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季度所得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今天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是如何填报。
我们还是使用上篇文章中所用到的例子。
某单位为一般纳税人,在2020年7月份购进一项生产经营性用的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当月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的金额为315000元,进项税额为40950元,无残值,会计折旧年限为5年,与税法一致,当年无新增固定资产,款项当月已支付。
01 税务处理
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需要填写A105080表,详见下图:

首先在第2-7行选择本公司购买固定资产的类别填列在不同的行次,这是对行次填写的需要。下面说一下对列次填报说明。
在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三列是账载金额,后五列是税收金额。账载金额为会计上记账金额,税收金额为税法上折旧金额。
第一列:资产原值=315000,填写纳税人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第二列:本年折旧、摊销额=315000/60*5=26250,填写纳税人按照会计上计提折旧金额;
该企业是今年7月份购进,从8月份开始折旧,所以当年计提5个月的折旧额。
第三列:累计折旧、摊销金额=26250,填写纳税人自购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
该企业是今年购进的资产,所以累计金额就是5个月的折旧金额。
第四列:资产计税基础=315000,填写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据以计算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
第五列:税收折旧、摊销金额=315000,填写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允许税前扣除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
由于该固定资产采取一次性计入成本、无残值,所以税收折旧金额为315000。
第六、七列无需填写;
第八列:累计折旧、摊销金额=315000,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累计(含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
第九列:纳税调整金额=26250-315000=-288750,该列为计算列,等于第二列-第五列的值。
至此为止已经把2-7行相关列次都已填写完毕。
对于固定资产采取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的企业还需要填写第十行的数据。
下面简单说一下第十行六、七列是如何填报的
第六列: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资产按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额=315000/12*5=5250。
该资产在不享受加速折旧、摊销优惠政策情况下,按照税收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以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摊销额。
第七列:加速折旧、摊销金额=315000-5250=309750。该列为计算列,等于第五列-第六列的值。
第十行其他列次的填报金额与第四列的金额保持一致。
A105080表填写完毕之后系统会把该表中相关列次的数据汇总到总表A105000中,详情见下图:

A105000表填写完毕之后,数据会更新至表A100000表中来计算当年的企业所得税。详见下图:

至此为止,2021年有关固定资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报表就填报完毕了。
02 会计处理
由于固定资产在税法上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在会计上只能按期计提折旧,所以产生了税会差异。
对于这个差异是否需要做账务处理区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企业采用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则无需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直接在年底按照会计报表数据计提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根据差异金额直接调整即可。
计提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存在差异时:
计提少了,做与计提所得税是一样分录,计提多了,直接红冲即可。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第二种:企业采取一般企业会计制度
这种情况需要计入递延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之后的逐年摊销即可。
到此为止,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的税会处理,已经告一段落了。
如果大家对这一块还有疑问的话,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