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常见算法特点

机器学习

一、三个关键术语

1.任务(Task)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关注对事物未知表现的预测,包括分类问题(classification)和回归问题(regression)。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倾向于对事物本身特性的分析,数据降维(dimensionality reduction)和聚类(clustering)。

2.经验(Experience)

对于监督学习,我们拥有的经验包括特征和标记/目标两个部分。

无监督学习没有标记/目标,因此也无法从事预测任务,却更加适合对数据结构的分析。

3.性能(Performance)

所谓性能,便是评价所完成任务质量的指标。

二、线性分类器

是一种假设特征与分类结果存在线性关系的模型。通过累加计算每个维度的特征与各自权重的乘积来帮助类别决策。

特点分析:线性分类器可以说是最基本和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尽管其受限于数据特征和分类目标之间的线性假设,仍可以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把线性分类器的表现性能作为基准。例如LogisticRegression与SGDClassifier。相比之下,前者对参数的计算采用精确的解析方式,计算时间长但是模型性能高;后者采用随机梯度上升算法估计模型参数,计算时间短但是产出的模型性能略低,对于训练数据规模在10万量级以上的数据,考虑到时间的耗用,推荐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

三、支持向量机(分类)(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

便是根据样本的分布,搜索所有可能的线性分类器中最佳的那个。真正帮助决策最优线性分类模型的数据点(两个空间间隔最小的两个不同类别的数据点)叫做“支持向量”。

特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海量甚至高纬度的数据中,筛选对预测任务最为有效的少数训练样本。节省了模型学习所需要的数据内存,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然而要付出更多的计算代价(CPU资源和计算时间)。

四、朴素贝叶斯(Naïve Bayes)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会单独考量每一维度特征被分类的条件概率,进而综合这些概率并对其所在的特征向量做出分类预测。因此,这个模型的基本数学假设是:各个维度上的特征被分类的条件概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特点分析:被广泛用于海量互联网文本分类任务。由于其较强的特征条件独立假设,使得模型预测所需要估计的参数规模从幂指数量级向线性量级减少,极大地节约了内存消耗和计算时间。正是受这种强假设的限制,模型训练时无法将各个特征之间的联系考量在内,使得该模型在其他数据特征关联性较强的分类任务上的性能表现不佳。

五、K近邻(分类)

寻找与这个待分类样本在特征空间中距离最近的K个已标注样本作为参考,做出分类决策。

特点分析:该模型没有参数训练过程。属于无参数模型中非常简单的一种。导致非常高的计算复杂度和内存消耗。该模型每处理一个测试样本,都需要对所有预先加载在内存的训练样本进行遍历、逐一计算相似度、排序并且选取K个最近邻训练样本的标记,进而做出分类决策。这是平方级别的算法复杂度,一旦数据规模稍大,需要衡量计算时间的代价。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2019-02-11/p/10540823.html

机器学习算法详解▪ 一、线性回归 ◦ 1、代价函数 ◦ 2、梯度下降算法 ◦ 3、均值归一化 ◦ 4、最终运行结果 ◦ 5、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线性模型实现 ▪ 二、逻辑回归 ◦ 1、代价函数 ◦ 2、梯度 ◦ 3、正则化 ◦ 4、S型函数(即) ◦ 5、映射为多项式 ◦ 6、使用的优化方法 ◦ 7、运行结果 ◦ 8、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逻辑回归模型实现 ▪ 逻辑回归_手写数字识别_OneVsAll ◦ 1、随机显示100个数字 ◦ 2、OneVsAll ◦ 3、手写数字识别 ◦ 4、预测 ◦ 5、运行结果 ◦ 6、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逻辑回归模型实现 ▪ 三、BP神经网络 ◦ 1、神经网络model ◦ 2、代价函数 ◦ 3、正则化 ◦ 4、反向传播BP ◦ 5、BP可以求梯度的原因 ◦ 6、梯度检查 ◦ 7、权重的随机初始化 ◦ 8、预测 ◦ 9、输出结果 ▪ 四、SVM支持向量机 ◦ 1、代价函数 ◦ 2、Large Margin ◦ 3、SVM Kernel(核函数) ◦ 4、使用中的模型代码 ◦ 5、运行结果 ▪ 五、K-Means聚类算法 ◦ 1、聚类过程 ◦ 2、目标函数 ◦ 3、聚类中心的选择 ◦ 4、聚类个数K的选择 ◦ 5、应用——图片压缩 ◦ 6、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线性模型实现聚类 ◦ 7、运行结果 ▪ 六、PCA主成分分析(降维) ◦ 1、用处 ◦ 2、2D-->1D,nD-->kD ◦ 3、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回归的区别 ◦ 4、PCA降维过程 ◦ 5、数据恢复 ◦ 6、主成分个数的选择(即要降的维度) ◦ 7、使用建议 ◦ 8、运行结果 ◦ 9、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PCA实现降维 ▪ 七、异常检测 Anomaly Detection ◦ 1、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 2、异常检测算法 ◦ 3、评价的好坏,以及的选取 ◦ 4、选择使用什么样的feature(单元高斯分布) ◦ 5、多元高斯分布 ◦ 6、单元和多元高斯分布特点 ◦ 7、程序运行结果
决策树算法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算法,它通过构建一棵树形结构来进行分类或回归任务。决策树算法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其中包括ID3算法、C4.5算法和基本决策树算法。 ID3算法是最早提出的一种决策树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信息增益来选择最佳的特征进行节点的划分。具体步骤是:从根节点开始,计算每个特征的信息增益,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作为当前节点的划分特征,然后根据该特征的不同取值建立子节点,再对子节点递归地应用以上步骤,直到所有的特征信息增益很小或没有特征可选为止。 C4.5算法是对ID3算法的改进,它引入了信息增益率(比)来选择特征,解决了ID3算法对于取值较多的特征有偏好的问题。与ID3算法相似,C4.5算法也使用递归的方式构建决策树,但在选择划分特征时,使用信息增益率作为选择的依据。 基本决策树算法是决策树算法的一种简化版,它没有引入信息增益或信息增益率,而是通过计算基尼指数来选择最佳的划分特征。基尼指数衡量了一个特征的不纯度,选择基尼指数最小的特征进行划分。基本决策树算法相对于ID3算法和C4.5算法更简单直观,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一定的性能损失。 总的来说,决策树算法通过构建一棵树形结构来进行分类或回归任务,其中ID3算法、C4.5算法和基本决策树算法是其中的三种常见变体。每种算法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选择适合具体问题的算法可以提高算法的性能和准确性。<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机器学习算法(3)之决策树算法](https://blog.csdn.net/qq_20412595/article/details/82048795)[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100%"] [ .reference_list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