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几大运营商的移动数据业务还都处于按流量计费状态,且超出套餐外的流量收费较为昂贵。 那么,一款 APP 是否消耗过多的流量,在用户体验方面影响就显得比较大。
一年多前,部门内的某安卓版的产品收到用户投诉,从安卓系统的流量统计中查看到该产品消耗的背景流量偏高,背景流量即 APP 在用户无操作时后台运行消耗的流量,主要用于一些推荐和更新等信息的推送,这部分流量对用户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消耗过多而用户没有感知到足够信息的推送,在用户看来就等于是变相的“偷”走了用户的金钱。
我们经过自测,该产品在常驻后台运行时 24 小时消耗流量 600KB 左右,而竞品流量消耗在 150KB 左右,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们团队对该产品的背景流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优化,经历了 4 个月左右的努力,成功的将 24 小时背景流量降到了 100KB 以下,并且基本功能无删减。优化后的版本上线后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流量,也就是替用户省了钱,收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整个流量优化阶段现在回头想来,经历过三个大的阶段:
首先: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如何测试流量消耗,如何精确的得到每个功能点消耗了多少流量,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现状,根本无法去优化流量;
其次:我们针对每个功能点,根据其功能逻辑,探讨优化方法,以及从全局来看,这些功能点有无精简的可能,从项目之初的无任何优化经验,到项目结束时总结和固化了众多的流量优化经验,我们成功的将流量降到了理想范围;
最后:我们思考如何将本次优化的成果持续保持下去,即后续的新增特性不能恶化流量消耗,我们开发并完善了流量自动化监控系统,有力的保障了后续的版本流量不恶化。
项目之初,我们对该产品的流量消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的流量到底消耗在哪了?有没有多余和浪费?这就是本文将来展开的主题:即摸清现状。
流量测试方法
首先我们对该产品 24 小时的消耗的背景流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