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年的扫地机器人用户,我认为扫地机器人对大多数人家庭而言实用性很高,能够有效减少重复劳动。
目前我家正在使用石头T7 Pro,写一些使用中的感想,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我对石头T7 Pro的实际使用体验与购买建议;
第二部分是我个人石头科技财报的分析和看法;
第三部分是我个人对石头科技乃至扫地机器人行业长期发展的看法。
如果只关注实际效果,对企业及行业发展不感兴趣,只看第一部分即可。
1. 石头T7 Pro实际使用体验
我家最早使用的是米家扫地机器人,就是石头科技做的,规划式的激光导航体验很好。
后来换科沃斯T5 Power,扫拖一体的功能更加全面。
科沃斯服役一年多,总体相当满意,但使用中也听说石头的扫拖一体口碑也很好。
现在,终于有机会再次体验石头科技的产品,文中也会涉及一些对比。
当然,石头T7 Pro售价和定位上对标的是科沃斯T8 AIVI,这种对比并不太公平。
但我手头确实没有科沃斯最新版的机器人,只能尽量写手头现有设备的体验。
1.1路径规划能力优秀,越障能力超出预期
说来有趣,拿到机器第一次使用时,给我最大的惊喜并不是双目视觉识别避障,而是优秀的路径规划能力。
一年多前我曾说过,LDS激光导航是扫地机器人的一次产业革命。
现如今,几乎所有主流扫地机器人都标配了LDS激光导航。
就我个人体验而言,经历多年打磨,石头科技的LDS激光导航与路径规划能力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这是我家第一次运转石头T7 Pro时,机器人的清扫地图:

可以看到,仅仅第一次运转,就已经有大量规则、平行的清扫路线,清扫效率相当高。
越障能力方面,石头T7 Pro的表现也令我非常满意。
我家的主卫生间设置了方形的挡水石基,高出地面大约2cm,对扫地机器人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我家之前用的小米扫地机器人无法越过石基,科沃斯T5 Power加装拖布支架后也不行。
而石头T7 Pro很轻松就越过去了,为此我特意录了一段动图:

续航方面,我家面积不算很小(约150平米),清扫完成后剩余电量仍有40%。
也即是说,单次充电清扫200~250平米的房屋都没什么问题。
而且,石头T7 Pro支持智能断点续扫,机器人会根据剩余未清扫面积自动计算充电时间,而不是充满电再继续清扫。
我认为,除非房屋面积特别大(超过300平米),否则基本不需要担心续航问题。
清扫效果也没什么可担心的,石头T7 Pro支持2500Pa大吸力,我家实测不需要开启最大吸力就足以应付。
总的来看,石头T7 Pro在基础清扫功能方面给了我不少惊喜。
1.2 双目视觉识别提升避障能力和可玩性
此前,用扫地机器人的一大痛点,就是需要收拾易被卷入的物体。
作为使用数年的扫地机器人老用户,我的家庭环境已经针对扫地机器人有所优化。
但时间长了,难免忘记在扫地机器人运转前收拾一些易被缠绕的物体。
尤其是我家床头比较矮,扫地机器人工作时经常卷入充电线。
不仅扫地机器人工作中断,充电线也脏污了。
为了进一步强化避障能力,石头T7 Pro引入了AI双目视觉识别。
单个摄像头可以获得图像信息,双目摄像头类似人眼,可以利用视差获得立体信息。
我实际用下来,感觉双目视觉识别确实有不小提升,能识别袜子、电线等物体,减少卡困。
石头T7 Pro会将识别出来的物体标注在地图上,可以非常直观的查看。
以下是石头T7 Pro第一次工作时,识别出的杂物:

识别出的杂物都会在地图上标记,点击可以看大图


为了处理双目摄像头的数据,石头T7 Pro采用了高通的8核处理器 APQ8053。
高通8053本质上就是骁龙625去掉了基带,数码爱好者应该很熟悉这款芯片,毕竟是当年的一代神U。
一年多前我就认为,扫地机器人越来越接近消费电子产品,而非普通家电。
转眼我们就在扫地机器人上见到了熟悉的高通骁龙芯片,也许未来扫地机器人也会迈入“不服跑个分”的时代。
巨大压力,不计成本,顶级用料,不服跑分,2999,良心旗舰;
我彻夜难眠,说服高管,直降一千,让利给消费者;
轰!1999!!!我们只赚5%的利润!
XX扫地机器人十代,十点开售,十分火爆,十秒售罄。
不过,目前的AI本质上是依赖海量数据不断喂养的机器学习,精确度的提升需要不断积累。
而且,夜间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摄像头会变成黑白模式,可能会对识别精度有一定影响。
我个人实测的结果也表明,目前石头T7 Pro视觉识别避障成功率并非100%。
我认为目前这个阶段,这项功能更适合对扫地机器人日常工作的补充,还不能放弃简单收拾房间,完全依赖扫地机器人。
当然,往好处想的话,后续随着数据的增多、算法的完善,石头T7 Pro的视觉识别能力有可能通过OTA持续升级,进一步增加可识别的物体种类和精确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石头T7 Pro的摄像头可以实时视频,甚至可以遥控扫地机器人查看全屋的情况。
如果石头T7 Pro是一辆遥控车,我会给中差评。
遥控手感一般,操控不灵活,而且无法在前进的同时转向。
但遥控模式作为扫地机器人的兼职,可玩性是很高的,尤其适合有宠物的家庭云吸猫。
我家不养宠物,但遥控机器人看看孩子还是挺有趣的。
当然,引入摄像头之后,不可避免的面临隐私方面的质疑。
为了保障隐私安全,石头T7 Pro 的图片和视频仅通过服务器加密传输,整个过程不会发生存储行为。
此外,我还发现一个细节:
石头T7 Pro实时视频功能默认是关闭的,手动开启不仅需要APP端打开相应功能,还必须同时长按扫地机器人顶部的三个实体按键。

甚至于,每次使用实时视频功能,还需要输入手势密码。
可见,石头科技在隐私安全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获得德国莱茵安全隐私认证绝非偶然。
1.3 软件功能、拖地模式及其他细节体验
我家最早用小米扫地机器人(其实也是石头做的),当时还不能根据清扫地图自动划分房间区域。
后来换用科沃斯T5 Power,就已经可以自动划分房间,只是调整略显麻烦。
而石头T7 Pro进一步强化了分区管理的能力,包括能自定义不同区域的吸力和水量等级。
机器人可以调节语音音量,甚至更换语音包,果然还是当年小米扫地机器人的风格。
总的来看,石头的APP体验更好,功能更丰富,可玩性更高。
细节方面,石头T7 Pro也不乏独到之处。
拖地组件与水箱之间有卡扣连接,更加稳固。

充电座底部橡胶垫做工较好,更加防滑。(之前科沃斯T5 Power长期使用后发现充电座防滑效果不好,容易被移动)
当然,实际体验中也发现一些不足。
比如石头T7 Pro的尘盒没有盖子,我个人不太喜欢。
科沃斯T5 Power有尘盒盖,这东西没多少成本,但倾倒尘土时能减少灰尘飘飞。
当然也听说,在扫地机器人滤网开始堵塞时,尘盒盖有可能不能完全打开,影响清扫效果。
这方面本人不专业,但我对清扫效果要求也没那么高,所以还是希望有尘盒盖。
又比如,石头T7 Pro支持4种语音操作,包括小爱音箱、小度音箱、天猫精灵和Siri。
然而,没有华为的语音助手小艺,多少有些遗憾,希望未来能加入。
另外,石头T7 Pro拖地模式增加下压力确实有一定效果,仔细听能听到摩擦力增大产生的噪音。
以我的使用体验,拖地功能比我家原来的科沃斯T5 Power更强,但还是达不到人拖地的力度。
就我个人了解,良好的扫地效果和拖地效果目前似乎不能完美兼顾,还是期待未来能出现完美兼顾的扫拖合一机器人。
因此,我个人的购买建议是:
如果房屋面积较小、日常有定期清理家具的习惯,更适合选购多功能无线吸尘器;
如果房屋面积较大、地面环境不太复杂、没有宠物或宠物从不随地排便,同时预算有比较有限,更推荐选择石头T7;
(除没有双目视觉避障功能外,T7和T7 Pro基本没有区别)
如果房屋面积较大、地面环境较复杂、有宠物或者孩子,同时预算比较充裕,更推荐选择石头T7 Pro一步到位;
如果房屋面积巨大、对拖地有高要求,同时预算非常充裕,则推荐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的方案。
2. 石头科技财报分析——增速惊人的新兴巨头
2.1 初创期极为惊人的净资产收益率
ROE(净资产收益率)是股神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最看重的财务指标。
一般而言,企业能长期保持15%以上的ROE,不考虑估值的话,可以初步判断为企业基本面良好,具备相当的投资价值。
长期看,ROE能够始终维持在20%以上的企业已经很少,超过30%的更是凤毛麟角。
而根据石头科技的财报和招股书,石头科技历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如下:
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是32.29%;
2018年,净资产收益率是62.14%;
2019年,净资产收益率是71.72%;
超高的ROE在制造业甚至全行业都是非常惊人的数据,石头科技崛起之迅猛令人瞠目结舌。
当然,随着今年石头科技在科创版上市,净资产暴增,再叠加疫情的影响,ROE随之下降。
但我们也观察到二季度ROE相比一季度的回升,总的来说石头科技增速极快,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2.2 较强的研发投入
从石头科技的财报上看,石头科技员工总数还不到千人,可以说公司规模并不算太大。
相比于整体规模不大的总体人员,石头科技维持了一支相当庞大的研发队伍。
2019年,石头科技研发人员共27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高达50.93%!
到2020年上半年, 石头科技研发人员增长到33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也增长到54.35%。
2017年,石头科技研发投入1.06亿,占营收比例高达9.5%;
随后的18年和19年,石头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营收增速更快,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有所下降。
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的不利因素下,石头科技研发投入逆势同比增长近30%,可见石头科技专注研发的决心。
而且,石头科技的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这方面可以说非常扎实了。
2.3 拓展自有品牌摆脱对小米的依赖
去年石头科技申报科创版上市,并公布招股说明书,吸引了不少关注。
今年2月,我看到一篇两万字长文《石头科技深度研究报告》,非常欣赏作者深入的洞察和扎实的论述。
虽然文中有个别观点本人保留态度,但整体上我非常赞同作者的逻辑分析。
尤其是作者提出,小米生态链模式可能是石头科技最大的风险,这个观点与本人不谋而合。
加入小米生态链,能够获得小米的流量和订单扶持,迅速起步。
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就不能安于在别人的生态圈打工。
而且,小米对生态链毛利的管控比较严,并不利于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
以2017年为例,小米每卖一台能挣609元,石头能分成216,小米分成393元,可以看到,给小米做贴牌,石头的话语权并不重,利润大头被小米拿走了,小米的各种平台赋能也不是白送的,所以有野心的石头自然不愿意做幕后无名英雄,后来就有了石头的自有品牌。
如果把石头和小米当做一家公司,产品毛利为40%。事实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毛利并不低,跟石头科技自有品牌的毛利相比低5%左右,跟科沃斯的毛利水平相近,其实小米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毛利下降并没有很多。
小米生态链模式总结来说就是“参股不控股,帮忙不添乱”,当生态链企业有能力做自有品牌时,小米不会拦着,但是势必会造成小米品牌和生态链自有品牌的竞争,而成长起来的生态链企业自然想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和分成比例,矛盾几乎不可调和。
然而从后续实际情况看,石头科技转型速度极快,“去小米化”战略执行的非常坚决。
近两年,石头科技一直在努力拓展自有品牌及销售渠道,已取得显著成效。
到2020年上半年,石头科技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提升至 86.25%,基本上已经摆脱对小米的依赖。
由于自有品牌毛利率比较高,所以虽然上半年营收降低 16.42%,但净利润大幅上升19.42%;
从这个角度来说,石头科技发展中最大的风险点已经拆除了。
而且在上述过程中,石头科技保持着经营性现金流的高速增长,可见其利润增长源于良性发展,转型较为顺利。
此外,石头科技的海外化也比较顺利。
2020 年上半年,石头科技境外收入5.6亿,同比增长210.64%。
石头科技目前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已经不低,增速却很高,希望未来继续保持。
3. 石头科技发展简述和展望
与其他厂商相比,石头科技的软件和互联网基因更强,研发强度也更高,更专注研发和品牌经营。
而技术路线方面,石头的技术选择也有自身的特色,最明显的在于视觉识别避障方面。
相较于其他厂商的3D结构光+LDS激光导航方案,石头T7 Pro选择了双目摄像头+LDS激光导航方案。
这让我想起来了自动驾驶的路线之争,马斯克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视觉为主的方案。
最近随着特斯拉上线FSD beta测试,引发了大量关注,也为视觉识别为主的自动驾驶方案投下了一枚重量级砝码。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质疑,比如自动驾驶终极方案并未尘埃落定,又比如扫地机器人基本都是近距识别,与自动驾驶场景有不小区别。
从短期来看,石头科技选择双目摄像头方案可能更加艰难。
但从长期看,双目视觉方案确实更具潜力和想象空间,我个人确实更倾向于视觉识别方案。
一年多前的我曾说过:
扫地机器人的感知技术与目前大热的自动驾驶技术有一定共通之处,但扫地机器人若想达到理想中的智能化,不仅需要软件上深度学习算法上的深厚积累,更需要硬件上处理能力更强的芯片支撑。这就意味着,扫地机器人产业链越来越长,半导体在上游供应链比重也在增大。
随着扫地机器人技术复杂度、整机集成度的不断提升,产品更新换代也在加快。从碰撞式到规划式,从纯扫地到扫拖一体,从简单的控制到智能家居,扫地机器人产业的行业壁垒也在逐渐升高,后发企业追赶会越来越难。
现在看来,扫地机器人产业的格局基本成型,像石头科技等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厂商已经与行业排名靠后的厂商逐步拉开了差距。
除云鲸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有希望突围之外,其他排名靠后的厂商我认为已经很难追上第一梯队。
但总的来说,目前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很低,未来发展空间还比较大。
扫地机器人厂商间虽然有彼此竞争,但更多的是向外开拓,争取更多消费者加入使用扫地机器人的行列。
单就石头的发展来说,我也能看到石头的专注和高效。
期待扫地机器人的厂商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相互比拼,相互超越,共同成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优秀产品。
PS:
本文只是表达自身看法,绝非投资荐股。
就个人观点,目前相关股票的估值都已经不低,所以没有持有相关企业的股票,不存在利益相关。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