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打招呼的习惯是,
“诶,你看《爱死机》了吗?”
“最喜欢哪一集?”
18个独立动画短片、自由时长、无限制表达、 Netflix出品、David Fincher与Tim Miller担任监制……毫无疑问,《爱,死亡与机器人》这部豆瓣评分9.2,Imdb评分8.8的成人动画短片集已经成为2019开年刷屏之作,被不少硬核科幻迷和动漫迷奉为年度最佳,虽然现在才4月。



Imdb粉丝评论呈现一边倒的叫好趋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Netflix意味着充裕的制作经费和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David Fincher,意味着顶尖的电影级品质保障,在创作个性表达与商业呈现之间取得理想的平衡;Tim Miller,作为《死侍》的导演、全球最知名的CG动画公司Blur studio的创始人,保证了短片令人尖叫的画面质感和幽默感;自由时长,从形式上无任何限制,可以让想象力得到充分释放;剧本,由David Fincher和Tim Miller从全球的动漫工作室、科幻短篇里精挑细选的18个故事。画风方面涵盖了赛博朋克、蒸汽朋克、ACG亚文化等多元化风格,题材上堪称脑洞开出天际,混合了狼人大战、妖狐灵兽、女权、太空救援、时空维度、重设历史……一口气追完18集的直观感受是,有这样的短片看,人间值得。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集片头的黑色幽默符号颇具深层寓意,暗示着这一集内容的主旨风格。其中,《桑尼的优势》、《证人》、《祝有好收获》和《齐马的作品》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4个故事。
《桑尼的优势》(Sonnie‘s Edge)

特别硬核的开场,第一集《桑尼的优势》由Blur studio制作,拳拳到肉的怪兽激战和两轮神反转令人大呼过瘾,可以看到女权主义、反对霸权的影子,每一个情节设定放佛都在试探人性的底线在哪里。桑尼的取向、桑尼的真身等伏笔、预埋的细节处理地非常巧妙。
“恐惧就是我的优势,对死亡的恐惧。”这句台词其实已暗示了桑尼的真身即是怪兽,每次搏斗都是为了性命而博,带着对死亡的恐惧。
许多时候,优势等于软肋。
《证人》(The Witness)

故事模式是《恐怖游轮》的压缩版,证人、罪人、受害人陷入了一场无限循环的轮回中,在香港高楼林立的城市街景里上演了一场亡命追逐。最终,艳舞女郎发现自己躲避的房子居然是凶手的家,在混乱中误杀凶手后,发现自己被一个与凶手一模一样的男人目击,故事戛然而止……
善与恶,因与果,循环往复,刽子手与被欺凌者之间真的存在界限吗?
灯红酒绿下的奔逃,《证人》可以说是第一季中画风最炸的一集。
《祝有好收获》(Good Hunting)

一支取《聊斋志异》神韵混合蒸汽朋克精髓的短片,将东方的含蓄与朋克的自由伸张融合。
在晚清这一“新旧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古老的魔法渐渐消失,工业文明这一“新魔法”日渐发展,伏魔人的儿子梁成为精通机械的技师,狐狸精燕却苦于失去魔法变不回真身,沦落风尘。经历被变态总督改造后,她渐渐意识到自己失去肉身的同时,得到了最强悍的武器。在梁的帮助下,她再次化身九尾狐,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自由穿行,对着曾经以为可以拥有她的男人咆哮。
“祝有好收获”,梁对燕常说的一句话,从头到尾,两人之间暧昧的情感始终未经言说,倒是对片中燕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如果有人喜欢狐狸精,她的想法,狐狸精都知道。”
对于情感的留白处理,也是极具东方式特点的表达。结尾的配乐,箫声悠扬,充满东方含蓄之美,可以看出制作确实非常用心。
《祝有好收获》改编自刘宇昆的同名短篇小说,这位翻译了《三体》系列,并将其引入西方科幻圈获得“雨果奖”的美籍华裔科幻作家,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的幕后推手,还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在哈佛读本科时主修英美文学和法学,同时跨学科选修计算机专业,后又考取哈佛法学院读研,毕业后成为一名专攻高科技专利按案件的诉讼律师。除了翻译刘慈欣、郝景芳、马伯庸的作品之外,他的科幻作品《手中纸,心中爱》、《物哀》相继斩获2012、13年雨果奖最佳短片小说奖。
《齐马的作品》(Zima Blue)

看完《齐马的作品》,我陷入到一种莫名悲伤的情绪里。
这一集为我们讲述了返璞归真的故事。Zima最初的形态是清洁泳池的机器人,蓝色的泳池瓷砖是他见到的第一个事物,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和一代代的改造后,Zima从拥有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渐变成了可以自由创作的艺术家,从一块小小的蓝色方块开始变成越来越大片蓝色。
当他可以思考之时起,便开始了永恒的思考,“我是谁?为何来这里?”
寻找自我的思考一直贯穿在他的生命中,Zima在实现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后做出了选择,他选择跃入初生的泳池,渐渐回归最原始的自己,完成了最后一件作品。
Zima到底是拟人的机器人,还是承载机器人躯壳的人?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得以回归原点,即是大幸。
此外,《爱,死亡和机器人》里的许多故事多多少少能让我们感受到某些大片的影子,比如《帮手》像solo版《太空救援》,《吸魂者》神似盗墓版《黑暗侵袭》,《易形者》可以说是无吸血鬼版《黑夜传说》或者战斗升级款《暮光之城》,《古鱼复苏》有一丝《大鱼海棠》的既视感结尾很明显致敬《七宗罪》,《桑尼的优势》女主的角色设定像极《龙纹身的女孩》、《杀死比尔》这类大女主电影,笑到最后的一定是女人。
相比而言,《不一样的历史》和《当酸奶统治世界》的画风比较中规中矩,乍看之下,与youtube上的动画博主做的片子质量没太大差别。

David Fincher早在与 Netflix合作《纸牌屋》的时候便酝酿出制作《爱,死亡和机器人》的想法,坦言其每集5-18分钟时长、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属性非常适合流媒体平台的性质。
在创作及叙事方式上,David Fincher坚持“讲好故事”最重要,明确表示时间长短并不是一部剧构成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我不认为‘故事撑满22分钟’这样的价值主张正确,应该是‘你需要多长时间讲完这个故事?’如果你需要三分钟,那也很好。”

从目前的18支短片来看,《爱,死亡和机器人》更像一场美学与视觉的探索,远没有达到神作级水准。
两位监制之所以一拍即合,也正因为一直希望在视觉领域做一些大胆、狂野、不拘一格的尝试,其本身最初瞄准的受众便是那些在comic con上扮演异形的社会宅们。
无论如何,当我们还在筹拍20-80集不等平均每集45分钟,男女主角表个白都能干耗3-5集的时候,Netflix已经证明了每集5-18分钟的系列短片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
大家完全可以选择在下班路上、午休间隙、睡觉前刷一集,毕竟追完一整季的时间也就两个多小时,相当于一部院线电影的时长,毫无心理负担。
“我试着参与我想看的东西。我试图参与一些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事情,或者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否有观众会观看。”David Fincher说。
从社交媒体的反应看,这场颇为先锋的实验效果显然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