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l架构_读《架构漫谈》的一些感想

本文分享了阅读王概凯的《架构漫谈》后的感想,探讨了“软件架构”的概念,指出架构既是规划过程也是设计成果。文章解释了架构如何源于人类合作需求,并提出了个人理解的软件架构含义——按照规则切分系统并有效组织组件以达成目标。此外,文章讨论了架构师的角色,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并提出真正的问题,而非直接解决问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阅读王概凯的《架构漫谈》,一共9篇。读之前以为的架构:架构啊,应该就是像想要盖房子一样,用木头搭起来的一个框架吧。听这名字,架构架构,多像“构造的架子”。读之后:我是谁?我在哪?架构能吃吗?

虽然上面的描述方法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真实情况确实和夸张后的情况相差无几——我是真的没有读懂理解王概凯写的9篇《架构漫谈》。虽然我大可以大片大片的“引用”其中的内容,但是那样就不是我写的博客了。我一向认为既然要抄,就要全篇搬过来,但可惜《架构漫谈》没告诉人们“未经许可,随意转载”,所以我只好选择第二条路,捡自己有些明白的内容说(虽然有时候理解不代表能讲述出来)。

本课程全名叫做软件体系结构,我曾一度认为“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的共同点只是“软件”和“构”。然后我就被百度噼里啪啦爆锤了一顿:二者英文名都叫做“software architecture”;二者在IEEE中的定义是相同的:一个系统的基础组织,包含各个构件、构件互相之间与环境的关系,还有指导其设计和演化的原则;“软件体系结构”一词多用于学术研究领域使用,而“软件架构”多用于工程实践领域。有篇博客比较详细的说明了二者的区别,值得一看(https://blog.csdn.net/pmlthy/article/details/1564436)。

有些跑题,回到《架构漫谈》中来。“软件架构”的定义众说纷纭,所以目标先放到“架构”上来:架构是规划、设计、构建的过程及最终成果。根据架构的定义,架构似乎既可以是过程,又可以是成果,这样的释义似乎有些“暧昧”。所以我们需要明白架构是如何产生的。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类单个能力的局限性和对目标(生活,工作等)的更高的要求,迫使人类之间产生互动、沟通和合作,这样就产生了架构。

以上,全部都是总结了《架构漫谈》中的话得到的结论。但于我而言,我依然没有弄明白架构的意思。但好在得益于百度的强大功能,我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架构漫谈》,得到了我个人比较能接受理解的软件架构含义(土话版):一个软件系统可以根据某种规则(功能、模块、子系统)进行切分,切出来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效的,而他们的合并,则可以满足系统的目标要求,而架构,则是指挥他们或独立工作或协作工作,最终完成系统目标的顶层设计。

接下来,《架构漫谈》说到了架构师的作用,在一般的XX师中,比如老师,作用是解决问题(笑)。但《架构漫谈》的作者却提出,架构师的作用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找到问题。并且提出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是真正的问题的话,提问题过来的人肯定都能够自己解决了,不需要找架构师……这让我的三观受到了极大地冲击——我要是能自己解决问题,还用得着问别人吗?但接着读下去,我思考之后认为,作者首先将“真正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作为前提,那么就得到了上面那句话,既然问到架构师头上了,那么就说明这个“问题”不是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所以就引出了作者的结论:提出问题的人没有提出真正的问题,而架构师的作用,就是“识别出真正的问题”然后交给提出问题的人,让他自己解决真正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读《架构漫谈》中的一部分问题和联想。

扩展阅读:

《从零开始学架构》 作者:李运华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