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个案例,单位在丁戊类厂房内设置了丙类仓库,且未设置防火分隔。该丙类物品属于包装重量大于本体1/4的丁戊类物品。那么,在这个案例中,究竟涉及到那几个方面的问题呢?
1、如果这个仓库是中间仓库,那么中间仓库存在未设置防火分隔问题。《建规》3.3.6“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强条),即使将外包装去除,把物品等级降到丁戊类,依然要求“应采用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非强条)
2、如果这个仓库就是正常的仓库,那么这个仓库的所有要素——耐火极限、防火间距等均有问题。
--------------------------------------------------------------------------
几个要素:
1、中间仓库。
(1)储量。甲乙类中间仓库,储量尽量要控制在一昼夜的需用量内。丙丁戊类储量无要求。
(2)面积。中间仓库的层数和面积要求参照《建规》3.3.2,且中间仓库与所服务车间的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大于该类厂房有关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3)耐火等级。在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时,生产车间和中间仓库的耐火等级应当一致,且该耐火等级要按仓库和厂房两者中要求较高者确定。
2、强制性问题。
《建规》中文字表达分为2类。
(1)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综上,黑体、“必须”、“严禁”为强制执行。
------------------------------------------------------------------------
解决方案:
1、取消该仓库,转移它处。
2、加设并提升防火分隔,使得厂房及中间仓库均满足丙类。
3、减少包装体积至1/2以下,重量1/4以下,货物危险性降至丁戊类,增加技防人防措施前提下,说明自身处于非正常情况,可以不执行“应采用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