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e散射理论方程_【实战】从零实现一套完整单次大气散射_二

本文回顾mie散射理论,重点讲解大气密度如何随高度指数衰减以及光线能量的指数衰减。介绍了大气密度比例方程、指数衰减的概念,并详细推导了散射系数与透射率方程,揭示了光学深度在大气散射计算中的关键作用。下篇将探讨光线从太阳到人眼的完整过程,并开始实现单次散射计算。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紧接上文:

未名客:【实战】从零实现一套完整单次大气散射_一​zhuanlan.zhihu.com

上文提到的几个概念:如果不清楚的,要去翻一下啦~

1、散射方程 Scattering Function

2、散射系数 Scattering Coefficient

3、相位方程 Phase Function

建议大家熟悉一下这几个单次,因为不只是大气散射,整个VolumeRendering 体系里面,会经常看到这些个词。

ok,先说一下,这一篇文章,我们会把理论部分的内容复习完,从下一篇文章开始,我们从0开始一步步实现它。

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两个 指数函数 + 大气散射渲染方程分析

  • 大气密度随高度呈指数递减
  • 光线传播一段距离,图中因散射而导致的能量衰减,呈指数形式

把这两个内容理解清,今天的内容就完成啦,开始吧~

5、Atmospheric Density Ratio 大气密度比例方程

前面内容的几个公式里面,经常会看到

,而且我在前文也一直强调大气密度对于散射的重要性。这节,开始简单聊一下大气密度的事情。

5.1、表示为:

5.2、含义及背后的故事(了解即可)

它本意是:描述了海拔h米处,经过归一化以后大气的测量值。

后来,在许多文献中,

又被称为密度比例方程,它被如下定义:

看上去,好像挺好算的,实则不然。 它是 海拔为h处大气密度 与海平面处大气密度的比值。

可以通过测量得到,最难算的是
.

因为实际的大气组成非常复杂,它由不同压力、密度、和温度的几层组成。所以直接求h 处的密度非常困难。

但是幸运的是,对于Rayleigh 和Mie 散射来说,他们发生在较低的大气层中,而在这段范围里,大气密度是遵循随着高度指数衰减的,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近似模拟

的值。

5.3 求法:近似指数曲线

5.2 罗里吧嗦的说了一堆,其实用处不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