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事务两个表加锁顺序_MySQL数据库事务各隔离级别加锁情况--read committed && MVCC...

上节回顾

上篇记录了我对MySQL 事务 隔离级别read uncommitted的理解。

这篇记录我对 MySQL 事务隔离级别 read committed & MVCC 的理解。

前言

可以很负责人的跟大家说,MySQL 中的此隔离级别不单单是通过加锁实现的,实际上还有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其实这两个隔离级别效果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辅助,这个辅助就是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但其实它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多版本并发控制,是不是很懵,没关系,我们一一剖析。

目录

1.单纯加锁是怎么实现 read committed 的?

2.真实的演示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3.MVCC 实现原理?

4.对于InnoDB MVCC 实现原理的反思

1.单纯加锁是怎么实现 read committed 的?

从此隔离级别效果入手:事务只能读其他事务已提交的的记录。

数据库事务隔离级别的实现,InnoDB 支持行级锁,写时加的是行级排他锁(X lock),那么当其他事务访问另一个事务正在update (除select操作外其他操作本质上都是写操作)的同一条记录时,事务的读操作会被阻塞。所以只能等到记录(其实是索引上的锁)上的排他锁释放后才能进行访问,也就是事务提交的时候。这样确实能实现read commited隔离级别效果。

数据库这样做确实可以实现 事务只能读其他事务已提交的的记录 的效果,但是这是很低效的一种做法,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读操作是多于写操作的,当写操作加锁时,那么读操作全部被阻塞,这样会导致应用的相应能力受数据库的牵制。

2.真实的演示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看如下操作:

1.开启两个客户端实例,设置事务隔离级别为read committed,并各自开启事务。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committed;

set autocommit = 0;

begin;

2.客户端1做更新操作:

update test set name = '测试' where id =32;

结果如下图所示:

2c9860f088fef184f7d45ae871abe74c.png

3.客户端2做查询操作:

select name from test where id = 32;

结果如下所示:

9325ea671b7facb7fef39fb8d5bc7048.png

这时估计你有疑问了,正在 被客户端1 upate 的记录,客户端2还能无阻塞的读到,而且读到的是未更改之前的数据。

那就是 InnoDB 的辅助打得好,因为内部使用了 MVCC 机制,实现了一致性非阻塞读,大大提高了并发读写效率,写不影响读,且读到的事记录的镜像版本。

下面开始介绍 MVCC 原理。

3.MVCC 实现原理

网上对 MVCC 实现原理 的讲述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包括《高性能MySQL》对 MVCC 的讲解只是停留在表象,并没有结合源码去分析。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这本书的,从来没有进行深剖,思考。

如下是 《高性能MySQL》对 MVCC实现原理 的描述:

"InnoDB的 MVCC ,是通过在每行记录的后面保存两个隐藏的列来实现的。这两个列,

一个保存了行的创建时间,一个保存了行的过期时间,

当然存储的并不是实际的时间值,而是系统版本号。"

就是这本书,蒙蔽了真理,害人不浅。

我们还是看源码吧:

1.记录的隐藏列

其实有三列

在Mysql中MVCC是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得到支持的,Innodb为每行记录都实现了三个隐藏字段:

6字节的事务ID(DB_TRX_ID)

7字节的回滚指针(DB_ROLL_PTR)

隐藏的ID

6字节的事物ID用来标识该行所述的事务,7字节的回滚指针需要了解下Innodb的事务模型。

2.MVCC 实现的依赖项

MVCC 在mysql 中的实现依赖的是 undo log 与 read view。

1.undo log: undo log中记录的是数据表记录行的多个版本,也就是事务执行过程中的回滚段,其实就是MVCC 中的一行原始数据的多个版本镜像数据。

2.read view: 主要用来判断当前版本数据的可见性。

3.undo log

undo log是为回滚而用,具体内容就是copy事务前的数据库内容(行)到undo buffer,在适合的时间把undo buffer中的内容刷新到磁盘。undo buffer与redo buffer一样,也是环形缓冲,但当缓冲满的时候,undo buffer中的内容会也会被刷新到磁盘;与redo log不同的是,磁盘上不存在单独的undo log文件,所有的undo log均存放在主ibd数据文件中(表空间),即使客户端设置了每表一个数据文件也是如此。

我们通过行的更新过程来看下undo log 是如何形成的?

3.1 行的更新过程

下面演示下事务对某行记录的更新过程:

初始数据行

70b5b1be49864d907ba885cca2bc4177.png

F1~F6是某行列的名字,1~6是其对应的数据。后面三个隐含字段分别对应该行的事务号和回滚指针,假如这条数据是刚INSERT的,可以认为ID为1,其他两个字段为空。

2.事务1更改该行的各字段的值

1bca07df3b2672a324a7802c1aac268f.png

当事务1更改该行的值时,会进行如下操作:

用排他锁锁定该行

记录redo log

把该行修改前的值Copy到undo log,即上图中下面的行

修改当前行的值,填写事务编号,使回滚指针指向undo log中的修改前的行

3.事务2修改该行的值

4ac31a7692ef4b0e105712787eac4be1.png

与事务1相同,此时undo log,中有有两行记录,并且通过回滚指针连在一起。

4.read view 判断当前版本数据项是否可见

在innodb中,创建一个新事务的时候,innodb会将当前系统中的活跃事务列表(trx_sys->trx_list)创建一个副本(read view),副本中保存的是系统当前不应该被本事务看到的其他事务id列表。当用户在这个事务中要读取该行记录的时候,innodb会将该行当前的版本号与该read view进行比较。

具体的算法如下:

设该行的当前事务id为trx_id_0,read view中最早的事务id为trx_id_1, 最迟的事务id为trx_id_2。

如果trx_id_0< trx_id_1的话,那么表明该行记录所在的事务已经在本次新事务创建之前就提交了,所以该行记录的当前值是可见的。跳到步骤6.

如果trx_id_0>trx_id_2的话,那么表明该行记录所在的事务在本次新事务创建之后才开启,所以该行记录的当前值不可见.跳到步骤5。

如果trx_id_1<=trx_id_0<=trx_id_2, 那么表明该行记录所在事务在本次新事务创建的时候处于活动状态,从trx_id_1到trx_id_2进行遍历,如果trx_id_0等于他们之中的某个事务id的话,那么不可见。跳到步骤5.

从该行记录的DB_ROLL_PTR指针所指向的回滚段中取出最新的undo-log的版本号,将它赋值该trx_id_0,然后跳到步骤2.

将该可见行的值返回。

需要注意的是,新建事务(当前事务)与正在内存中commit 的事务不在活跃事务链表中。

对应代码如下:

函数:read_view_sees_trx_id。

read_view中保存了当前全局的事务的范围:

【low_limit_id, up_limit_id】

1. 当行记录的事务ID小于当前系统的最小活动id,就是可见的。

if (trx_id < view->up_limit_id) {

return(TRUE);

}

2. 当行记录的事务ID大于当前系统的最大活动id,就是不可见的。

if (trx_id >= view->low_limit_id) {

return(FALSE);

}

3. 当行记录的事务ID在活动范围之中时,判断是否在活动链表中,如果在就不可见,如果不在就是可见的。

for (i = 0; i < n_ids; i++) {

trx_id_t view_trx_id

= read_view_get_nth_trx_id(view, n_ids - i - 1);

if (trx_id <= view_trx_id) {

return(trx_id != view_trx_id);

}

}

5 事务隔离级别的影响

但是:对于两张不同的事务隔离级别

tx_isolation='READ-COMMITTED': 语句级别的一致性:只要当前语句执行前已经提交的数据都是可见的。

tx_isolation='REPEATABLE-READ'; 语句级别的一致性:只要是当前事务执行前已经提交的数据都是可见的。

针对这两张事务的隔离级别,使用相同的可见性判断逻辑是如何做到不同的可见性的呢?

6.不同隔离级别下read view的生成原则

这里就要看看read_view的生成机制:

1. read-commited:

函数:ha_innobase::external_lock

if (trx->isolation_level <= TRX_ISO_READ_COMMITTED

&& trx->global_read_view) {

/At low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s we let

each consistent read set its own snapshot/

read_view_close_for_mysql(trx);

即:在每次语句执行的过程中,都关闭read_view, 重新在row_search_for_mysql函数中创建当前的一份read_view。

这样就可以根据当前的全局事务链表创建read_view的事务区间,实现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

2. repeatable read:

在repeatable read的隔离级别下,创建事务trx结构的时候,就生成了当前的global read view。

使用trx_assign_read_view函数创建,一直维持到事务结束,这样就实现了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

正是因为6中的read view 生成原则,导致在不同隔离级别()下,read committed 总是读最新一份快照数据,而repeatable read 读事务开始时的行数据版本。

4.InnoDB MVCC 实现原理的深刻反思

上述更新前建立undo log,根据各种策略读取时非阻塞就是MVCC,undo log中的行就是MVCC中的多版本,这个可能与我们所理解的MVCC有较大的出入。

一般我们认为MVCC有下面几个特点:

每行数据都存在一个版本,每次数据更新时都更新该版本

修改时Copy出当前版本随意修改,个事务之间无干扰

保存时比较版本号,如果成功(commit),则覆盖原记录;失败则放弃copy(rollback)

就是每行都有版本号,保存时根据版本号决定是否成功,听起来含有乐观锁的味道。。。,而

Innodb的实现方式是:

事务以排他锁的形式修改原始数据

把修改前的数据存放于undo log,通过回滚指针与主数据关联

修改成功(commit)啥都不做,失败则恢复undo log中的数据(rollback)

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当修改数据时是否要排他锁定,如果锁定了还算不算是MVCC?

Innodb的实现真算不上MVCC,因为并没有实现核心的多版本共存,undo

log中的内容只是串行化的结果,记录了多个事务的过程,不属于多版本共存。但理想的MVCC是难以实现的,当事务仅修改一行记录使用理想的MVCC模式

是没有问题的,可以通过比较版本号进行回滚;但当事务影响到多行数据时,理想的MVCC据无能为力了。

比如,如果Transaciton1执行理想的MVCC,修改Row1成功,而修改Row2失败,此时需要回滚Row1,但因为Row1没有被

锁定,其数据可能又被Transaction2所修改,如果此时回滚Row1的内容,则会破坏Transaction2的修改结果,导致

Transaction2违反ACID。

理想MVCC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企图通过乐观锁代替二段提交。修改两行数据,但为了保证其一致性,与修改两个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并无区别,

而二提交是目前这种场景保证一致性的唯一手段。二段提交的本质是锁定,乐观锁的本质是消除锁定,二者矛盾,故理想的MVCC难以真正在实际中被应

用,Innodb只是借了MVCC这个名字,提供了读的非阻塞而已。

打开App,阅读手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