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 03月 30日
作者:小蒋聊技术
邮箱:wei_wei10@163.com
微信:wei_wei10
音频:喜马拉雅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蒋聊技术,我是小蒋。一名热爱技术、不断钻研架构的开发者。今天是周日,我没有写代码。我想跟大家聊聊最近看到的一个李开复在北京的演讲(AI 2.0:平台变革进行时),他在演讲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AI 2.0 是平台的革命,而不是模型的战争。”
这个观点让我很震撼,也引发了我很多技术上的思考。
一、什么是 AI 2.0?
李开复认为,AI 2.0 不再是单点任务能力的比拼,而是系统级能力的构建。
AI 不仅仅是生成图像、回答问题,更是通过平台化的方式连接人、任务和场景,变成可持续进化的“智能基础设施”。
演讲中他提到了三个重要趋势:
- 大模型不是终点,平台才是决定胜负的核心
- AI 的落地需要可控、可信、可定制,不能“一招走天下”
- 比拼不再是参数量和训练集,而是谁能把 AI 融入业务、融入系统
二、我的观察与思考
我最近也在参与一个系统的权限重构和平台升级,深刻感受到技术在往平台化演进。
很多系统看上去是“功能模块拼接”,实际上它们缺乏平台能力,一遇到变化就需要“推倒重来”。
李开复提到,“平台能力比大模型能力更稀缺”。我非常认同。
尤其对于我们技术人来说,如果还停留在“调用模型接口”阶段,很快就会被淘汰。
真正有竞争力的,是能理解业务、驾驭系统,并将 AI 嵌入系统底层能力的技术人。
三、技术人必须具备平台思维
在 AI 2.0 时代,技术人员不应该只是“调包侠”,而要具备以下几种思维:
- 系统构建能力:如何设计可扩展、可持续进化的 AI 中台;
- 业务结合能力:如何让 AI 融入场景,而不是“脱节”存在;
- 平台运营能力:如何让多个模型、多个模块组成一个统一的 AI 能力网络;
换句话说,AI 技术不是拼谁调用的模型强,而是拼谁把平台搭得稳。
四、AI 架构师,会越来越重要
李开复提到,“未来最有价值的工程师,不是调得准 prompt 的人,而是能落地平台系统的人。”
我特别有共鸣。这其实是对架构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前的架构师是负责系统稳定,现在的 AI 架构师,是 “业务 + AI +平台”三者融合的设计者与推动者”。
这就要求我们:
- 能理解大模型的基本逻辑和能力边界
- 能用工程方法把大模型接入系统
- 能搭建支撑 AI 能力可控、可复用的平台机制
五、总结
AI 2.0,不是让每个公司都训练大模型,而是让每个团队都具备平台思维。
技术人不要纠结模型大小,要思考平台落地;架构师不能只管代码结构,要开始布局能力中台。
我认为这才是 AI 平台化真正带来的挑战和机会。
我是小蒋,今天咱们先聊到到这里。
欢迎你在评论区聊聊你对“AI 平台”这件事的理解,也欢迎转发给正在探索 AI 应用的朋友们。
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