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怎么计算_斜管(斜板)沉淀池设计要点及常见问题

本文介绍了异向流和同向流斜管、斜板沉淀池的设计要点,包括液面负荷、管径、倾角等参数。还讨论了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如布水不均、污泥斗堵塞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如改进斜板设计、优化配水和排泥系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73dc2c02b34eec13ea24c4a98bce5177.gif

1、斜管、斜板沉淀池设计要点

132e6d2e964c6c1323a6e62eb949fd9d.png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要点:要求原水浊度长期低于1000度;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可采用9.0~11.0m3/(h·m2);管径为25~35mm,管长为1m;水平倾角采用60°;斜管上部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5m。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设计要点:同向流斜板沉淀池适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度的原水;斜板沉淀区负荷,应根据原水情况及相似条件水厂的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可采用30~40m3/(h·m2);斜板间距为35mm;斜板长度为2.0~2.5m,排泥区斜板长度不小于0.5m;沉淀区斜板倾角为40°,排泥区斜板倾角为60°。

2、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

斜管沉淀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污水物化处理工艺。本文针对实际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如沉淀池进口布水不均匀,污泥斗被堵死,矾花上浮等致使出水水质下降,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影响斜板、斜管沉淀效果的因素:

(1)斜板、斜管中部为层流,进口段和出口段受进出、水影响,存在干扰;

(2)斜板、斜管中水流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提高沉淀效果;

(3)由于沉淀距离和沉淀时间都很短,要求进入沉淀池前有充分的絮凝;

(4)浑水异重流对上向流的影响最小,上向流适用于高浊度水、下向流适用于很低浊度水。

2)出水浊度超标

分析原因:

(1)斜管沉淀池进口处布水不均匀,在进水口附近,液体的运动会出现严重的湍流或进水速度快,致使进口处局部液体流动速度极大,使原来在斜管上沉积下的污泥再度泛起;

(2)局部出现“短流”现象,使絮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前期已经形成的絮体容易重新破碎成细小絮体;

(3)为了布水均匀,斜管沉淀池花墙开孔范围较小,往往造成过孔流速比平流沉淀池大,造成前期形成的矾花二次破碎,并且容易冲起配水孔底部沉积的死泥,造成出水浊度升高。

解决方法:

(1)斜板与水平面成60°倾斜角放置,在每块斜板的下方引出一排翼片,与水平面仍成60°倾斜角。加入的翼片可以显著降低水流流动的雷诺数,明显增强了水流流动过程中的粘性力,有利于沉淀。且颗粒物沉降路径缩短,密度大的颗粒有利于沉淀;

(2)保证配水均匀,采用穿孔花墙配水,配水区起端水平流速宜控制在0.010~0.018m/s之间;

(3)沉淀池前加一段平流式整流段,使出水堰出水没有立即进入斜管沉淀池,而是先通过平流式整流段(占沉淀池总长的1/3),增加的平流段增强了沉淀池的抗冲击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水平流速,既能起到整流作用,又能降低斜管池内的上升流速,沉淀效果好,耐冲击负荷强。同时在平流段和斜管段增加导流隔墙,提高了斜管上升流速,增强了沉淀效率。

3)泥斗被堵死,沉淀池排泥不畅。

分析原因:

(1)斜管沉淀池采用机械排泥,容易在沉淀池边缘和端部形成刮泥死角,引起该部积泥区内积泥较多;

(2)排泥管设计不合理。

解决方法:

(1)改造池型,减少刮泥死角,排泥采用大泥斗重力排泥,局部水流扰动少且不容易堵塞,滑泥角度大于小泥斗,滑泥彻底;

      (2)采用刮泥机排泥,增加池底排泥沟数目,以改善排泥效果。

5540001569bef729660e900b92e6e8aa.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