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计算理论m法弹性支点法_参数大明白——深基坑计算关键参数之一

本文介绍了基坑计算中m法、k法和c法的适用情况及理论基础。m法假设地基系数随深度呈直线变化,k法则认为地基系数为常数,c法的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呈凸抛物线增大。相关规范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和《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提供了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参考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b8e84c11eb5ddb633c9be99b20fffd31.png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弹性法计算方法中的“m”法、“c”法、“k”法。

m法用于一般的土,k法适用到坚硬的土和岩石,c法应用相对较少。

k法、m法和c法其实是针对土体的弹性抗力系数来讲的,是地基承受的侧压力与桩在该位置处产生的侧向位移的比值,也即单位土体或岩体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压缩变形时所需施加于其单位面积上的力。

三种方法假设如下:

1、假设地基系数不随深度而变化,即地基系数为常数的k法。

2、假定地基系数随深度而呈直线变化的m法。

3、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按凸抛物线增大的c法。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表5.7.5和《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25-2006(2009局部修订版)》附录B也提供了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参考值。

2、计算m值时,输入的“基坑底面位移估算值d”的含义。“基坑底面位移估算值d”是指基坑底面的水平位移,对于无经验地区,m值采用规范建议公式计算,该值影响m值的计算结果。 一般采用水平位移为10mm计算,当水平位移大于10mm时,应进行适当的修正,不能严格按规范建议公式计算,否则,计算的基坑底面处水平位移会增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