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带着采访任务
第一次来到宜兴
那时,对紫砂还很懵懂
没想到却一口气采访到
当时近一半的国家级大师
李昌鸿 吕尧臣 鲍志强 顾绍培等
正因为有这么一段善缘
当我第六次来宜兴时
信心满满 底气十足的
带领《收藏私享会》紫砂游学团
开启了一次高规格的探访之旅
鉴于这次的团员90%都是第一次来宜兴,而且有了前期的12节理论课打底,特别期望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我们给予的内容一定是要干货、干货、干货!
第一站 ▶黄龙山紫砂矿
虽然这里已经封闭禁采,但是从山脉结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用于制作紫砂的泥料会来在哪块区域,哪一层会出什么样的品种。
第二站 ▶龙德堂
参观完黄龙山后,我们随范泽锋老师来到了他工作的地方——龙德堂,欣赏了范老师的很多经典作品。
龙德堂陶艺作坊:成立于1996年,宜兴陶瓷中的娇子,作坊中拥有几十位陶艺名家,范泽锋老师就是其一。专业从事艺术陶瓷的设计、研究与开发,规模宏大,技术实力雄厚。
第三站▶亲手制作
在范泽峰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亲身上阵,体验了紫砂的制作过程。
手抓“富贵土”,旁有专人指导,感受紫砂壶制作的禅意与心境,体验了宜兴紫砂独具特色的打泥条、拍身筒、围身筒等步骤,看着自己的作品一步步成型,心里有无尽的满足感。
(PS:我们制作的成品已经烧制成功,开始邮寄回来了,请期待收到自己的作品吧!)
第四站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既然来到了紫砂壶原产地,怎能错过宜兴广阔与厚重的历史风貌呢?而能担此重任,供我们了解的就属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了。
宜兴陶瓷博物馆:位于丁蜀镇仙鹤山麓,宜兴历史上首座“国字号”博物馆,藏品数量过1万件,其中馆藏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57件。
在宜兴紫砂博物馆中,我们看见了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精品,也欣赏到了紫砂历代大家们的一些经典之作,在增加眼界的同时,也对紫砂的文化底蕴更加了解。
这里简直是壶的世界,不仅为我们梳理了宜兴的制陶史,还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各种类型的紫砂泥料,这种感觉在理论课上是无法满足的。
底槽青:
- 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类,底糟青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钟爱之名泥;
- 而底糟青泥料中若是有明显的“鸡眼”,更是佳品。
博物馆中的顾景舟展馆,更是让我们一饱眼福,难得一见的真品,静静在展柜绽放它的魅力,不愧是目前紫砂市场上最高价格缔造者,每一寸的线条比例都蕴含了深厚的功底。
里面还有各种大师的壶,每一件都精致非凡,气质亭匀,让我们大饱眼福。
第五站▶拜访紫砂名人
走过宜兴的小巷,我们来到了季益顺大师的季畅园,观赏到了许多大师作品,并受到了季益顺大师的热情款待。
季益顺:出生于196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把绘画、浮雕与壶体有机结合,创作作品以“新、特、精、巧、实用”著称于世,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在国际陶艺界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十分亲切的宴请了我们,还邀请了葛军大师一起。
葛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首创紫砂“色饰法”,作品直面新时代。
在享受丰盛的美食时,还能和大师们畅谈人生,交流收藏知识,探讨紫砂的市场发展状况,简直是味觉、视觉、与听觉的三重享受啊。
中青年代表卢伟强、范小君还与我们分享了制作紫砂壶时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们最为得意的紫砂作品。
第六站▶参观制壶流程
最后一天,自然要留给最特别的人,最特别的事。
我们参观了手工做壶的整个流程,还到了宜兴紫砂最具特色的龙窑,现场感受想象紫砂的“涅槃重生”。
在我们旅程的最后一站,李昌鸿、鲍志强两位大师为我们送别。
鲍志强:生于1946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先后从师于谈尧坤、范泽林、吴云根、任淦庭学习陶刻、制壶技艺,曾数十次获国内、国际金奖,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也是范泽锋老师的老师。
李昌鸿:1937年生,师从顾景舟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得主,二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银一等奖,在行业中有“获奖大户”美誉。
11年前,我特意为李昌鸿、沈遂华夫妇制作过一期《紫砂情缘》的专题节目。11年后,我们再次在宜兴相遇。
他们依旧从容闲雅,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亲切平和的和我们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做壶的趣事,与收藏的窍门等。
有一位学员还现场购买了李昌鸿大师的作品带回去收藏。
这次的游学旅程丰富而多彩
在学习到新的收藏知识的同时
也开阔了眼界
认识了更多的紫砂名人、制壶大师
了解到更多紫砂的故事
整个旅程气氛欢快、轻松有趣
参与人员纷纷觉得超值
让我们不禁开始期待
下一次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