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上文:
未名客:【实战】从零实现一套完整单次大气散射_一zhuanlan.zhihu.com上文提到的几个概念:如果不清楚的,要去翻一下啦~
1、散射方程 Scattering Function
2、散射系数 Scattering Coefficient
3、相位方程 Phase Function
建议大家熟悉一下这几个单次,因为不只是大气散射,整个VolumeRendering 体系里面,会经常看到这些个词。
ok,先说一下,这一篇文章,我们会把理论部分的内容复习完,从下一篇文章开始,我们从0开始一步步实现它。
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两个 指数函数 + 大气散射渲染方程分析
- 大气密度随高度呈指数递减
- 光线传播一段距离,图中因散射而导致的能量衰减,呈指数形式
把这两个内容理解清,今天的内容就完成啦,开始吧~
5、Atmospheric Density Ratio 大气密度比例方程
前面内容的几个公式里面,经常会看到
5.1、表示为:
5.2、含义及背后的故事(了解即可)
它本意是:描述了海拔h米处,经过归一化以后大气的测量值。
后来,在许多文献中,
看上去,好像挺好算的,实则不然。 它是 海拔为h处大气密度 与海平面处大气密度的比值。
因为实际的大气组成非常复杂,它由不同压力、密度、和温度的几层组成。所以直接求h 处的密度非常困难。
但是幸运的是,对于Rayleigh 和Mie 散射来说,他们发生在较低的大气层中,而在这段范围里,大气密度是遵循随着高度指数衰减的,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近似模拟
5.3 求法:近似指数曲线
5.2 罗里吧嗦的说了一堆,其实用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