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BN、RNAV和RNP,我认为最难区分的是PBN和RNP,翻译过来太像了。看了很多文章,感觉不是很尽兴,于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规章规范总结了一下,希望能用直白的语言把它说明,破除行业专业术语屏蔽。理解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
1 导航的概念与发展
最开始飞机的导航是基于传统陆基导航的(当然我说的这个开始还够早),主要依靠地面导航台,在陆地上使用甚高频全向无线电信标(VOR)和测距仪(DME),在洋区飞行则采用惯性导航系统(INS)。但随着航空的发展,发现空域不够用了,而且这种导航方式很麻烦必须飞折线,于是导航概念就有了新的发展,导航概念的发展基于两个重要原因:
- 传统的陆基导航依靠导航台(NDB、VOR、DME),受地形、气象、导航台定位容差限制较大,只能沿着导航台折线飞行。增加了航线路程的同时,受地形限制,需要更多的导航台等设施。
- 航空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大的空域容量,因而凸显了最优利用可用空域的迫切性。
于是,PBN概念产生了(和传统导航的区别如下图),它让飞机可以不需要再沿着导航台进行折线飞行。根据精度、对机载系统要求的不同,PBN有两种:RNAV和RNP,可以简单地认为PBN=RNAV+RNP。
传统导航 | 区域导航(PBN) | |
---|---|---|
航路结构 | 电台-逐台飞行 | 航路点:自定义任何地理位置点 |
导航设施 | NDB、VOR、DME | VOR、DME、INS、GNSS |
机载设备 | 无线电导航接收机 | 导航传感器+RNAV计算机+导航数据库 |
定位 | 相对法:相对于电台 | 绝对法:地理坐标 |
导航计算 | 在地图投影面上计算 | 在大圆航线上计算 |
传统陆基导航与基于性能导航(PBN)的区别
- 区域导航(RNAV, Regional Area Navigation):一种导航方式,允许航空器在地面导航设备覆盖范围内,或在机载自主导航设备的 工作范围之内,或者二者的组合,沿任一期望的航径飞行。RNAV 系统可以作为飞行管理系统 (FMS) 的一部分。
- 所需性能导航(RNP, Required Navigation):具有机载导航性能监视和告警能力的RNAV,RNP类型根据飞机至少95%的时间内预计能达到的导航性能精度的数值来确定。
传统导航、RNAV与RNP
PBN概念不是单独提出的,是基于对空域概念的理解。也就是说,导航概念的升级是基于对空域概念、空域运行场景的设计产生的。(这里为什么提空域概念/PBN概念,是因为这有助于理解RNAV和RNP的区别,因为在空域里,导航和监视是有很强的关联性的)。
PBN概念
2 RNAV和RNP的区别在哪里
那么,RNAV和RNP的区别在哪里?非常遗憾,除了下面这几点区别,我还是没弄清楚。
RNAV | RNP | |
导航源 | GNSS DME | GNSS |
最高精度 | RNAV 1 | RNP 0.3 |
机载设备要求 | 机载性能监视和告警要求 |
在机载性能监视和告警要求上,RNAV和RNP各方面均有差异。
RNP 的性能监视与告警要求
3 导航应用
PBN 概念由 3 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导航规范、导航系统基础设施和导航应用。
针对不同的场景/运行阶段,如离场、航路、洋区、进近、偏远陆地等,可应用不同的PBN。
导航应用举例
导航应用阶段
- 备注:
- a. 该导航应用仅限用于标准仪表进场和标准仪表离场。
- b. 应用范围仅限于复飞进近阶段的初始爬升之后。
- c. 距机场基准点 (ARP) 30 海里以外,精度告警门限变为 2 海里。
- d. RNAV 10≈ RNP 10,但是RNAV10不要求机载性能监视与告警。
备注: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NDB, Non-Directional Beacon, 无向信标导航台
NDB, Navigation Data Base, 导航数据库
DME,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 测距仪
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惯性导航系统
VOR, Very High Frequency Omnirange Station, 甚高频全向无线电信标
ILS,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仪表着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