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豆豆的《背叛》与《天道》

 

天道  文化属性  背叛 豆豆  丁元英 宋一坤  知己 影视  娱乐

                  

 

豆豆的《背叛》与《天道》

 

这是电视剧的名称,其中《天道》原著为《遥远的救世主》。

 

朋友阿康推荐的。先是《天道》,后来才知道前面还有一部《背叛》。阿康说《背叛》更好。我说我更喜欢《天道》。

 

《背叛》男主角:宋一坤(巍子饰),女主角:夏英杰(许晴饰)

《天道》男主角:丁元英(王志文饰),女主角:芮小丹(左小青饰)

这里不考虑演员因素,只谈原著内容。

 

两本书的内容相似处颇多十分明显,甚至包括人的名字(男主角一个是“一”,一个是“元”;很多人的名字中都有“英”字)。在我看来,《天道》更成熟,更从容,更合理。但这并不影响对《背叛》的欣赏。就像大家谈论成功了的微软,就会更想了解年轻时的比尔·盖兹一样。

 

《背叛》中的宋一坤和《天道》中的丁元英都是思维缜密,智商过人的商界精英,同时对人性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对爱与生死这些带有终极意义的命题都有不同常 人的诠释和演绎。也可以说丁元英就是宋一坤的翻版。只不过丁元英在故事开始时便有了灵魂的自我救赎,而宋一坤是在最后才背叛自己,用生命去完成了灵魂的救 赎。

 

两位女主角夏英杰和芮小丹也都是美丽,聪慧,执着,崇拜英雄的那一类。不同之处仅在于一个是作家,一个是刑警。(我甚至从投资角度讲,夏英杰、芮小丹都是独具慧眼,都是在男主人公最低谷的时候抄的底。只是他们从没想过抛售套现。)

 

从作品上看,豆豆对两位男主角这类性格的男人无疑是有偏好的,甚至可以怀疑,作者的背后就有一位宋一坤或丁元英。而豆豆本人很可能也带有女主角身上的诸多特点,敢于追求和面对显然无法被世俗理解和接受的感情,向往不被表象障目而只以真心相见的爱。

 

比如在《背叛》中,女记者夏英杰不惜以自杀为代价让父母同意自己与曾经坐过牢的宋一坤交往。又比如《天道》中的女警官芮小丹在第一次请丁元英去家里做客, 就很直接也很出位地以全裸向对方表明心迹。用芮小丹自己的话说,她只是在履行一个程序,履行完程序自己就没有遗憾了。作为女性作家,这种情节没有类似的经 历是很难凭空想象出来的。虽然这些举动在操作上跟通常的寻死觅活,宽衣解带没什么两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她们身上看到的只有纯净和圣洁。也许因为我看 到她们的心是透明的。她们这种直白的形式不仅向对方呈现了自己,也从得到的反馈中一览无余地看清了对方,相知的路便毫无阻隔了。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一生中能够遇到一个知己,而这个知己能让自己即使逾越世俗观念甚至挑战法律都在所不惜,那得是何等至情至性之人才能做到的。可话说回 来,如果根本就没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知己,又怎么能否定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至情至性。由此可见,每个人必定都有一份真爱潜藏在世间,暂寄在某一个生命里,不同 的是,你能否与这个生命在今生相遇。

 

从知己而言,宋一坤和夏英杰,丁元英和芮小丹这四个人都是幸运的。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得到和成全的对方。可是最后《背叛》中的宋一坤死了(书中夏英杰也死 了),《天道》中的芮小丹也死了,在这种永远的失去背后,我反而感觉是一种永远的得到。因为无论在生者还是逝者的心中留下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知己,没有瑕 疵。

 

我在想,男女之间成为知己,是不是一定会产生爱情?豆豆的故事里答案是肯定的。而产生爱情是不是一定要缔结婚姻关系,结为夫妻?豆豆的故事还没有进行到这 一步其中一方就不在了,因而无从知晓。这种悲剧的结局是感人之处,也是讨巧之处。爱情很美好,很浪漫,像诗;但婚姻很实在,很具体,像日记。所以,以知己 开始的恋情,如果真的上升为婚姻,就很难让人再有什么想象和升华的空间。这就好比男人的红颜知己没有几个是自己的老婆一样。

 

芮小丹曾对朋友说,她没有奢望过丁元英会跟自己天长地久。这说明她对爱与相知的态度。对丁元英,在芮小丹的头脑中是我想爱,我要爱,我去爱的态度,夏英杰 对宋一坤也是一样的。她们对所爱之人也反馈同样的信息是希望的,但并不以此为目的。她们观照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被爱的回报。这种感情对男人而言是 美好的,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他们不用表现什么去证明什么。就像丁元英说的,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就有错误。爱对人来说是自己的需要,你可以选择爱或者不爱 一个人,但没有理由以此来要求对方做出对等的回应。只有这样,这份爱才值得尊重和珍惜。

 

爱是一种觉悟,相信才有可能相知,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结果。所有的意义都在过程本身。

 

故事分析:

 

角色的处理、人物的的刻画,人性的深刻挖掘


1、丁元英和宋一坤:

一种类型的男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具有对繁杂事物精准的计算和判断能力。有点坏坏的,冷冷的,酷酷的味道,还不乏一点癖性。狼性十足,但骨子 深处又有着异乎寻常的民族感情。当个人利益与民族大义发生冲突的时候,都毫不犹豫的不惜以生命来捍卫民族大义!作者豆豆在书中也压抑不住的透出了对此种男 人的偏爱,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作者生命中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个男人。


2、芮小丹和夏英杰:

基本上属于一类,又不完全一样。都慧眼识英雄,主动疯狂的不顾一切的追男主角,最后终于追上。我不知道这是作者曾经经历的翻版还是为了刻意衬托彰显男主 角,应该二者兼有。《背叛》中,男主角宋一坤为女主角夏英杰谋划了拍卖会上著作天价拍卖一事,而到了《天道》中,全书整个的鸿篇规划都只是为了送女主角一 个礼物,可以看到升级了。


3、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与王海、孙刚:

他们在豆豆的小说中,分别于《天道》和《背叛》扮演了相同的角色,即都是男主角宏大棋盘上的马前卒,是冲在最前线的先锋队,都有着对财富、功利异乎寻常的 渴求,都以男主角为所发现的宝藏,同时都又有着自作聪明的典型小市侩特征,所不同的是《天道》中的叶、冯、刘三人在劣根性上都走得更远,其中冯好一些,也 终于攀上了井沿。作者对于叶冯刘的刻画,明确无误的传达出一个这样的信息:你处于何种社会阶层是一种必然的文化属性!正像后来芮小丹对丁元英所说的——只 有我自己悟到的、觉到的,才是我的,否则,给我我也拿不住。这句话在叶冯刘三人身上有着典型体现,即丁元英一开始所说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帮他们扒上井 沿,至于能否最终爬上来,这取决于他们自己,如果没有最终爬上来而又重新掉下去,可谓饱了眼福,苦了贪心,甚至会患上精神绝症。这也可以看为看一眼井外世 界饱下眼福所应付的代价,这是必然的,借用丁元英的话说,这叫做文化属性。当格律诗面临天价官司时,叶冯刘慌了,在他们看来,以格律诗的区区百万资产,打 输了是死,打赢了也是死,用叶晓明的话说叫做——即便打赢了又能怎样呢?何况他们对于打赢根本就没有丝毫信心!
分析存在的问题:
(1)他们思维僵化,认为打官司必须律师代理,也就是说必须付天价律师代理费;
(2)他们认为这场官司必输,对于事物的判断严重错误;
(3)他们认为即便打赢了又能怎样呢?叶晓明的这句话值得仔细分析,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公司若胜诉,后继会发生什么一点预见力都没有,这就不仅仅是出于对于 公司死掉、自己破产负债累累的恐惧,而是智商水平、眼光严重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他们被打回原型完全就是一种必然!
叶晓明退股后从此淡出,从哪来回哪去。
刘冰由于足够无耻而继续留在公司打工,最后丁元英又给了刘冰一次扒上井沿的机会,可惜他仍然没有抓住。一个“档案袋”,足够头脑的人应该知道,如果丁元英 想给你什么根本用不着给你个“档案袋”绕这个圈子,这只会显得他卑鄙和不够光明磊落,他只用向欧阳雪、肖亚文交代一下无不应允,那么这个档案袋只存在一个 功用:试验!可怜刘冰连这点都想不透,想不透也不要紧,你“高尚”一点啊,“道德”一点啊,“本分”一点啊,而刘冰偏偏连这点冯世杰身上起码的淳朴都没 有,于是他在上流社会的狂想中一脚踏进了地狱。“档案袋”事件只是再一次更深切证明富贵贫贱的社会阶层是必然的文化属性!冯世杰由于把王庙村的主要机械设 备转移到了自己手中,更重要的是作为王庙村生产基地的代言人而在格律诗胜诉后被吸收进股东会,这种不得已对冯世杰的吸收从而使冯鸡飞枝头变凤凰终于扒上了 井外的世界可以看做是另一种文化属性。不过,整体来说,我对冯不反感,在他身上,毕竟还有小市民阶层难得一见的反省精神和淳朴的道德感。
也许有人会怪丁元英没有给他们说的通透,但问题的关键是有必要说么?应该说么?对此,芮小丹和林雨峰可谓一语中的。
(1)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2)林雨峰喝了一口酒,悠然地点上一支烟,不紧不慢地说:“砖头瓦块成不了精,能成精的就不是砖头瓦块。可惜叶晓明这帮发烧友有眼无珠,刚一听到枪响就 吓跑了。王庙村的农民一盘散沙,格律诗的股东各怀心事,又是前方告急又是后院起火,也真难为丁先生了。能在这么一盘实力悬殊的棋局走出一招一剑封喉的妙 手,凭心说,经典。”
赵青说:“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丁元英为什么不把诉讼前景告诉叶晓明他们?如果他承诺对诉讼结果负责,叶晓明他们还会临阵脱逃吗?他究竟想不想帮他们?”
林雨峰说:“如果是你,你会承诺吗?靠封官许愿捏在一起,你能指望这样的队伍去攻城拔寨?丁元英是明白人,扶不起来的硬扶,到头来会摔得更惨。”
从中我有一极大感悟:作为统帅全局的领袖,必须只让每个人知道他必须知道的,并且只让他知道当下,多出的一点都不能让他知道,否则必然处处掣肘,难以统一 意志和行动,甚至全局崩溃,天下大乱。不是定要愚民,而是民太愚,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难想象,如果一个普通士兵都知道统帅部的作战意 图,那么这个仗还能不能打了?不说泄密问题,单单由于高中低不同智商水平人的认识统一协调就是一个不能克服的问题,更不说什么万众一心了。还有,谁能担保 每个规划都能如期实现,实现不了,则必然折损权威和形象。
叶冯刘三人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典型代表。

 

4、韩楚风和叶红军:

他们是作者、男主角棋盘上的同一兵种。都是男主角的同学,都是棋盘上鲜有能和男主角对话的级别。他们都是男主角棋盘宏篇规划中的重量级人物。


5、肖亚文、欧阳雪和江薇:

她们是一类。但在《天道》中,可以看出,肖、欧的戏份相对于江薇在《背叛》中明显增重了。《天道》中的这三个女人都不惹人讨厌,其中肖亚文和女主角芮小丹 其实智商在一个档次上,欧阳雪差点,但性格惹人喜欢。譬如,关于格律诗面临诉讼时,肖亚文就作出了和叶冯刘相反的判断和举动,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就如冯 世杰所说的:“没有人家一个女的有种、有脑子呗!”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就是肖亚文对于丁元英的认识较叶冯刘更深刻,所以,她更敢于认定这场诉讼是整体 计划的一部分,是达成目的的一步棋。

 

典型的商业案例


《背叛》中男主角规划了两个,主要是后者。
1、策划女主角以真实商业犯罪案例为素材写作小说,到北京请名家点评,然后又对小说中的原型进行变相敲诈,在拍卖会上天价拍卖,最终却皆大欢喜。


2、300万启动资金,调味球噪音问题如期而至,然后名正言顺转移分散到农村生产,借此非法集资,然后把800万集资款挪用打入新州化工厂,作为首批独资 收购资金,再把新州化工厂拆迁于边远郊区进行现代化重建,借助城市开发,而把原化工厂厂址地皮转卖,数亿资金流入个人腰包,这是把国有资产沦变为私有财产 的一个完美计划,但其中最有风险也是最有犯罪嫌疑的是非法挪用800万集资款的执行人,于是他们临时物色了一个海外籍贯的,问题也恰恰出在这个地方,当执 行人拿到800万集资款后并没有按照原计划把这笔钱打入新州化工厂的帐户,而是财迷心窍见钱眼开携款逃之夭夭(这其实不难想象,多数人都会如此),这就导 致了整个大厦的崩溃,一直在和新州化工厂进行马拉松谈判的王海、孙刚将会面临欺诈嫌疑而被捕入狱,而宋一坤、叶红军他们不但得不到计划中的收益,反而尽蚀 300万本金,更面临一旦事情败露的铁窗生涯。所以,这个棋局的关键是选准800万资金的执行人,在这一点上,宋一坤失算了。我觉得,这个执行人必须非常 可靠,也就是说应该有叶红军来担当这个角色,由于集资款挪用2个月即可,所以,这个事情应该不至于暴露,历来收益就和风险成正比,既想有巨大收益,又不想 担当任何风险,天下哪有这等美事?况且,这样的事,多一个人就必然多一分风险,即便成功了,以后也是个麻烦。


《天道》:

关于整体规划,丁元英在和韩楚风去五台山探问合了国法是否合佛法时,曾有过一段高度概括。丁元英说:“乐圣是因为矛的锐利而无需用盾,我这儿是既无矛可攻 也无盾可守,就只能借用乐圣的矛了。我想,在北京摆摊儿,用柏林、伦敦、巴黎三个城市当托儿,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让法院、媒体起哄,让伯爵电子公司落井 投石,从乐圣公司碗里化点缘是有可能的,核心在一个小聪明上,小聪明的文章做好了,就能诱导乐圣公司的大聪明,而潜伏在小聪明其中的,是大智若愚。”这其 中最关键的是:必须保证将来的这场官司胜诉,只有这样才能逼迫乐圣公司合作、签约、就范,而怎么保证官司胜诉呢?
1、此案肯定涉及到不正当竞争,那么,成本合理就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
2、王庙村农民们的生产涉及到环境、童工、老年工等问题,这就决定了虽然客观事实上王庙村是格律诗公司的生产基地,但从法律上又必须排除在格律诗公司之外,使王庙村成为独立的个体工商户法人代表。这些都是需要在一开始就必须设计和规划好的问题。

 

书中的经典语句
1、丁元英的自嘲诗
     自 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我尤其喜欢“坐井说天阔”和“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三句。


2、还有就是丁元英和韩楚风去五台山说佛法的时候,敲门的一首词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老和尚给他改了半阙 :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3、叶晓明和欧阳雪去乐圣公司求和时,叶晓明给刘冰打电话所说——咱们这次是哈巴狗扎个狼架势,真让人给当狼打了!乐得我笑了好一阵子……


4、冯世杰对叶冯刘他们自己的评价——咱们几个真是他妈的烂泥巴扶不上墙!


5、林雨峰淡淡地说:“撤诉?求和?被人强奸了连呻吟一下都没有,马上提着裤子说:你得娶我。乐圣得多贱哪,这块牌子还值钱吗?”


6、其它诙谐的比较少,哲理意味的比较多,譬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等等。
7、芮小丹:“如果我的能力只能使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8、《背叛》中宋一坤对方子云的评价: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


关于原著作者豆豆的可靠消息

李雪:笔名豆豆,油田年青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死比活着容易》1993年在天津《小说家》杂志发表,同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2000年《啄木鸟》杂志一至四期连载了她的长篇小说《背叛》,然后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由北京同乐影视公司拍成同名20集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及各省卫星台连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洛阳纸贵,长篇小说《背叛》甚至出现盗版。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豆豆的创作及创作模式已引起文学界重视,“豆豆现象”值得我们很好的总结。

 

豆豆是怎样一个女子,能通晓佛理道德,又是如何练得如此逻辑性强,思维清晰的?
  
  
答:谢谢你的夸奖,我很普通,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棒。或许我是跟普通的、大多数的女人有些不大一样,我比较喜欢思辨和写作,这跟个人喜好有关系,也跟我的经历和生活、成长环境有关系,但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说到底我只是做了一件我喜欢做,而且也适合我做的事情。重要的是它有意义,当然这种有意义的判断是在我个人的价值体系下做出的,在我看来它的意义就在于我的作品也许会有人喜欢,也许会有人能从中得到点什么、想到点什么,当然他们得到的越多,我眼中的意义也就越大。按照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观念,幸福的含义就是快乐+有意义,所以要我说豆豆是一个怎样的女人?我会说:她就是一个已经找到了幸福,而且是属于自己的最终极的幸福的女人。
  
至于你提到的其他的几个疑问,我想是否可以把它们都归结成、转化成另一个问题:你的信息渠道都有哪些?你是怎么萃取和筛选、吸收这些信息的?
  
我的信息来源大概有这么几类,第一是文字信息,报纸、杂志、书籍,还有少量的社会科学类的学术性刊物,说它少量,是因为国内的学术刊物真能让人看懂的的确是不太多,呵呵。第二类是交流,我有许多的朋友,他们也爱观察、思考和研究,而且其中有不少人的观点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这样的人在相互的交流、沟通中碰发出火花是很正常的事,有时星火还会燎原,你比如有的朋友吃斋念佛,有的朋友对此不屑一顾,见了面就会互相盘道、说理和质疑,此时的理就会变形成为某种信念的新衣—皇帝的新衣,这也有点像炼钢,淬火、浇水、敲打、去杂质,百炼百辩的结果是使得我们每个参与之中都会有所觉、有所悟。第三是思考,无论是文字,还是话语,它所能承载的信息只会让我们有所觉,你必须还得再思考和加工,把它彻底的内化和并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当中去,之后还需不断的去用,在实践中去改良和验证它。前者有点像反刍,听到了、知道了、明白了,不代表它就会成了你身体中的一个部分;后者有点像是挖宝藏,你有了藏宝图,未必就一定能挖到宝藏,图错了或是你看不懂图,你一样是找不到宝藏的。
  
至于该如何吸收?这个大体上无非也就是那么几种,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验证、多交流。这里可以谈的问题很多,比如选什么样的书,怎么做笔记,怎么去观察和验证,与谁去交流,怎么样去说理辩论,等等。就拿你所问到这几个具体的东西来说,道德,佛理,逻辑性和思维。常人看起来很神秘,实则它们也都很实在啊,社会科学原本就有很多的分类啊,宗教学、伦理学、逻辑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等等。很多啊,你有没有去寻几本拿来瞧瞧、翻翻?先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去读人物传记、回忆录、史料、民俗风情等相关的资料,然后再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眼力、思考力去拆解跟剥离那些现象以及潜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事实上,我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所罗列的那些闪光点,也都不是我原创的,它们原本就有,我只不过是用一根线把它们都穿了起来,同时又往里面加了些其他的元素跟单元。你比如王庙村扶贫,公司加农户的机制,这个在2003年前后学术界、新闻界都是热点啊,蓝田股份当时搞的很红火啊。再比如村民自管自洽,只收取每道工序的加工费,以小民经济治小农意识,这也是早就上了北大mba组织学的案例书了,楼百金制衣厂案例。再有格律诗与乐圣的这场战斗,不也早就登上过银幕了吗?《大染坊》中的宏巨与上海的虞美人。价格战、倾销、反倾销、做霸盘、作秀、山寨机,这样的新闻不是经常会看到的嘛。这有点像做菜,我只不过是把材料都搜集在一起,然后再用不同的手法把它们煲层一锅汤、一道菜而矣,有时为了加重戏剧效果、突出个人风格,我还会多加些佐料、夸大一下。
  
这些都是鱼,不算什么,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渔,捕鱼的能力。说它重要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不容易获得,少则金贵嘛;二是一旦获得,作用明显。我在小说中也说过,靠的文化当然是弱势文化,可不靠别人只靠自己就果真是强势文化了吗?NO!我在林雨峰与丁元英见面的那场戏中提过,“救主的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可如何才能觉悟呢?在我看来,那只能是靠自己来参、来思考、来体会。可觉悟这东西的确是真不容易,否则我也不会非要在小说的书名‘救世主’的前加上‘遥远的’修饰词了。套用物理科学中有关原子的理论,原子周围的电子要想能级跃迁是需要能量的,书、信息、知识对于我们的思维来说就是能量,但这里有一个转换率的问题,思考力强的人相对来说转换率就会高一些。量变不难,慢慢积累就可以了,难的是质变,你得有天赋、灵性、洞察力、想象力、严谨性,同时也需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高EQ和韧性。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时间、经历、阅历的问题,年龄太小,没有经验也就没有觉,年龄太大,处处都是烙印,想要再融汇出新就难了。信息、知识、规律这些都是鱼,洞察力、分辨力、适应力、思考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感受力,那些才是渔啊,有了它们,救世主也就离我们不再那么远了。

  • 【长篇小说《背叛》在本刊1-4期作为特别推荐作品连载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20多家影视单位争购改编权。有读者感言:“很多年没读过这么好的小说了。”但同时也有读者质问:“用如此多的版面,发这种不入圈的小说,是不是浪费?”而更多的读者关注的核心则是:《背叛》是怎样浮出水面的?作者何许人也?
  •  

 

豆豆: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作者十七岁时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990年,李到欧洲定居,此后李不断寄给豆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作者讲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会生活。作者于1995年6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书在杂志《啄木鸟》2000年1—4期连载。2000年作者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思守的丈夫。 


声明:以上资料均来源于杂志《啄木鸟》2000年第6期第132页。 

关于豆豆为什么要写《背叛》?——《背叛》作者与责任编辑的对话


 原载于《啄木鸟》2000.6
  
  
    【长篇小说《背叛》在本刊1-4期作为特别推荐作品连载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20多家影视单位争购改编权。有读者感言:“很多年没读过这么好的小说了。”但同时也有读者质问:“用如此多的版面,发这种不入圈的小说,是不是浪费?”而更多的读者关注的核心则是:《背叛》是怎样浮出水面的?作者何许人也?
    在此,责任编辑张西、易孟林与作者豆豆作过一次谈话,他们之间的坦诚对话,也许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某种解答。】
  
  
  易——易孟林
  张——张西
  豆——豆豆
  
  
  易: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
  豆:任何人,只要一动笔就说明他有了表达思想、观点或意图的冲动,我也一样。另一方面,写作可以使我较为自觉地关注社会、关注人,进而增加知识、充实生活,并且有可能通过这个过程得到一点成就感。
  
  张:以你的年龄、资历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作品?
  豆:我想,你指的是作品的主题、题材与我的实际生活环境距离较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我的一个女朋友李红英。
    我从十七岁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李姐,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她的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对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990年她到欧洲定居后,不断给我寄回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我讲述一些我所陌生的社会生活,这使我有可能用另一种非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关注事物和评价事物。
  
  易:主人公是否确有其人?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男主人公?
  豆:主人公当然是虚构的,是根据生活和个人的理解想像出来的人物,是出于故事和主题的需要。塑造这样的男主人公,肯定要涉及到女人对男人的评价和要求,涉及到男人的社会定位和女人的社会定位,不是一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塑造这样的男主人公,至少表达了我对“男人形象”的一种理解。
  
  张:谈谈你对女主人公的理解?
  豆:女人的社会角色是一个老话题了,理论有理论的说法,生活有生活的说法。我曾试图让女主人公有完全的自主意识和自主权利,但生活不答应,可能女主人公自己也不会答应。例如女主人公的结局,很难抛开男主人公的命运而独立存在,这里面有一个生命支撑点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她离开了那个男人就不能生存,而是有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包括情感的、价值观的等等。从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不打碎一些东西给人看,会不会影响作品的主题思想呢?我担心这一点。
  
  易:写这部作品是否有什么背景?
  豆:这部作品是从1995年6月开始动笔的,写了两年多,到1997年8月完稿,除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使我想表达一些东西之外,没有其它的个人背景,有了一种写作冲动,就写了。
  
  张:相对传统小说而言,这部作品是不是一种背叛?
  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包括写作的方法和格式也比较传统,没有半点背叛的动机,所以我不认为这部作品是对传统小说的一种背叛。
  
  易:你是否在女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思想?
  豆:我想,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有一些,但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女主人公有她特定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内涵,她的行为和思想有独属于她的轨迹,虽然我以我的理解去假设她应该怎样,虽然这里面有我无意识地强加给她的东西,但出发点还是要建立在女主人公的生存基础上。
  
  易:男主人公如果有其它的结局是否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些?
  豆:关于作品的结局是否应该让男主人公死去,这个问题自始至终一直困扰着我。从我个人的愿望出发,我喜欢男主人公这个人物,不想让他死,但是,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似乎怎么处理都不行。抛开这个人物的个人心理承受力不言,仅从法律方面讲,他犯的罪不是坐牢的问题,而是杀头的问题。我个人除了对这个人物的结局很难过之外,确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张:你认为作品中存在着哪些不足?
  豆:应该把“不足”换成“失败”更确切一些。现在再来看这个作品,正面展示较少,侧笔、曲笔、插空引出的东西太多。除此之外,作品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切取生活面还是不太得当等。
    关于创作这部作品的一些基本指导思想,这里就不敢妄言了,愿望肯定是好的。
    我希望在以后的作品里能够逐步克服这些问题,有一个进步。
  
  易:可以透露一下你个人的情况吗?
  豆:我是1970年生人,高中文化程度,现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厮守的丈夫。我开始写《背叛》时是25岁。
  
  张:你的身后是否站着一位高人?
  豆:这个问题还是不回答吧。
  
  易:你现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豆:我感谢《啄木鸟》杂志和群众出版社给我的这次机会和支持,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感受。


解读《天道》中的“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来”这句话~~

舒超逸

来自: 舒超逸(此时此刻才是最重要的~) 2010-04-21 00:19:15

 
46人 喜欢 
  • Gracia
    Gracia 2010-04-24 22:25:46

    认同和你和王明阳的解读~不过没想到能考据得这么细,真是有心人,谢谢分享

     
      回应
  • Dylanology
    Dylanology 2010-04-24 23:59:16

    楼主着相了

     
      回应
  •  
    虚幻 2010-12-02 01:46:59

    有色,才能着相。楼主有色心了-_-

  •  
    [已注销] 2011-05-14 16:39:23

    我不懂 怎么个着相法

     
      回应
  • 三亚迷途海哥
    三亚迷途海哥 (碧海蓝天的生活) 2011-06-11 10:24:25

    佛、道、基督、真主,都是根据历史规律总结,给予后人生活指导。 
    过于尊重,或是不尊重这种总结,都是错误的,根据历史规律,研究现实情况。

     
      回应
  • 曾经的龙在田
    曾经的龙在田 (故园行迹) 2011-06-20 22:40:25

    小镇发大水,水漫到了许多房子,包括镇上的教堂。  一艘救援艇划到教堂门口营救神父。神父说,你们走吧,主会保佑这里的。  水越涨越高,漫到了二楼。  又有救援艇划到教堂来营救神父。神父依然说,主会保佑我的,你们走吧。  水越涨越高,直漫到了教堂的尖顶。  一架救援直升机飞过来营救爬在教堂尖顶上的神父。神父依然说,主会保佑我的,你们走吧。  然后神父淹死了。  他来到天国,见到上帝后很不满地问,我那么虔诚地信仰你,你为什么直到最后也不来救我?  上帝回答说,我派了两艘船和一架直升机去救你,你都没有看到么? 

     
      回应
  •  
    未明 2011-07-24 02:24:14

    人出生以来就具备的最纯净,最至善的本性?这话不妥~~果然是:不能说,一说就错~~

     
      回应
  • 胖出人生薇大安
    胖出人生薇大安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2011-08-08 22:45:03

    佛、道、基督、真主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若要统一,也是一种不尊重。

  •  
    蘾疍 2011-08-10 12:28:17

    万物的规律 是简单的 因 果(起点 终点) 中间的过程都是人性 内在的 外在的 驱使情况下的 一种选择 道的规律 永远都是 2点之间 直线是最近的

     
      回应
  •  
    fishye (骑马上高速) 2011-10-25 20:38:22

    楼上的也很哲理啊,

     
      回应
  • 见路非路
    见路非路 (反者道之动) 2011-11-07 10:12:39

    顶顶顶~楼主说的很好~~~~

  • 见路非路
    见路非路 (反者道之动) 2011-11-07 10:22:01

    这个思路的产生,跟该句话的断句和语法有关系。我发现“如来”二字前面应该还有一个字,就是“道法”。因为重复,所以被省略。 
    =============================================  如来,也可以分解成,“如”此顺从规则去做,真正的自我或者自由或者心安或者安宁或者其它的什么什么就到“来”了,这样就是先说 神就是道,把宗教的迷信破除,再说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自然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最后“如”“来”如此去做,我们想要的心安、破除迷茫困惑的那种心境和状态 就到来了~

  • Mr.Ding
    Mr.Ding 2011-11-11 14:48:55

    一语道断

     
      回应
  • zhaofengming
    zhaofengming 2011-11-23 14:31: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aae690100vkqd.html 
    顿悟之理:生命旋回的奥秘——道法自然

  •  
    属性文化研究 2011-12-20 23:22:41

    很好的话题 很深刻的探讨 

     
      回应
  • paul
    paul 2012-01-16 00:13:46

    道法自然

     
      回应
  • 快乐比价网
    快乐比价网 2012-01-29 16:27:24

    道法自然 
    翟鸿燊教授解释为:  “道产生于自己本来的样子” 
    地法天  天流道  道法自然  是讲:  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本原的关系 

  •  
    陆地飞鱼 (生还是死,是唯一有重量的问题。) 2012-01-30 22:05:33

    《天道》这部电影我没有看过,不过看过它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对于道,还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对于如来,《金刚经》说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概括来看,此句所说的“神”、“道”、“自然”、“如来”,可以说指向不能言说之物、之理,它就在那里,既没有来过,也没有离开,你悟到了时它就在那里,没悟到时就不知所云。  以上姑且算作是一个个人言说的理解。

  • 淘我喜欢
    淘我喜欢 (与世无缘) 2012-04-10 02:06:0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谢谢

     
      回应
  • 土蛋超人
    土蛋超人 2012-04-10 10:04:16

    诠释的很好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2-07-01 14:58:41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其中的“如来”顺字意延续下来是象人来到世上一样。道的路径就是自然而然的规律,就如人来到世上。而道是觉悟,只有觉悟了才能看到自然而然的规律。但道不能是自然规律,因为如果道是自然规律,那神也就是自然规律,那道法自然就说不通了,所以道就是觉悟。个人浅见,希望能继续探讨下去,或给我留言。楼主说最后观点是不得当的,因为思想之果无最后。只要你还活着。

  • 何等名号
    何等名号 (soul) 2012-07-05 04:21:23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其中的“如来”顺字意延续下来是象人来到世上一样。道的路径就是自然而 ... 安于平静2

    都想多了吧,姑且不论豆豆写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这么多,感觉大家都给画蛇添足了,看了这么多还是觉得这位仁兄说的比较符合我的心思。我的理解芮小丹的意思是:“基督教里的神吧,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世,行走于天地之间所要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吧,它来自于世间万物,来自潮涨潮落,来自花谢花开,来自沧海桑田,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断绝了世间一切的欲望,脱离了世间一切的相,你才能看见他的本来面目”,原作就是把它作为小丹之前做的一个假设,也是和王明阳一直讨论的问题“什么是神?”的回答而已,这个回答高明在于脱离了三大宗教的神学色彩,只是以哲学理论客观的解释了神的属性问题。短短一句话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必然深通四家哲理,用最短的话把四家联系了起来,当然谁也不能说自己说的是对的,执念愈深,离如来愈远,但窃以为,楼主走偏了

  • 听涛
    听涛 2012-08-27 13:16:19

    留个记号。关于这句话,我曾经也有想过,但只是片断不成体系。看过这篇文章,又找回点感觉,留待日后细细琢磨

     
      回应
  • dnaglobal
    dnaglobal (燕山板栗) 2012-08-28 13:34:28

    了妄唯真即是神,同意的意思吧

     
      回应
  • 悠然_生活
    悠然_生活 2012-09-21 10:15:10

    不懂道,不知道,无为而所以为,支持一下。

     
      回应
  • Ayers
    Ayers (等等等等) 2012-10-17 02:41:26

    感觉如 和 来 也 分开看吧 如 是就如 来 我自己感觉是本来 有人喜欢随心就随心有人喜欢随自然就自然 权当支持了

     
      回应
  • 明月清风
    明月清风 2013-02-09 01:40:01

    "道法自然"  这里的“道”感觉是指人类通过自身的感知所总结概括出的适合当下的客观规律,但这种认知的所谓规律仍然不是绝对的客观规律,它和认知总结者自身的悟性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真正的自然规律永远处于变化中,而人类的思维习惯由于人性的懒惰和贪婪,而往往习惯于固定在某种思考模式上。所以古往今来圣人就那几个。  这是上帝设计的游戏规则,作为凡人,我们只能顿悟一时,却不能悟透一世。否则,人类社会这种游戏就没法玩下去了。  所以,这段话应该是在教导我们“悟到了,顺其自然;悟不到,莫执著”。股市里的天道也就在于此了。

  • lswlester
    lswlester 2013-03-14 14:35:41

    我觉得理解不用这么多,神,崇拜不可超越之物,道,为人所面对的一切,法,规则准则,自然,世界的真理,如来,原来一切虚空回到本然之根本。 
    总结就是,人崇拜着神,在本身的规则内向成为神的方向努力,但最后回归一切虚空。

  •  
    Monk 2013-05-15 12:15:04

    高 果然高

     
      回应
  •  
     2013-06-03 02:07:06

    本人文化水平比较底,好奇心挺多,所以看了天道后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再看了楼主的见解后在涨知识的同时心也开了很多。最重要的是看完后能导人向上就是好。不用发表其他的建议。因为你授意了。很好,我以后还会经常看这篇见解。

     
      回应
  •  
    5327614豆豆群 2013-07-04 16:12:38

    天道感悟(天道背叛豆豆5327614千人大群逍遥派大师的思想精华)  有欲就有得, 有得就有苦 。既要得欲,便要受苦。得失之间自己衡量,外人不过是个看客。收获一定要付出,但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丁元英是个幻像,不要把他当成镜子。是人就做不到那个程度,不然你会很痛苦。 人的欲望本就消除不了, 是人就有人性,贪嗔痴是人性,真善美也是人性,如何做还是那句话;但求一个心安。 执着于消除欲望无异于迷恋神圣。正视本能方能解脱人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活好当下,就是经营好一生。

     
      回应
  •  
    5327614豆豆群 2013-07-10 11:25:38

    一点读后感5327614QQ聊天千人群  看了豆豆这三部小说,有一点点感悟,记下来,容自己日后慢慢品味! 
    宋一坤匪气、丁元英霸气、叶子农大气。  三部小说共同阐述了一个观点,规律如来,不容思量。  背叛当中,宋始终是一种置身局外的局内人,有的是旁观冷静,对复杂局面的精确分析和判断,但是缺的是慧根,最终满盘皆输。看到看不到的,想到想不到的,众生折服,觉者微笑,心里那点东西还是没攥住。  天道当中,丁始终是一种置身局外的局外人,能够拨云见日,挥洒自如,做到的是觉者由心生律,悟道为明,但还是让女人给上了一课,小丹是道的践行者,用身体践行爱情,用生命践行本真,怎一个不简单了得。  天幕当中,叶始终是一个置身局内的局外人,也点了“红尘”二字的题,在其中,观其象,品其味,对世俗所有的东西都是居高临下的包容,但唯一包不住的还是人性的本来,也正是这一点把他送到了佛祖身边去参悟了。  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境界在逐步提升,妄猜这也是作者理解的逐步深刻。应了那句“观山是山,观山非山,观山还是山”。三部小说告诉人们一句话:人可胜,道不可胜!是人就有人性,就有好恶,就有缺点。置身红尘就别妄谈清高,满嘴一个装字,剩下就一个死了。  人有三种,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觉者苦心,众生也苦心。觉者为理,众生为利,觉者洞悉人性,众生只盯人心。觉者是心的救主,众生是觉者的救赎。觉者是叶,众生的海,漂在海上的叶逍遥自得,高高在上,但离开众生,那片叶子将死无葬身之地。  证到此处,那到底什么是究竟,佛说:你问我,我问谁。谁是谁,谁是谁的谁,谁问,谁就是谁。究竟就是你自己,窄门之内除了你,还能有谁?悟到此处,顿有恍然之感。你的脚在你的腿上,怎么走,是看路还是听腿,由心决定。见路不走,还得迈腿,能走到哪,还是腿说了算,路也就出来了。顿觉见路不走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原则。  神是人的神,人是神的人,无高无低,无低无高。忽有一种感觉:神即道,道非路,路由心生,道乃天成,觉者由道生路,修者以路寻道,道法自然,路法天地。5327614QQ千人聊天群精华

  •  
    5327614豆豆群 2013-07-29 17:04:23

    《天幕红尘》群主人物点评: 5327614Q群 1 1.叶子农和张志诚都是说道和践道之人  2. 乔治 方迪 梁士乔 黄主任 鲍尔斯五个人都是明白人 3 .奥布莱恩 是个得了魔道的人  4 .戴梦岩是性情中人  5 .九哥是实在人  6 .布兰迪和林雪红都是聪明人  7.沈彪就是民众 (千人QQ5327614群欢迎大家进群交流) 天道是说道者死 ,得道者活。天幕是说道者死,得道者活。 天道里芮小丹死了,丁元英活着。天幕里叶子农死了,张志誠活着。 (千人QQ5327614群欢迎大家进群交流!) 叶子农死后,张志誠做了两件事:1 处理它的作品 2 对叶子农的死做了评价。 两件事都做的极到位,不着相,但食人间烟火,点了作品名称“红尘”的题。 (千人QQ5327614群欢迎大家进群交流!) 《见路不走翻译到股市里面就是:学活不学死,用死不用活》 本群 天道 背叛 天幕红尘 等等都可以免费下载电子版

  •  
    meltedmetal 2013-08-26 17:59:00
    都想多了吧,姑且不论豆豆写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这么多,感觉大家都给画蛇添足了,看了这么多还 ... 何等名号

    感觉有道理。

  • 天道子
    天道子 2013-09-28 07:42:26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就是自然,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  不加左右,天地人自然而演,万物如其自来。故名如来。  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没省略。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3-12-11 15:06:12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其中的“如来”顺字意延续下来是象人来到世上一样。道的路径就是自然而 ... 安于平静2

    新的认识:  神是道,道的路径来自本性,这个本性如人刚出生的状态。人在喜怒哀乐等情绪未出现时和未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可见本性,独立专注状态。此时具备发现真理和创造力的条件。亦如佛家之“无所住而生其心”。  道是本性上生出的直觉,用佛家的说法是“觉悟”,儒家的说法是“诚意”<即不自欺>。大家再探,时间长了新意可能就自然流露了。

     
      回应
  •  
    大旗 2013-12-18 20:35:49

    自己的感受更接近 天道子 和 安与平静2 的说法,如来——如同本来的样子。可以看出楼主是参禅之人,欣赏楼主为看书之前的解释。这本书真的很奇妙,有很多感觉真是无法言表,中了那句话,不可说,一说就错。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3-12-19 13:23:15
    都想多了吧,姑且不论豆豆写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这么多,感觉大家都给画蛇添足了,看了这么多还 ... 何等名号

    “道法自然”理解成“道就象自然规律一样。” 这样顺序下去是“根植于象人刚出生时的自由心理状态。”  芮小丹说,神在哪里?天国在哪里?说明神的家在心里,那么道就不是产生于自然规律。因为神即道。“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明道是产生于自由心态下,而不是自然规律。  作者原意是什么不重要了,最低层面还可以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心理基于情绪是不自由的,因受三秒钟的冲动控制,情绪的奴隶。基于他方影 响是不自由的,因为不在意自已的心意。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3-12-19 13:29:22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道是内心的境界如禅,术为外在的修为如武学。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有道才能成更高的术,有术无道只能是普通的人。 
    这个理解比较明了,但我认为道立足点在内心境界,但不是内心境界。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3-12-19 13:47:07

    道应是人皆有之,人固有之的。在特定状态下才能出现,可以向其寻求帮助,寻求安慰,与其交流,可体验可体会但不可言传。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 说的道,它的意思可以说,但不是通常说的那个意思。

     
      回应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3-12-19 13:53:59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就是自然,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 不加左右,天地人自然而 ... 天道子

    如果“如来”是自然,那芮小丹回答王明阳的“天国在你心里,神在你心里”,上下文就说不通了。“如来”,如人来世间,是从无到有的。而立足于心理境界的道就是有无到有的,可以产生创造力,产生新思想。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3-12-19 13:58:36
    我觉得理解不用这么多,神,崇拜不可超越之物,道,为人所面对的一切,法,规则准则,自然,世界 ... lswlester

    神的家,根本,立足点,落脚点是自已的自由心态,所以即使崇拜也是内心的而不是向外界。一切外向的崇拜是迷信的,向内的是信仰,自信。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3-12-19 14:11:29

    如要体会神道,前提<出发点,落脚点>是先回归人之初的自由心灵状态,也就是人之本性。  而回归本性的途径是“修”“内省”,这可能是越说越说不明白的原因。例如,如何理解“一见如故,相处已久形同陌路”?这只有经历,体会才能有所感,有所悟。  所以,经历比学历重要,没有体会,无所悟 。

     
      回应
  • 安于平静2
    安于平静2 2013-12-19 14:19:50

    神或道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儒家体会出的人固有之的恻隐之心,敬重之心,是非之心等是道的范畴吗?这些也只是道的立足点,而不是道,道产生于这些之上。

     
      回应
  • 一只蝼蚁
    一只蝼蚁 2013-12-30 19:10:13

    我是先看了天道之后,又看了背叛,明显感觉到写天道的作者功夫又深了一层,是那种对人性的洞察之深,对世间法的那种深刻认识,让我对豆豆有了一些崇拜。背叛中宋一坤是一个聪明人,不断投机,从没失误,结果最后还是失算,就是他没有算计出一个人的良心能够承受多少。可以说宋一坤这个人的境界还停留在术的阶段,所以最后他死了,而他的朋友都活着。而丁元英这个人早就不靠这些计谋手段了,而是一弯湖水。他所说的每一句台词都堪称经典,直接看透世间,已经升华到道的层次了。像他那样一个人从德国回来没带多少钱,蜗居在一个普通的房间里,可他身边的人身份都很高。算是布衣天子的身份吧。而他那种超然和自在。富贵也好,贫贱也罢。对他来说没有区别。背叛中点到的宗教只是红军在带着许晴在巴黎时提了一句并不深刻,而在天道中,丁元英写了一首词让老和尚看了已经是半只脚踏进了开悟的人里边去了。而丁元英曾经相约小丹要去麦加去旅游,给故事留下了很多宗教的色彩。最后,丁原因活着,其他人都死了。宋一坤死得时候是知足的,他虽败犹荣,明白了更深的道理。丁元英虽然活着,但他孤独地走了。他不入佛门,不入俗尘,他要去里?我期待着豆豆能给一种更好的归途,但是我看完片子,我皈依了佛门,从学佛中得到了很多很多!

  •  
    西山兵苗 2014-01-05 12:58:27

    神、佛、阿拉等诸如此类,其实都是道,道都是依据或是来自然规律,你觉悟了,道就在那里,你没有觉悟,它还在那里

  •  
    一道 2014-01-30 10:44:08

    都说多了,“如来”即如见你来。

     
      回应
  •  
    微妙灯火 2014-03-19 15:58:34

    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来。 
    这句话是随着出生哪一刻起到死亡那一瞬间所演化的自然规律过程。在这过程中,神,到,佛,只是你心中的路灯,随着你对它了解的越深越透彻灯就月亮。个人理解

     
      回应
  •  
    zxy1999 2014-05-15 13:17:14

    为什么,我看着看着就联想到了马克思的三观。。。。。

  • Nickol
    Nickol 2014-05-21 21:46:11

    万法归一

     
      回应
  • Lynn
    Lynn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2014-05-26 15:53:47

    作者標點用錯了嗎?如果按您的解釋,應該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但作者沒有用頓號。 
    所以這句話我沒有這麼解析。 “如來”在這裡應該是動詞(半系動詞)。 
    ──如來(梵語:Tathāgata),音譯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稱號之一。  tatha 意思是「如」,agata 意思是「來」,如來,「就像來了一樣」。  如指真如,含兩層意思:  憑藉真如之道,通過努力,不斷累積善因,最後終於成佛,故名如來,也就是真身如來;  通過介紹真如之道,使眾生增長智慧、消除煩惱、獲取利益,故名如來,也就是應身如來。  也有解釋作「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民間常以如來、如來佛專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 
    本意還是佛,如諸佛而來,你的解釋還是對的,只不過語法上不對。這句話意境也大減了。 
    一點意見~ ((觀點無對錯,但語法這種東西,是有準則的,所以。。哈哈~

  • Lynn
    Lynn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2014-05-26 15:56:52
    作者標點用錯了嗎?如果按您的解釋,應該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但作者沒有用頓號。 ... Lynn

    也就是說這句話的「即」、「法」、「如」都是一樣的用法~

  • Lynn
    Lynn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2014-05-26 15:57:50

    另外補充一處,「神即道」這句話本來就是聖經裡的。 這三句都是引用。 我看您只寫了后兩句的出處。。so~

     
      回应
  • Lynn
    Lynn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2014-05-26 15:59:28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出自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一章。

     
      回应
  •  
    Tell me 2014-05-26 18:11:28

    楼主分析很透彻,我也有一种不成熟的解读如来,如是而来,人生就如一个迷宫,自然布局,人解局,不求走出尽头得道,只求站在山巅看看风景,太多人匍匐前进,少有人坐起来,能站起来的人早已举世瞩目,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人才能得道。

     
      回应
  •  
    backray 2014-06-11 16:07:20

    在百度百科里面看到佛法和道法还是有区别的,佛法讲究究竟解脱,一竿子要到底的,最后要证空性,涅槃也是要烧掉最后的那一念头的执着,哪怕是对佛法的执着也要烧尽,因为有所执着就不会自在。而道法的依托是承认道的存在,是有,有才能统领,它的常住是希望众生按照自然规律下习惯了的常住,最后还是有因果的。古今中外各种宗教、文化、科学、道理目的都在解释和研究不同的能量。(管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能量、科学研究的是自然能量、宗教研究的是精神能量等等)。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个道理最后还是一个窄门,讲究的是让凡夫觉悟,不要再靠这个靠那个,要尊重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却不能让众生都得解脱。最后还是落于大众文化上,而那个究竟只能自己见自己来悟。这就是心法度己,慈悲法度人。这里的扶贫也是一样,实实在在的东西摆出来了,最后能不能成那就是众生相了。个人浅显的见解。

  •  
    benny 2014-08-27 00:41:28

    我又看了天道,所以又来看: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我想说的话开始自: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在明悟,体悟自性,看破成空。所谓色不异空,说的是一味成空和一味成色,都是妄念,都是执,是魔。不经过几番出世入世再出世再入世的折腾,妄谈成空或者已空,都是欲,欲就是色。所以说色和空是一样的。佛遍千万劫历世方得明悟究竟,岂是一个活几十年的人敢言明悟?天知道神有没有,佛是不是永生。谁能说一劫是多少时间?千万劫谈何容易,之于人,求一谦卑平和而已。所以,我想说的是楼主妄念已起。贪嗔痴已不能免俗。西方人的神是全知神,所以神怜世人。东方人的神是超能神,动心起念即能操控万物以及众生。他们都不是神即道理的神。这里的神是全知全能神,他通透究竟了解一切,并能依靠规律来实现全能。所以这里说,神即是道,但是道法自然的出处是老子,老子的原文是,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的意思是低级的规律要向高级的规律认祖。地是最低的,然后是天,天法道。而这里的却不是通透究竟一切的道,它是狭隘的道。因为我们这个句子里理解的道是通透究竟一切的。这里的道不是,因为它法了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更接近我们这里所所的道。因为道法自然力的自然,只是我们相邻交汇的一部分道。科学还有太多的东西没有解释, 这说明,科学的认知范围还很小。还不足以通达自然。而那些与我们没有交集交汇的自然,到底还有没有,有多少,谁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说的自然,也不是全道。神是全知全能的,这是我们定义的最高哲学总集。道也是究竟通达的,也是最高的哲学总集。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纯属意求高远,想沾点老子成仙的仙气。多余附庸。更为简洁的说法是:神即道,如来。  如来一词是什么意思呢,说如来是佛的人都是着相的人,粗浅,不着边际。傻子也知道释迦摩尼成佛名曰如来。但是,如来之所以叫了如来,为什么没叫如去,如空呢?如来不是名而然之的名字。而是然之而名的名字。通俗说就是,释迦摩尼不是突然睡醒了,觉得如来这个名字不错所以叫做如来的。而是在他通达领悟之后取了一个悟的果,所以名曰如来。不管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还是如是道来的如来,还是如实道来的如来。他们都是成正觉而后而来的如来。这不是名字。这是通达透悟的果。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因为他就在那里,不因你来你去你想或者你不想你愿或你不愿它都在那里的道的如来。因为他通达透彻究竟了,全都在那里,所以叫做如来。  所以:神即道。如来。道法自然是多余的。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了,这个哲学体系是不完整的。就像我们说,“我是你爹,儿子。”一样。他没有说明爹从哪里来?爹从哪里来呢?当然是爷爷啦。这样,爹就不是最高级了。那个全知全能的神,那个无所不能的道,就不再是哲学意义上的最高总集了。显摆拽的说法就是,我们这里的众生通达究竟的一切规律是哪里来的呢?被制定的?自然演化而来的?这些规律从哪里来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到哪里去?  通过这样正反的无限辩证迭代,一层一层的无限通达究竟。所以,道(儿子)法自然(爹)。  所以,如来。  所以,圆满了。  所以,从灵魂的深处引起无限的反思,这句话趋于完美了(天知道最终是不是或者能不能真的完美无缺了,但是不重要了。-没有神(更不要说人了)知道这个无限的迭代是不是真的有一个源)。这不是人这种动物的智力能够超越的范围了。  之于人它是圆满和完美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  
    清茶一杯 (性情中人) 2014-08-27 13:25:26

    喜欢大家的论道!

     
      回应
  • 拾破烂
    拾破烂 (五毛钱一斤) 2014-08-31 01:15:58

    讨论来讨论去就是三个字,人即神。一句话清晰概括就是复迷而觉者如神。

  • 狂奔的蜗牛
    狂奔的蜗牛 2014-11-18 18:06:46

    学习了。 
    神即道,道法自然,道法如来。 
    我还没弄究竟,似懂非懂,我不说了,一说就错。

     
      回应
  • 狂奔的蜗牛
    狂奔的蜗牛 2014-11-18 18:07:56
    学习了。 神即道,道法自然,道法如来。 我还没弄究竟,似懂非懂,我不说了,一说就错。 狂奔的蜗牛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 我会找到真金
    我会找到真金 2015-02-19 13:40:47

    新春快乐!“上帝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两者是一回事,道是在宇宙自然万物的根本规律中的,而道也是在人内心地最纯净至纯至善的那个本性中的。人出生以来就具备的最纯净,最至善的本性,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因为,上帝已经把道,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了。” 正确的人生应该是荣耀上帝,帮助别人,造就自己,活在道中。人得道的过程是:听道、悟道、行道、传道......《圣经》上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道”是从上帝而来。“道”包括:爱、真理、人生方向......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行道,行道是从听道来,听道是从《圣经》而来。划定边界,活在道中,知行合一,天人合一。

  • 陌、、
    陌、、 (我是谁) 2015-03-15 11:32:33

    豆友专享!不看后悔!http://dou.bz/3j1cY3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edwardsun/p/4346976.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