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2018年版-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 知识要点

一、数据链路层服务

标记:

1、数据链路层功能

数据链路层负责通过一条链路,从一个节点向另一个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相邻节点,传送网络层数据报,中间通常不经过任何其他交换节点。

实现数据链路层功能的典型硬件实体是网络适配器(NIC,即网卡),网络适配器实质上需要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沿着通信链路连接的相邻节点的通信信道称为链路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单元称为
数据链路层通常提供以下几点服务:

  1. 组帧
  2. 链路接入。点对点链路和广播链路
  3. 可靠交付。多用于无线网络,通常有线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不提供可靠传输服务。
  4. 差错控制。在一段时间内,传输过程出现差错的比特数,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比特率。误比特率与线路的信噪比有很大关系。

领会:

1、组帧

将要传输的数据封装成帧,称为组帧或成帧,组帧过程中增加帧头、帧尾。
帧头中通常包含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地址等信息。
帧尾通常包含用于差错检测的差错编码。

二、差错控制

标记:

1、差错控制基本概念

通过差错编码技术,实现对信息传输差错的检测,并基于某种机制新词能够差错纠正和处理,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可靠传输的重要技术手段。
信噪
1. 随机噪声,包括热噪声传输介质引起的噪声,具有典型的随机特征
2. 冲击噪声:突然发生的噪声,雷击、电机启停等,具有很强的突发性
随机噪声引起的传输差错称为随机差错或独立差错,具有独立性、稀疏性和非相关性等特点。
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突发差错

领会:

1、差错控制典型机制

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检错丢弃
  1. 检错重发:接收端请求发送端重发数据加以纠正
  2. 前向纠错:利用纠错编码定位错误位置并纠正,适用于单工链路或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3. 反馈校验:数据原路发回发送端。优点是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无需差错编码;缺点是需要相同传输能力的反向信道,传输效率低,实时性差
  4. 检错丢弃:不纠正出错的数据,直接丢弃错误数据,适用于容许一定比例的差错存在,只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

2、差错编码基本原理

在待传输(或待保护)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附加一定的冗余信息,该冗余信息建立起数据信息的某种关联关系,将数据信息以及附加的冗余信息一同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可以检测冗余信息表征的数据信息的关联关系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没有错误,否则就有错误。

3、汉明距离的概念与意义

两个等长码字之间,对应位不同的位数,称为两个码字的汉明距离,记为dc

例如,码字01100101与10011101之间的汉明距离dc=5,
01100 101
10011 101

定义一个编码集的汉明距离为该编码集中任意两个码字之间汉明距离的最小值,记为ds

4、差错编码的检错或纠错能力

差错编码的所有有效码字的集合称为该差错编码的编码集。
差错编码的检错或纠错能力,跟该差错编码的编码集的汉明距离有关。
  1. 对于检错编码,如果编码集的汉明距离为ds=r+1,则该差错编码可以检测r位的差错。
  2. 对于纠错编码,如果编码集的汉明距离为ds=2r+1,则该差错编码可以纠正r位的差错。

应用:

按位异或运算XOR:用符号⊕表示,参与运算的两个值,如果两个位值相同,则结果为0,否则为1。

典型差错编码:奇偶校验码、汉明码、循环冗余码CRC

1、奇偶校验码

包括奇校验码和偶校验码,是一种最简单的检错码。利用1位冗余信息实现差错检测,可以表示为(n,n-1)。
1位冗余信息取值0或者1,使得编码后码字中“1”的位数:
1.奇数:奇校验码 an-1⊕an-2⊕…⊕a1⊕a0=1
2.偶数:偶校验码 an-1⊕an-2⊕…⊕a1⊕a0=0
其中a0为冗余位。
奇偶校验码可以实现50%的检错率,漏检率50%。
优点:编码简单、编码效率高,开销最小的检错编码
缺点:检错率不高
应用:低速串行通信链路中

2、Internet校验和

3、汉明码

汉明码是典型的线性分组码,可以实现单个比特差错纠正,在数据通信以及数据存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般来说,信息位为k位,增加r位冗余位,构成n=k+r位码字。若希望用r个监督关系式产生的r个校正因子来区分无错和在码字中n个不同位置的一位错,则要求

2r ≥ n + 1 或者 2r ≥ k + r + 1

4、循环冗余码CRC

也称为多项式编码
基本思想:将二进制位串看成是系数为0或1的多项式的系数。
在使用CRC编码时,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预先商定一个生成多项式G(X)。生成多项式的最高位和最低位系数必须是1。
编码过程:
假设G(X)的阶为r(即对应的位串为r+1位),则

  1. 在帧的低位端加上r个0位,使该帧扩展为m+r位(相当于左移r位),对应的多项式为xrM(x)
  2. 用G(X)系数对应的位串,去除(模2除法)xrM(x)系数对应的位串,求得r位余数R
  3. 用xrM(x)系数对应的位串,减(模2减法)去余数R,结果就是完成CRC编码的帧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一章 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 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 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 ,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 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 ,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 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 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 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 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 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 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 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 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 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 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 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 U=90%;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1-16 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 答:征:宏观整体评价网络的外在表现。性能指标:具体定量描述网络的技术性能。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 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 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 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 比特数=5×10-7×1×106=5×10-1 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 (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数=5×10-4×1×106=5×102 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 (4)1Mb/s: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