都比较不可控,例如,物联网应用等,需要在公共环境中部署,但同时又很难做好物理防护的场景。随着5G等技术普及,以及人们对隐私保护的日渐重视,将来这些场景一定会越来越多。

24
@唐炜
低成本的白盒方案如果出现,是不是会大量使用,成为标准呢?

@李昊轩
如果成本较低、方案足够成熟,并且算法理论安全性能够经得过行业检测的话,成为标准的概率是很大的。还有一点是,白盒模型更适用于部署环境比较不可控的公开环境,在安全受控的环境下,选择黑盒或灰盒模型这些效率较高的模型还是更好一些的。

@唐炜
白盒要求太高,感觉更低成本的灰盒方案,应该是一些大场景的选择。

@严强
白盒密码算法技术,对标的是可信硬件模块,如Intel SGX,如果能做出实用的产品,意义重大。

@刘雪峰@西电
个人感觉,以物联网为例,设备资源有限所以难防控,因为难防控去执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白盒安全,看起来是矛盾点。

@严强
确实如此,这一点和AI发展依赖硬件计算能力的发展很像。也许有一天,硬件技术发展到足以支持白盒密码技术,那矛盾点也就消解了。

@kentzhang
物联网暴露在外的设备,大概率是低成本弱信息价值的,主要是防止大规模被俘虏,或许工程上可以采用一些低成本的策略,如数据交叉验证、异常检测、单向隔离、黑白名单之类的方式应对。白盒理论上是有意义,实操可能要看成本。

25
@wheat
我们平时使用的密码学库,比如openssl,应该都是黑盒模型的实现吧?是不是意味着如果能够进入到加密宿主机,破解概率很高?

@李昊轩
攻击这些模型是一个成本和安全的考量。以SSL握手为例,想要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宿主机的物理信息,从而得到对应的密钥信息,成本是比较高的。当然,如果是在数据极其珍贵的场景,更应该选择攻破宿主机的难度。这是矛与盾的较量,哈哈~

26
@little.H
侧信道攻击和社会工程学有什么区别?

@李昊轩
社会工程学更多是考虑从人的角度,如胁迫、欺诈等方式获取信息,侧信道攻击则是从算法执行过程的物理信息泄露获取信息,两者获取信息的根源不同。

第6论|密码学技术如何选型?终探量子计算通信的安全模型

27
@wency
都说量子计算机是区块链的末日,抗量子签名技术和普通的签名技术到底差别在哪里啊?

@严强
抗量子的签名技术对于工程接入实际上区别不大。关键区别在于,一旦量子计算机现世,不抗量子的签名,很有可能会被破解,由此攻击者可以获得签名私钥,破坏了数字签名的唯一性,可任意仿冒签名。

28
@Anonym白熊
量子计算是如何跟区块链联系起来的呢?

@严强
密码学是区块链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实际上区块链很多特有的特性,不可篡改、数据隐私等,都与所使用的密码学技术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而这些都会受到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的影响。

29
@邱震尧
请问抗量子密码算法目前有选型建议吗?

@严强
目前最流行的是基于格密码系统的系列算法,常见的有基于NTRU和LWE困难问题的构造示例。具体选型可以参考NIST标准化候选名单中的方案列表。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NIST】下载NIST Workshop PPT

30
@郭锐
请问现阶段抗量子加密是否都是基于格的?以后是否会有新的代数结构或者新的方法能够抗量子呢?

@严强
格只是其中之一,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我上面分享的NIST Workshop的PPT,里面基本上对所有类型的算法构造都列举和测试。但就目前来看,格密码是最看好的一类构造方式。

除了安全性之外,计算性能、同等安全强度下的密钥大小、密文大小等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31
@刘雪峰@西电
量子计算看起来对应升级底层密码工具。量子通信这块,我理出来的逻辑是增加了可信信道这一选择(友好的角度),那通信这块有没有对经典密码技术提出威胁挑战?

@严强
好问题,目前量子计算对经典密码技术影响较大,量子通信的直接影响还不明确。

32
@唐炜
是否现在的区块链技术体系准备好算法替换,将来仍然可以保障整个区块链技术体系的延续?

@严强
可以这么理解。最基本的做法,可以以系统升级的方式,替换原先的经典密码学算法组件,从而保障未来区块链系统的有效运行。但需要注意,敏感的隐私数据不建议直接上链,一旦量子计算实用化,就可能直接导致历史数据的隐私泄露。

33
@刘雪峰@西电
有些信息必须上链,比如类似zcash的隐私交易账单,只上数据指纹,极大程度降低区块链的机能,这块怎么考虑?换个角度说,上数据hash值,链的数据之间关联性也消失了,后续使用价值也降低了。

@李昊轩
区块链上传数据指纹作为存证媒介,在业务实施中满足后续的审计和核查都是比较实用的功能。不过正如您所说的,一些场景下机密数据是一定要上链的,如果一些数据使用了不能抗量子计算的密码算法进行加密,并上传到区块链上,那么量子计算模型一旦有了突破,这部分数据也就存在泄漏风险了。

@kentzhang
这个问题我从工程层面试着回答下。其实很多数据在业务逻辑上是有有效期的,隐私算法可以合理抵抗商业周期里的泄露问题。长远嘛,发出去的数据是泼出去的水,除非原子级的阅后即焚。

@wheat
一方面通过抗量子算法,另一方面应该是要对上链数据做保密期限预估,现阶段工程实现受限的情况下,也只能权衡了吧。

@kentzhang
在WeIdentity方案里,用户的个人数据还真是不上链也能做到可信认证和交换的,关键是围绕着区块链做一套通用友好又逻辑自洽的交互协议。

隐私算法其实就工作在链外了,针对个人数据,结合链上公证锚定,实现零知识证明和选择性披露,这是DID规范的魅力。

第7论|密码密钥傻傻分不清?认识密码学中的最高机密

34
@芬嘟嘟
隐私数据的自主权与数据服务的完备性上,CA是怎么提供私钥服务的?

@严强
这里有两种情况:

  1. 纯软件实现的CA是不应该提供私钥服务的,只对公钥和身份进行绑定的认证;
  2. 有硬件密钥管理设备的情况下,私钥本身是存在在硬件中的,除了制造商,理论上没有其他人可以获知。

35
@願
有探索过区块链应用于零信任网络架构的方案吗?

@严强
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挑战的,Google的BeyondCorp在工业上实现零信任网络架构整体解决方案,但没有基于区块链。如果专注于零信任网络架构中的网络实体分布式身份问题,可以参照基于区块链的WeIdentity实现。

36
@杨高峰
白盒密码使用根据根密钥对一般密钥进行加密,我觉得有用,但是好像不太流行,为什么?

@严强
白盒密码针对的部署环境是公开的,不受控,可能充满恶意的环境,现实业务大部分部署环境都没有这么恶意。为了应对恶意环境,作为设计取舍,白盒密码算法的效率普遍会低很多,而且目前白盒密码的发展没有黑盒密码成熟,潜在风险比较大。

37
@芬嘟嘟
经常看到不少学术论文中,系统初始化会有很多安全假定,也很少有关于用户能否使用密钥的讨论,对于这些学术方案,如何评价其实用性呢?

@严强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实用性确实是理论方案向产业系统转化的一大难题,如果系统初始化安全假定过多,实际的应用场景,肯定会因此受限。用户方面的学习使用成本也是一大挑战之一。但一般而言,论文会有自己的目标场景,在目标场景中,好的方案还是可以用起来的。

38
@Hope
请问有考虑使用一些安全性比较高的leakage resilient password systems来保护用户口令输入吗?我觉得,生物识别用户认证,也有其自身的安全问题和现实问题,很难完全替代password based user authentication。

@严强
好想法,有一些在移动平台上还不错的学术方案,可以试一下。基于用户口令(密码)的方案,历史悠久,有其内在原因,总体还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用户认证方式。当然和其他认证途径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39
@刘雪峰@西电
工业中,如何看待人脸识别的访问控制策略?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在学术角度上,担心撞库攻击、第三方泄露等等,包括现在拍照的不可预见性等等,工业上会不会有类似的困扰?

@李昊轩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还是达到一定工业程度可用的,不过目前在活体检测,不同人种之间的识别还是有一些难点需要解决。人脸识别目前活体检测会需要收集很多数据和特征,不过针对于活体检测的攻击也有,但是成本都不低,也需要大批量的数据。所以人脸特征作为一些不需要特别敏感的方案的密钥有一定可行性。

@wheat
生物特征只能作为部分输入吧,唯一性和随机生成的密钥差别太大了,差好多个量级。

@刘雪峰@西电
这个唯一性,指的是在A服务端,和在B服务端的特征模板是类似的,若A端泄露了特征,用户不能像修改口令那样修改生物特征。

@wheat
对,而且这种问题发生的概率,比起两个32字节的密钥,那是大太多了。目前人脸识别的特征维度数量还是无法跟这个数相比的。

第8论|密钥繁多难记难管理?认识高效密钥管理体系

40
@唐炜
内部人员作案如何防范呢?

@严强
防范内部人员作案一般有两个方向的思路,一个是限制密钥的访问,减少能够接触到高等级密钥的人员,另一个是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严厉追究滥用密钥人员的责任。

41
@幸
在密钥的保管和分发过程中,怎样结合具体场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中达到一个平衡呢?因为加密算法越复杂,其安全性可能更高,但同时也增加了花销。

@严强
通常对于“密钥的保管和分发”,加密算法的计算复杂性不是瓶颈,因为一般与密钥相关的操作,都是一次性的初始化操作,初始化好了,之后就没有太大的代价了。反倒是其他因素(操作人员)带来的风险更大。

42
@刘雪峰@西电
如何衡量软件和硬件保护密钥?对用户来说,哪一种更友好?密钥托管这块有什么见解分享?

@严强
低安全性要求:尽量不上硬件。
高安全性要求:软硬件结合好。

43
@SukiW
如果允许一定的可信初始化,或者引入可信中间人,密钥的协商过程是不是可以大幅简化?

@严强
如果有受监管的、信誉高的中间方来提供服务,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密钥协商效率的,比较典型的方案有代理重加密的方案,中间方可以直接分发密钥,效率会高不少。但同时也要留意可信XXX,本身也是一种风险,一旦出现违规事件,可能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44
@blackflower
之前提到窃取密钥往往是攻击者的首要目标,那在什么情况下,攻击者的不需要获得密钥,也能进行有威胁的攻击?

@严强
比较典型是延展性攻击,攻击者可以在不对密文解密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密文,比如付款的金额原先是100,攻击可以将其成倍增加,200,300,500,1000。教科书上最简RSA加密方案就有这个问题。

@苦人
这个应该是理论上的,原始的RSA会有这种问题,但现实应用中会使用OAEP等协议,使得这种攻击无效。

@严强
是的,现实使用的标准化技术方案(强化协议等)有效预防了这个问题。

@苦人
目前见到的不直接获取密钥的更多攻击应该是侧信道攻击,通过能量、辐射、风扇,甚至麦克风等进行信息获取。

@严强
这个点很好。这些攻击需要攻击者离目标的物理距离够近,以此收集这些物理信号,我们前几期中也有提及。

@苦人
其实,这篇文章有两个问题:1)用户不记密钥,记的都是口令,密钥那么长,无规则或者十六进制或者其他进制,谁都不可能记,所以题目就有问题;2)把密码跟密钥混着说,用户口令、平常说的密码,以及密钥,都说混了。

@严强
十分感谢,真的很细心。之前有些用词确实有混淆的地方,以下更正一下:

  • 人类用户使用 →用户口令(日常说的密码)
  • 计算机系统使用→密钥

第9论|密码学原语如何应用?解析单向哈希的妙用

45
@SukiW
请问单向哈希的安全性有什么指标可以参考吗?

@廖飞强
单向哈希的安全主要取决于其算法安全强度和哈希值的位数。算法安全强度一般通过理论安全分析和实践攻防来评判。哈希值位数直接体现在单向哈希输出的长度。安全强度越高,哈希值位数越多,则单向哈希越安全。例如SHA3-256比SHA256安全度高,SHA512比SHA256安全度高。

46
@koudan
文章例子里面,根哈希值Habcd是通过可信信道传输的,那么接收方在验证的时候,数据块a的值,以及Hb,Hcd的哈希值是通过低密级信道传输的吗?

@廖飞强
是的,根哈希要求是可信数据源,用于数据验证。

47
@steven
SHA3-256比SHA2-256安全强度高的理论依据具体是什么?

@廖飞强
这是通过密码学领域学术和工业界进行严格评判,并进行多次攻防实验的结果得出的依据。

SHA3和SHA2相比使用了不同的内部构造,增强了其对于部分攻击的抗性,主要是长度扩展攻击。

比较通俗的比较,可以参考如下网页。
https://crypto.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68307/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sha-3-and-sha-256

48
@little.H
数字签名中使用了单向哈希,其使用单向哈希的作用是什么?

@廖飞强
单向哈希可以将待签名的原始数据映射为确定性的摘要信息,且一般都比待签名的原始数据小很多。这样可以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速度,同时基于单向哈希的抗碰撞性,能确保签名是针对确定的原始数据签的名。

49
@wheat
哈希在隐私保护中有哪些作用呢?

@廖飞强
在隐私保护中使用广泛,隐私保护中需要的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码、密码承诺等都需要哈希的加持。

@刘雪峰@西电
哈希作为承诺一种,结合零知识证明,这样或许更直白些。

@廖飞强
非常正确,密码承诺是零知识证明中广泛使用的密码原语了。

50
@燕窝
目前司法领域的存证区块链的应用,似乎也用到单向哈希,具体是如何使用的?

@廖飞强
区块链存证应用中,一般是数据哈希上链,作为可信存储。原始明文数据链下存储管理。


《隐私保护周三见》

“科技聚焦人性,隐私回归属主”,这是微众银行区块链团队推出《隐私保护周三见》深度栏目的愿景与初衷。每周三晚8点,专家团队将透过栏目和各位一起探寻隐私保护的发展之道。

栏目内容含括以下五大模块:关键概念、法律法规、理论基础、技术剖析和案例分享,如您有好的建议或者想学习的内容,欢迎随时提出。

栏目支持单位:零壹财经、陀螺财经、巴比特、火讯财经、火星财经、价值在线、链客社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