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法案例分析

无标题文档

     0.618法,又叫黄金分割法,是优选法的一种。它在试验时,把试点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来寻找最佳点。而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取其近似值0.618,因此得名。0.618法是最常用的单因素单峰目标函数优选法之一。

历史

      1953年,美国数学家基弗提出了0.618法。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其作了简化和补充,并在全中国范围内推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优选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优选法应用举例

  那么,优选法是怎么操作的呢?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某保健饮料开发公司在试验配制一种新型饮料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成分K。根据已往的研究经验,估计每100 kg饮料大约可加入K的量在1000~2000 g之间。要研究出其口感、营养、颜色、气味俱佳的饮料,就需要作大量的试验。如果以每10 g作一次试验的语,就要作100次试验,显然这样就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现在,该公司采用“优选法”,用一张有刻度的纸条表示1000~2000 g ,在纸条的l618处划一条线,1618这一点实际上就是这张纸的黄金分割位置即0.618倍;用算式表示为
  1000+(2000—1000)×0.618=1618
  取1618 g化学成分K加入 100 k饮料中做一次试验。然后把纸条对折起来,前一线(1618)落在1382处划线。显然,这两条线对于纸条的中点是对称的。数值1382可以计算出来,即
  1000+(2000—1618)= 1382
  这个算式可以写为:左端点+(右端点—前一点) = 后一点
  再取1382 g化学成分K加入100 kg饮料中,再做一次试验。
  把两次试验的效果进行比较,如果认为1382 g的浓度比较低,则在1 382处把纸条的左边一段剪掉,得图5.U(b)(反之,就在1 618处剪掉右边的一段)。把剩下的纸条再对折一次,再划线,再做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前面的实验效果比较,如此反复进行试验、比较,逐步接近最好的加入量,直到满意为止。
  在使用“优选法”时,要根据以往的研究和经验来确定试验范围,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时候最优点可能在试验范围之外,这时可在做过几次试验后,再在剪掉的另一段做一次试验,若试验效果好就必须向该端扩大试验范围。
  早在70年代,由于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优选法,全国各行各业都将优选法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研究表明,用这种“优选法”做16次试验相当于用“均分法” 2500多次试验所达到的精度。实践证明,在选择合适的生产条件、进行新产品的试制、确保达到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优选法”确实能让我们快速选择最佳方案。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qilinart/articles/2983649.html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