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viewer矩阵制作复合表头_复合材料

【参考资料:《复合材料力学》矫桂琼、贾普荣】

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按照制作过程中的显著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四种,1.手糊,纯手工制作,只需要买好树脂和纤维织物即可,然后将纤维布放在模具中,涂上树脂等待固化即可;2.热压罐成型,将预浸料多层铺设在模具中,用真空袋包装放入热压罐中固化;3.自动缠绕,铺丝,将纤维丝束通过树脂然后缠绕在模型表面,经其他处理固化;4.预制纤维+树脂,预制好纤维模型,放入模具中,注入树脂,固化。

以上是制作方法及其主要的特点,下面进一步将上述方法进行介绍。

先说原材料,手糊和预制纤维+树脂均是采用纤维模型加上树脂,制作过程中进行混合的。而热压罐成型这种技术,基本上用的是预浸料,预浸料是纤维布与树脂提前混合的单层材料,在制作复材时只需要将预浸料多层按照不同方向排列即可。自动铺丝,缠绕工艺,在纤维方面则是用的纤维丝束,丝束与树脂再混合,再铺丝。

再说加压加温,热压罐成型技术是必然会采用加压加温的,而其他的方法是选择性的。通过放在真空袋和热压罐加压,并且热压罐中加热吹风使得温度升高且均匀。其他

c18b503c76b2781842e5f9843a0d411f.png
热压罐

三种方式加温加压则是选择性采取。

当然,以上方法命名只是依照其显著的特点,实践中可以各取所需。比如采用预浸料在模具中铺层以后也可以不加温加压,自动铺丝之后也可以在热压罐中加温加压。


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

此处讨论正交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与各向同性的金属类似,讨论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即力和变形的关系;以及刚度和强度特性。与金属不同的是,各向异性的复材,必然存在主方向上的本构关系以及非主方向;而且单层与层合板的特性也是有差异的,在计算层合板的应力应变时,应用了与弹性力学相似的概念,内力分量,变形采用中性面应变与曲率来表示,通过刚度矩阵ABD矩阵得到了变形和内力的关系。强度方面,因为复材破坏理论的不成熟,强度理论存在多种判定方式,最大应力判据,蔡-希尔,蔡-吴判据等。

首先由单层板出发,我们给的假定是平面应力假设,因为它厚度很薄,所以在厚度方向上看做均匀分布,那么就将计算矩阵降阶了,最终得到主方向上的应力应变关系。但实际单层板的受力方向往往是非材料主方向,因此采用材料力学中学过的不同方向的应力应变转换关系可以得到非材料主方向与材料主方向的应力之间的关系、应变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非材料主方向的本构关系。

如果将非材料主方向看做主体,那么由非材料主方向的刚度矩阵也可以得到非材料主方向的六个弹性常数。将弹性常数随非主方向角度的变化画成图形,这样我们可以对非主方向的力学性能进行直观的观察。

有了单层的关系,那么就可以向多层进入。多层尼,每层之间是连续的,并且每层仍然是首先得看相应的的状态,方向不同,也就每层的刚度不同;那么层层之间的应力就是不连续的了,这样的话,要建立应力应变关系就不能整体建立了。那么怎么描述整体尼?就引入了弹性力学的内力概念——单位宽度上的合力。同时每层的应变都可以用中性面的应变和曲率来表示,并以此作为层合板本构关系中的变形。最终就得到内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对于层合板,计算出中性面的应变和曲率,可得到任意层的变形,则根据单层的本构方程可得到单层的应力,那么复材中每一点的力和变形至此已经全部得到。

按照材料力学的思路来,力和变形的问题之后,就是强度问题。一般肯定是要做试验,的出来材料的纵向抗拉抗压强度,横向抗拉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然后根据这些进行实际给定作用力下的状态判定。先按照三个力的最值,有最大应力判据,三个方向的力均不超过各自的极限值。但是这样没有考虑到各力之间的耦合性,比如简单的泊松效应它就没有考虑到。那又有最大应变判据。同时还有蔡吴和蔡希尔判据。

有了判据,接下来进一步了解层合板的破坏过程建模——刚度退化法。力不断加大,某一层破坏。将这一层的横向弹性模量和剪切弹性模量衰减,然后层合板又焕然一新。那么重新给定一组力使得仅有一层恰好破坏,再次进行本层的刚度退化知道每层都破坏了。刚度为什么退化,因为破坏并没有使得这层完全失去作用,而且经常性的是纵向并未破坏,所以不是直接去掉这层。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