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之怪现状:中国究竟有没有科学家

中国科研之怪现状:中国究竟有没有科学家(转) 


英文中,scientist这个词,在汉语中得翻作科学家。我怀疑:能称上家,就那么容易吗?中国现在总是在说人文和科学并重,其实,这两者本就是统一的,中国的问题是既没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缺乏足够的文化支撑。 

今早和朋友聊,心情很郁闷。研究生收费明年要试点了,其结果是金钱和学位挂钩清晰化了,政策化了。现在已经有很多花钱买学位的,而这些买学位者的目的我就不用说了。这个政策一出,为更多没钱有才的人进入高级研究领域设置了一道障碍,这对中国是多大的损失啊。我一直认为只有那些从贫苦人家出来的孩子才能潜心进行科学研究,才能踏踏实实地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的现状问题。你看那些来自家庭富裕的人,什么同学朋友怎样了,别人一个月拿多少了,谁谁不怎么样也发达了,有车了,有房了,出国了,这一比就不得了,父母说,朋友劝,妻子怨,自己恨。不会宣传自己就出不了名了,出不了名就当不了官了,不当官就拿不到课题了,没有经费了,不能继续发展了,就永远沉下去了。当了官就可拿任何课题了,课题不会不要紧了,不会可象工程承包一样承包给别人了。现在有多少人愿意潜心搞研究?我见了多少搞科研非常有能力的精·英为官从政,累心于人际关系。 

  我常跟人说,如果根坏了,花又能开多久呢?基础教育,基础研究就是国家的根,只要我们拥有一套强健的根系,才有资本进行花繁叶茂的发展。如果根伤了,就得把上面多余的叶子给砍了,免得来年春天根受不了,跟不上,最后都死了。什么叫可持续发展?什么又叫昙花一现? 

  我不想说别的国家的基础教育怎么样,但我在俄罗斯学习过,有点切身体会,讲给大家来听听。大家都知道,现在看较老一点的专业书,较基础较理论的那种,很多是引用俄文资料的。不说别的,就我所研究的材料领域来看,为了得到系统的数据,各种成分的金属,配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新合金。而每一种合金,每一个元素成分细小的变化,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这些,俄罗斯人都做了,用了多少人,多少时间,多少心血,而在书中体现的就仅仅是一条曲线啊!要说中国人建了一条万里长城,可俄罗斯人在材料基础研究,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研究,做了多少条万里长城?俄罗斯教授,学生是什么样的呢?穷,苦。一位教授,65岁了,每月工资合人民币800元,物价水平和我国差不多。怎么办?打工,找第二职业。就这样的教授,退休时把他干了一辈子的心血毫无保留的传给了接班人。而他的接班人,继续在我们认为冷门的基础研究工作中过着苦行僧的生活,每天推着他的公式。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沉睡的雄狮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我以前不服,可看到他们扎实的根,再比一比我们的根,我不得不痛心的接受。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事情,你知道俄罗斯底下蕴藏了多少实力?从人家对windows几个代码的改动,到世界上最好的杀毒软件,从随便一块平地上的2万辆坦克到一次次的火箭发射成功。就连我苦苦找了半年的DVD版魔戒3,也是俄罗斯人先盗成了,我们再转盗之的。 

  我和俄罗斯的教授们讨论问题,他们从不用计算器,也不用翻手册,各种公式熟记于心中,他们能自由地在纸上演化复杂的积分微分公式,我常叹为观止。按说数字对他们来说念的很费劲,俄语数字比英语的读起来音节还多,他们的语言又非常严谨,学过俄语的人应该知道的。我们为了正确的读出小数点后第三位,饱受折磨,要我正规的读9位的圆周率简直不如杀了我。然而我却看出了其中另一样东西,就是读起来慢虽慢,可记得牢啊,一步是一步。我们很快的说出来了,可留在心里的有多少?我们为什么做长一点的数学题经常会出错?我们有多少人能够不借助数学手册来进行理论公式推导呢? 

  我去的学校是俄罗斯在压力加工方面一流的大学,3万学生(要知道俄人口才2亿多一点),够大的学校吧。他们最大的最老的系冶金系,50年了,共培养了8个博士。他们的博士要求毕业时研究成果必须得到工业应用,否则不予毕业。而我们是什么情况?就以某大学为例,一年招收500个博士,不知道这些博士毕业时的水平是怎样的。 

  我现在是搞材料基础研究的,里面的内幕真是没法说。搞过研究的都知道,大家心照不宣,也很无奈。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中国的论文看不成,水分,错误,重复,瞎编,转抄……要看就看国外的。”中国的期刊要求论文不要超过5页,国外的50页的都有,一般10多页的很常见。人家是在科研经费本来就比我们充足的情况下,一个课题组一年甚至几年的研究成果,而我们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做一次千元的实验就很了不得了,然后就开始写文章,实验方法写一篇,实验数据一篇,实验结果一篇,讨论一篇,综合一篇,翻成英文数篇,变个花样几家杂志社分投之……。经常听到这样的笑话(原谅我用笑话来称呼),某某一年发表了多少论文,其中被SCI引用了多少,被EI引用了多少(注:SCI和EI都是国际著名的检索机构),被评为××先进等荣誉称号。仔细一算,哦,平均一个星期一篇。这可都是科技论文啊!数据不够怎么办?数据不符怎么办?极尽抄编改之能事。为什么这么说?就从最基本的透射电镜来说(解释一下,就是放大几万倍用来观察物体的显微结构的),我们平均做一个样品要100元,私下联系也要60以上。每次能做几十个就不错了,而有效的照片也是少之又少,这样能看到的区域很小,发现新东西的几率更小,往往以偏盖全。要知道,放大几万倍,要找一个特殊的现象,以说明一种新的规律,几十张照片够吗?一个新规律的得出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证明。欧美科技强国的透射电镜是学生自己操作,想用多久就多久,想照多少就多少。我们国家的科研现状是实验设备的落后,经费不足,加工手段的欠缺,科研和生产协作人员的严谨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同时又在大量的重复开设专业,课题,人员资源的极度浪费。 

  我也接触了很多很有成就的老教授,他们一般只有老两口在家。问之,答曰:“子女都在国外。”教授连自己的子女都教育到国外去了,学生又能教育成什么样?这种现象好吗?对改善我们的科研现状好吗?咱们有后劲吗?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zsgcjys/archive/2005/01/25/96734.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