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因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 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 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 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1概念

定义

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一般定义为:在 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 货币贬值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定义中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 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一般指 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 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 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

英文释义

英文中叫做inflation
另外还有一种极度通货膨胀,英文称为hyperinflation。还可以翻译为“急剧通货膨胀”。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极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 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

通胀后果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 贬值[2]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2)价格上涨的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3]

2通胀原因

概述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2]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如2008年四万亿刺 激计划),或平衡汇率(例如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原因增发货币。通胀可能会造成社会财富转移到富人阶层,但一般情况下的通货膨胀都是国家为了有效影响 宏观经济运行而采取措施无法避免的后果。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良性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出现通胀与以下原因也有关联:

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成本推进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 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 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润推进的 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 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 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 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 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推进的 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

混合作用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预期和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 [2]

3类型

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Low Inflation)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 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急剧通货膨胀
当总 价格水平(a stander of price level)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 通货膨胀。这种 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恶性通货膨胀
最恶性的 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 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输入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

4表现形式

一般说,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 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 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 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 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 通货膨胀
理论研究

货币主义

对于 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 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 GDP平减指数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 中央银行设定 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 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 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 依 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的一部分:
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 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 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 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 恶性循环。固有型 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 结构性通货膨胀”。
这三型的 通货膨胀可随时合并解释现行的 通货膨胀率。然而,大多时前两种型态的 通货膨胀(及其实际的 通货膨胀率)会影响固有型通货膨胀的大小:持续性的高(或低)通货膨胀带动提高(或降低)固有型通货膨胀。
三角模型中有两项基本元素:沿著 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如低失业率刺激升高 通货膨胀;以及转移其曲线,如 通货膨胀升高或降低对失业率的影响。

理论模型

理论主要集中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应力(其潜在输出)相关。
货币供给在程度温和的通货膨胀中也扮演主要角色,但其重要性有争议。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相信其具强力连结;相反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强调总体需求在其中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 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 菲利普斯曲线模 型。此模型在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权衡(trade off);故为将失业率降至最低,可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极佳的描述出美国在1960年代的经历,但不足以诠释其于1970年所遭遇 到的通货膨胀升高与经济停滞结合。现今菲利普斯曲线用以关联薪资总额增长与一般性通货膨胀的关系而非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曲线位移

因 为供给震荡与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固定因素,当代整体经济使用‘位移’过的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平衡)来描述通货膨胀。供 给震荡意指1970年的油价震荡,而固有型的通货膨胀意指物价/薪资循环与通货膨胀预期,表示在正常经济情况下容忍通货膨胀。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仅代表三 角模式中的需求拉动通胀。
另一个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为潜在产出(有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达到最高生产力的状况下经济体之GDP水准——为习惯性且固有的限制。此种输出标准对应于nairu——固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或全职性的失业率。在如此架构下,固有型通货膨胀率为内因性地取决于经济体内的劳动量:
GDP超出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低于nairu)时。该理论指出,在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着供应者提高价格而 加剧,且固有型通货膨胀会更恶化。进一步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着高通胀与高失业摆向滞胀。这种“加速型通货膨胀”曾见于1960年代的美国,当时越战的开 销(由小额加税扺消)在数年间将失业率压低在百分之四以下。
GDP低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高于nairu),而其他条件相等时, 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企图降价,让市场消化超额数量,并低估固有型通货膨胀而减低;即阻止通货膨胀。将导致 菲利普斯曲线朝著低通胀与低失业摆向期望的方向。阻止 通货膨胀曾见于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联储主席 保罗沃尔克的抗通胀措施带来数年的高失业率,其中两年曾高达百分之十。
GDP相等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也等于nairu)时,只要没有供给震荡, 通货膨胀率即不变。长期说来,大多数的新 凯恩斯总体经济学者视 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也就是说,若 通货膨胀率高到可以压过失业率的情况下,失业率为其前提,且等相于nairu。
然而,以该理论作为政策制订的标的存在缺陷。潜在产出(以及nairu)的数量通常为未知,且会随时间改变。另外, 通货膨胀率的发生并不对称,上升的速度较下降为快;更糟的是还趋向随政策而变。例如说,在 撒切尔首相主政时期,失业者发觉自己处于 结构性失业,也就是无法在 不列颠经济体内找到适才适所的就业机会,当时 英国的高失业率可能提高了nairu(且潜力降低)。在一 经济体避免跨越高 通货膨胀的门坎时, 结构性失业率的提高暗示着只有小量的人力可在nairu中找到就业机会。
若假定nairu与潜在产出两者皆具独特性且迅速达成,则绝大多数的非凯恩斯主义的 通货膨胀理论可理解为包含于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中。当“供给面”固定时, 通货膨胀取决于总体需求(aggregate demand)。固定供给面也暗示著公私机构的开销定然相互冲突。故政府的 赤字开支会对私营机构产生排挤效果,而对就业水准并无影响。也就是说,资金供给与 金融政策为唯一可影响 通货膨胀者。

供给面学说

供给面(Supply side)经济学说假定 通货膨胀一定由资金供给过剩与资金需求不足所引起。对这两个因素而言,资金数量纯粹只是标的物。于是, 欧洲于中世纪的黑死病流行期间所发生的 通货膨胀,可视为因资金需求降低所引起;而1970年代的通货膨胀可归因于美国脱离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订定的 金本位后所产生的资金 供给过剩。 供给学派假定,资金供给与需求同时提高时,不会导致 通货膨胀

经济学解释

经济学上, 通货膨胀意指整体 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而 货币贬值为两 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后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前者用于形容 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 通货紧缩。无 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 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 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 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 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 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 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 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 通货再膨胀”,即在 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或紧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 通货膨胀率减缓”,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 通货紧缩
部分学者认为,中文“ 通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

其他理解

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 经济增长;其二 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 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文主要讨论 通货膨胀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 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 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换句话说: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 利润平均化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 完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 通货膨胀。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受 利率,分工,行业生产力,投资规模,科学技术的保密程度, 人力资源,品牌,信誉,专利,标准,原材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通货膨胀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在现实生活中,创新的推动, 市场需求的波动,劳工的议价等会使 资本利润率产生差异,进而价格被扭曲。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使投资者觉得投资有差异,利润率也应当有差异,因而 通货膨胀通常发生在利息率降低,通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在这时,那些充足的资金会迅速的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流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即流动资金越多,对行业利润率平均化要求越迫切。而在高利息率时期,资金紧缺,各行业对 利润率平均化要求不高,因而行业间利润率差就高,但是如果各行业的相对利润率被充分扭曲时,高利息率下同样有发生 通货膨胀的可能。 CPI指数是个不太准确的概念,因为它不能包含全部商品,事实上未包含的商品往往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如创新的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售价高而占GDP的比重小;而另一些将要被淘汰的产品价格偏低,占GDP的比重也偏低, 统计指标常常将之忽略。
打破平衡往往是由成本,需求,创新这三者的 易变性决定的,这三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由企业决定, 比如成本中:原料, 人力资本由外部决定;需求由顾客决定。在经济扩张与衰退期需求波动较大;创新往往改变 生产率,所以创新由 行业与产业之间的创新成果的相对性决定,且偶然性大。
从企业或行业的角度,我们应当注意到: 企业投资都有一个长期目标,进而决定其 资产配置,如 固定资产投资,这就决定了企业在作 利润决策时, 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业是由许多企业组成的,国家又由众多行业组成,所以企业并不会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决策组织生产,这是另一个原因。投资直接改变了行业,企 业之间的利润率,因为投资毕竟是个体(单位)行为,由于投资受到决策主体,环境,资源与心理预期的影响,资本的差别化始终存在,有时还很大。因而行业与企 业的利润率被扭曲也是客观存在的,而 通货膨胀及资本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是 自然调节这一不公平现象的有效方式,这也适合 经济周期中的调节,如经济扩张期,利润率被严重扭曲;在衰退期, 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然而投资也可以符合资本无差别化 原则。如政府的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除了通过 财政支出实现资本利润平均化外,还可以通过 价格控制各行业利润率;而 货币政策就体现在利息率与汇率调控上,如提高 银行准备金,从这可以看出 通货膨胀与利息率存在关系。
假如企业保持合适的利润率,而适当增加劳动力支出( 工资),保持合适的消费支出,无疑 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或可生产产品的增加,将使资本经济快速增长,个人可支配的财富更多,但这只能是理想;正如前面所说,企业并非以社会 利益来决定利润率(积累),而是追求自我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资本要压低 劳动力价值(工资)的本性,因而资本经济增长缓慢, 经济周期明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系统的角度,以资本无差别化为引导,本着平衡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以 科技创新发展经济为目的,制定适合各行业,企业的利润率政策与监管,才可能化解资本经济的各种缺陷。
现实中各行业的利润率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自然差别能够自动取得某种均衡的比率,即前面提到的 利润平均化的级差。比如石油/IT=4/5;工业/农业=4/3等,这种 比率可以自动形成一种商业习惯性利润率的合理比率,从而在企业,行业,顾客,社会中形成所谓的合理利润率。这种均衡我们可以称其为自然状态下的资本级差化均衡。即行业间的自然平均化。然而这种均衡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均衡,其根本原因有:
金融体系的发达推动着投资打破原来的经济结构。
⑵科学技术带来生产力的提高,让人们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购买不再由必需所左右,消费者更富有想象力,通过心理活动改变购买行为变得更加容易,由于冲动,非理性购买客观存在,从而使得购买有强烈的潮流性。使某些行业提供的产品短时间膨胀或收缩强烈。
⑶科学技术创新的非程序化,对 市场结构的冲击像波浪一样影响经济。
⑷由于各行业本身利润率的不同, 成本结构不同,市场规模不一样,从而使得利润积累的速度与数量, 资产补充的速度与方式,市场的存在与替换的速度都不同。这往往会对新投资的时间,规模,速度产生重大影响。
单个行业的 利润平均化级差有个度,这个“度”取决于:①行业内理想的 投资回报率,如A行业7%。②社会 平均利润率的比率,如A行业利润率为7%,社会平均利润率为10%,A行业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比率在[0.6,1]之间波动。更常见的情况表现为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例如2007年国内猪肉价格普遍上涨,表面上是由于猪肉供应量减少,其实质原因是:一价格上涨使猪肉成本上升。二猪肉 利润减小,不少养猪户都不是批量饲养,所以得不到规模优势,既而不养猪而做 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当猪肉价格上涨时,鸡,牛,羊肉也纷纷上涨,因为它们都不同程度的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通货膨胀是调节利润率分布不均的重要方式,也是调节投资分配不合理的自然手段;因为信息不对称,投资的主观化,汇率,投入,产出,需求等在 经济环境中总存在适应性调整。
利息率的影响。企业投资者是根据相对性成本来筹资的,如果 货币政策以降息来促进投资,那么投资中用于技术创新的部分就会明显不足,这是因为存在可比 利润的影响,例如原有产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货币政策可以使决策者认为在原有产业继续投资导致整个产业利润率下降乃可弥补 利息成本,且由于 规模经济的“ 陷阱”使决策者过于乐观,从而使得产业利润率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不如在原有条件下复制性投资,这使得 通货膨胀上升,失业率下降。
当利息率上升时,投资同样进行,这时企业决策者明白,利息率高必须以更高的利润率来补偿,在原有产业,设备等条件下投资只能加重原来产业的竞争与降低整体利润率,除非企业投资促进垄断形成,这时可以加快 企业购并速度,促进 规模经济与垄断行业的形成;另一种情况是创新进一步深化,因为创新成果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足以弥补利息率的上升,这就导致了产业的升级与新兴行业的产生,这种变革使得经济增长的同时 通货膨胀率低;在不能促进创新时失业率高,这是由于各行业内购并重组辞退了多余的工人;如果促进了创新,这又使得失业率下降。当然上面两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 利率下降或低利率对消费者来说更有利,因而促进了 内需,但是促进程度值得研究,因为如果发生了高通货膨胀或 投资收益率普 遍较高时反而不利于促进内需,消费代价反而高。利息率上升或高利息率不利于消费,这时投资适合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当然单纯从利息率的升降并不能说明问题, 必须结合相关相对性与连续性才有意义。国家在使用利息率调控经济时,要考虑到是坚持创新还是在原有产业中深挖掘经济增长潜力,降息并保持较低利息率类似于 发展中国家调控经济;而升息并保持较高利息率利于 发达国家
既然 通货膨胀利润率平均化的反应,那么通货膨胀越低,利润率平均化就越高;通货膨胀越高,利润率平均化就越低。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 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在 发展中国家。⑴发展中国家各行业投资速度不一,利润率相差较大。⑵对 价格形成机制缺乏控制。像发达国家美国:1.制定较高的 利率,减少盲目投资对各行业投资回报率的过分扭曲。2. 市场机制发达,政府对价格影响传播快,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成本,利润目标灵活改变。
通货膨胀并非能消除,因为无论那类投资增加都会破坏 利润率平均化。新投资不可能平均分配在各行业,如果投资在全新行业,新行业也会通过排挤原有行业的市场,而打破原来 资本的平均化。另外由于意识形态的存在,偏好总是存在,资本自然流动不可能,信息不对称会阻止资本的流动。投资带来经济增长从表面上看来,经济增长带动 通货膨胀;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政府制定较高的利息率政策,这使得投资要考虑更多的 相关成本,同时消费也不太活跃,各行业 投资利率也相对趋同化。而利息率一旦降低,投资者在作决策时选择空间大,因而可能会快速扰乱市场,使各行业利润率被扭曲更大,经济增长,通货也高。通常情况下,低 利率下的 通货膨胀高,有利于吸收更多人员就业,这是因为投资往往集中在原有行业或产品上;而高利息率下的经济增长则对人员就业增长难以判断,因为如果创新科技以少人化为目的,人员就业就不会提高(这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而创新科技不以少人化为目的(如 第三产业)则会提高就业率。
在高 利率顶端,大部分投资被抑制,生活必需品等一些传统产品的利润率稳定,而 耐用品等非必需品及新兴产品的利润率下降。这有两种状态,要保住市场则必需降价,不降价则产品向 市场供应减少,其中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等分摊成本在产品成本中 比值上升,其利润率同样下降,利润差缩小。
在低 利率底端,资金充足,流动充分,生活必需品及传统产品涨价幅度小于耐用品等非必需品及 新产品涨价幅度,从而拉大了行业利润率差,这时前类产品可能形成追赶后者产品的状态来平衡 利差,直到利差缩小,这也是全面 通货膨胀的起点。
汇率提升产生两方面效应:其一出口型企业能收到更多 外汇,利润率降低,企业积累的资金更多。其二其它非出口行业或弱势行业的利润也减少,出口大于进口,汇率提高,国内货币供应增加, 通货膨胀发生,汇率继续上升,同时外国对本国投资增加。由于汇率变化,使得国内各行业利润率比例发生明显偏差,出口行业由于能创造较多利润受到追捧,国内外投资资金被吸引,人才等资源也流向出口企业。弱势行业即使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由于投资减少,产出明显不足;在 消费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上涨,由于 政府管制,进口受到严格审批,因而 通货膨胀提升更快,失业率却很低;此时政府放开进口限制, 汇率与通货膨胀同时降低。这也适合进口大于出口的经济分析。

5反通货

反通货膨胀(Disinflation) 国家 中央银行,如 美联储,可经由设定 利率及其他 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 通货膨胀率。高 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 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 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 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 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 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 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 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 货币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 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 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参见工资议价,incomes policies)。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 尼克松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 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 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 通货膨胀而使 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可能维持数年的偏低增长期,并预测通胀见顶后未必回落。“整体来看,三季度股市呈前高后低的 箱体震荡之势;短期限债券具有较好的交易价值,中长期 金融债收益率涨幅可能高于同期限 国债大宗商品方面, 黄金、农产品优于 能源工业金属;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但难度进一步加大,而由于 城市化率进一步升高带来的 刚性需求将使房地产市场在长期保持旺盛的需求;中国的VC/PE市场已经由募资难转向投资难的阶段,但A股市场上市的投资回报率仍相对较高。

6模型

汇率与通货膨胀模型

我们假设本国A与外国B之间进行贸易,外国B可以为 单国也可以为多国,也可以以货币范围区分贸易国,如欧元区。在汇率 自由兑换的 情况下,外国B对本国A的汇率下降,本国A货币增值,出口型企业越强汇率越低。本国A的所有企业及行业对外国B的相对成本总体上升,由于本国A所有的企业 及行业利润率已经实现了差异最大化,本国A的强势企业对本国国内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本国A国内弱势企业及行业对本国国内价格上升(需求大于强势 企业产品需求),因而本国国内强势企业或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小幅下降或上升,本国强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 率下降快于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的幅度。强弱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缩小,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 收益率高于本国强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无论本国企业及行业的总体利润率是升高还是降低。通常情况下是所有企业或行业利润率普遍降低;由于汇率降低,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对外国出口的价格实际上升了,所以出口受到抑制,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开始下降,收益减少。
从外国B来看:本国A对外国B汇率的上升,外国B 货币贬值, 出口型企业越弱汇率上升得越高,外国B的所有企业及行业对本国A的相对成本总体下降。由于汇率上升,外国B所有的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异化越拉越大,外国B 的强势企业相对本国国内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出口到A国的产品价格可以提高(外国需求旺盛);外国B国内的弱势企业及行业对本国国内价格上升(外 国产品价格高,如果受到外国产品的倾销,则相反),因而外国B国内强势企业或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外国B国内弱势企业及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大幅度 上升,外国B的强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慢于外国国弱势企业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的幅度。强弱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拉大。外国B弱势企业及 行业收益率低于外国B的强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外国B的企业及行业的总体利润率上升。由于汇率上升,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对外国的价格实际上下降了,所以增强 了出口,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
从上面可以看出:A国对B国的 贸易顺差通过汇率的变化促进了企业或行业垄断的加剧,A国的弱势企业比B国的弱势企业消亡的更快。分工导致了贸易顺差或 逆差,贸易 顺差或逆差又进一步强化了分工;因为分工(行业竞争)导致了行业或企业的利润率差异化。因而强化 国际分工的国家 经济结构单一,顺差较大。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对本国A来说:由于成本上升产品 生产过剩,本国A的总体利润率不能继续上升,有可能回落;利润总量可能继续上升。这时有:一本国A与外国B的企业及行业成本与汇率升降成反比。二本国与 外国企业及行业成本的差异化由 专业化分工产生,汇率不是本质。三企业生产力不提高,价格很难回落,况且企业通过创新淘汰旧产品使价格不易回落。 通货膨胀存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即钱越来越贬值; 利润平均化对外贸易下是 全球性的。一国 通货膨胀可以引起贸易多国的通货膨胀,贸易多国的通货膨胀可以引起全球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各国周期波动,各国生产总量也不断上升。物价上涨在各国的内容不一样,一国可能是工业 价格指数,另一国可能是 消费价格指数
从上面AB两国模型中,我们看到:汇率下降与利润率下降,汇率上升与利润率上升相互抵消,所以把同行业的利润率换算为单国货币表示时, 利润平均化 规律仍然存在,因而对汇率的投资与干涉或对外国资本的投资会影响本国各行业的竞争力。从现代 金融来 看,A国对B国的持续投资如果在汇率自由状态化下,A国对B国汇率上升意味着B国的利润率会高于A国,这会增加B国产品出口到A国。同样A国对B国持续出 口产品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通常表现为A国利润率普遍下降,B国利润率普遍上升,B国投资被刺激,这是因为之前A国利润率高于B国的结果。如果是短期汇率 波动(如投机行为),则不会影响产品进出口,无论那一种情况都会提高 通货膨胀率中国通过加大汇率灵活性来抑制 通货膨胀是明智的,但要放宽 商品进口的限制;这有可能降低某些行业或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谈到 对外贸易,这里提出国际之间的 通货膨胀的转移,前面我们提到 菲利普斯曲线,及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但现实中我们又发现反菲利普斯曲线的情况,如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存在 对外贸易。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是,当发展经济时 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经济发展缓慢(不发展经济)时通货膨胀下降,失业率上升。如果一国采取出口时大量进口;或 外资投资增长时大量出口,及保持汇率平衡,就可以转移 失业,从而转移 通货膨胀率并发展经济,这种代价是把失业与通货膨胀率转移到其它一些国家,但这种转移可能引起全球性 经济危机。美国上世纪90年代就通过大量出口,使出口略小于进口保持了快速增长,代价是上世纪末发生了 全球金融危机,21世纪经济增长放慢。小国对大国的贸易将这种转移发挥的很充分,如 韩国新加坡上世纪的快速发展,同时保持失业率低与 通货膨胀率低;由于小国人口基数与 经济总量都小,将失业转移到大国后,大国人口基数与经济量都大,不会明显影响大国的失业率与经济增长,如小国转移5%的失业率,可能只相当于大国增加0.5%的失业率。如果大国对小国转移,可能引起全球性 经济危机,被转移国家可能同时失业率高, 通货膨胀高,贫富差距被拉大。
农产品的价格受 自然灾害对主要农作物供需的影响及人口增加的影响;另外用途改变也是不小的影响,如玉米加工饲料,用大豆制造生物燃料等。
一个 证券投资均衡模型:
债券P,股票K, 基金J,其它 金融衍生产品Y; 证券综合 利率S
各金融产品比重为gp,gk,gj,gy,分别代表P,K,J,Y占 金融市场价值的比重。
T代表 风险 利率,又称 风险报酬率:Tp ,Tk ,Tj ,Ty 分别代表P,K,J,Y的风险报酬率
R代表收益率:Rp Rk Rj Ry 分别代表P,K,J,Y的 平均收益率
银行 利率为r;这里我们不讨论 风险投资,这并不表示风险投资不重要,只是它的收益率不好确定,而且它并不影响我们的讨论。
证券的综合 利率为:
S=(Rp -Tp)gp+(Rk -Tk)gk +(Rj -Tj)gj +(Ry -Ty)gy
由于证券中债券,股票,基金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基金主要依赖股票与债券,所以公式可改写为:
S=(Rp -Tp)gp+(Rk -Tk)gk
证券综合 利率S与银行利息率r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 证券市场投资规模是否过量。因为r的 利息率与流动性是决定 资金安全与最低收益的唯一保证。风险 利率T与银行利息率r成正比,而与债券,股票,基金的 预期收益率Rp Rk Rj Ry 成反比。除此之外政府政策,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失业率等也会影响风险 利率
⒈当r>S时,证券价格普遍被高估,市场危险;当 利率r低时市场 泡沫非常大,市场随时有崩溃的可能;当利率较高时,市场失控,市场风险高,投资者风险偏大,利息率应被提高, 通货膨胀可能发生,这是因为某些行业收益好,推动了投资的不平衡,低利率的情况相当于 日本90年的 泡沫经济
⒉当r<S时,证券价格普遍被低估, 利率r低时风险低,投资者 风险偏好弱,资金过剩, 通货膨胀可能高; 利率高时,风险低,市场需要资金推动,利息应被降低以促进投资,通货膨胀低,较高利息率相当于美国本世纪对经济的调控。
风险 利率是一个特定利率,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风险利率有时被高估,有时被低估,也就是说证券综合利率低,风险利率将升高得更(越)快,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的变化往往快于预期;正常情况下,利息率越低证券市场越大。 中央银行的利率轻微变化调控资金流向,并不会导致资金流向银行;通常情况下,是在证券内部流动,如债券与股票的转换;这是因为利率变化往往成为市场转化的风向标,从上面可以看出 收益率是决定投资形态的主要量。
金融行业与 通货膨胀:金融行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前面一样,满足 利润率平均化。只不过金融行业涉及到资产的流动性;也就是说金融行业的利润率比其他行业低一些。例如金融行业的 收益率为4%时,其他行业的收益率可能为6%。这2%的级差就是特定经济环境对 流动性的要求,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如果金融行业的 收益率超过4%时,其他行业的资金流入金融行业,否则相反。
当政府用 货币政策收缩 信贷经济萧条时, 在金融行业总体收益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预期收益率明显上升(及流动性减弱的预期);资金从其他行业流入金融行业。相反,当经济乐观或政府放宽信贷时,在 金融行业总体收益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货币被稀释,预期收益率明显下降,资金从金融行业流向其他行业以求更高的投资回报。

周期模型

⒈在低 利率下, 通货膨胀上升,投资增长,投资以复制性投资为主,创新投资回落,创新投资指生产力提高或发明新产品。失业率下降,如果创新投资少人化明显,失业率下降幅度小,反之失业率下降幅度大, 通货膨胀上升引起工资上涨,工资上涨不如通货膨胀快,市场收缩产品生产减少,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减少。行业间 平均利润率差异达到最大化,并开始收缩。
通货膨胀达到最高,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利息率提高,复制性投资的成本上升,且投资减少;而创新投资的比重增加,投资总量减少,失业率提升,通货膨胀回落,产品生产继续减少。
⒊利息率提到最高,复制性投资大幅度减少,创新投资占主体,投资总量降到最低, 通货膨胀继 续回落,达到最低值并反弹,失业率小幅上升或大幅上升,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成本达到最高,复制性投资达到最低,企业可能大量裁员,如果创新投资以少人化为 目的则失业率迅速提升;相反则创新投资可以接收一部分劳动力。由于高利息率,创新投资也不会快速增长因而失业人员的增加大于 就业人员的增加,失业率可能小幅上升。创新投资可能引起短期经济增长,但 后期市场收缩会阻止经济增长,由于创新投资的小幅增加带来了经济增长,如果政府要减少失业率,市场预期前景好,利息率就会降低, 通货膨胀开始上升。
⒋利息率的下降产生了作用,经济增长,投资增加,创新投资成果产生的效果明显,复制性投资回升,产品增加,复制性投资可能超过创新性投资,行业利润率平均化小且开始拉大,市场需求增长,失业率下降, 通货膨胀继续回升,从而进入新的周期。
未来 通货膨胀将更加不易衡量和控制,这是因为未来的经济表现为知识经济,无形产品会在经济增长中占更大的比重,而这种产品定价更加多样化,例如成套 价值体系或不明确不易衡量的价值体系,将使顾客的 议价能力更弱。如网络产品;附加产品与服务的 综合成本更加隐形化。政府对价格的控制更加困难。行业利差被强制性拉大, 通货膨胀的破坏性将更大。
政府对经济调控的职能总的说来有三个:其一促进经济增长;其二平衡收入与分配;其三协调行业间利差。
资本差异化为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了依据,而 通货膨胀转移了收入与分配;这个过程使得资本经济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原动力,这也是资本经济取之不尽的活力之源。
分析

表现因素

稳定的小幅度 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影响是难以重新谈判降价,特别是对薪资与合约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价若缓步上涨,则相关的价格便较易于调整。
金融体系视 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
对低阶层者而言, 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通常导因于政府提高 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对 通货膨胀的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课税。 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 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国际贸易:若国内 通货膨胀率较低,遭削减的 贸易余额会破坏 固定汇率
鞋底成本:因为现金的价值在 通货膨胀时会萎缩,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因此会倾向持有较少的现金。此词表示真实的成本会更经常流向银行。(鞋底成本一词是句玩笑话,意指因走到银行而磨损鞋底所产生的成本。)
菜单成本:商号须更勤于改变产品价格。此词表示餐厅用于改印菜单所需的成本。
恶性 通货膨胀:若 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会干扰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损害供给能力。
在一 经济体中,会有若干部门编入通货膨胀 指数,而若干部门没有,通货膨胀行为会自未编入的部门向编入的部门重新分配。在影响幅度小时,这属于一种政策性的选择,不对储蓄而对变现优先权与手头资金课税。若影响超出一定幅度时,则其效应歪曲,成为个人“对 通货膨胀的投资”,也就是鼓励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
因为以上打击 通货膨胀的理由都高于打击其预期行为与打击持有大量资金所需的小幅影响,大部分的 中央银行顾及物价稳定性,都以可见但极低的通货膨胀为目标。

7影响

概述

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或统治阶级加强对基层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 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 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 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 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 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 通货膨胀却给 垄断资产阶级带来极大利益。他们不仅会通过政府订货和 价格补贴等,把资产阶级国家用滥发 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作下降,或者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巨额的利润。

因素

在有 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 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 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 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 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 实际变量(如 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 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 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 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 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 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 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 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 实际工资下降。 实际工资下降会使 利润增加。 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 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 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 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 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 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 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 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 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 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比较严重的 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
痛苦指数 Misery index的概念
痛苦指数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等于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总合。其公式为: 痛苦指数= 通货膨胀百分比 + 失业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众对相同升幅的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

学者观点

现代经济学家不同意以完全负面的“痛苦”一词来形容上述 通货膨胀机转的负面冲击。实际上,经济学家中有许多认为公众对温和 通货膨胀的成见是来自其相互影响:群众只记得在高通货膨胀时期相关的经济困难状况。以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温和的 通货膨胀是较不重要的 经济问题,可由对抗滞胀[stagflation](可能由货币主义[monetarist]所刺激)来作部分中止。

8通货紧缩

区别

⑴含义和本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 社会总需求大于 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 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 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 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 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 财政政策、稳健的 货币政策、正确的 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⑴二者都是由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 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ust/p/3410657.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