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走的时候也需要经过中间件才能达到web服务网关接口。
如图所示:
中间件可以定义五个方法,分别是:(主要的是process_request和process_response)
- process_request(self,request)
- process_response(self, request, response)
- process_template_response(self,request,response)
- process_exception(self, request, exception)
- process_view(self, request, view_func, view_args, view_kwargs)
总结: 1.请求来的时候 会经过每个中间件里面的process_request方法(从上往下) 2.如果方法里面直接返回了HttpResponse对象 那么会直接返回 不再往下执行 基于该特点就可以做访问频率限制,身份校验,权限校验
总结: 1.必须将response形参返回 因为这个形参指代的就是要返回给前端的数据 2.响应走的时候 会依次经过每一个中间件里面的process_response方法(从下往上)
在路由匹配成功执行视图函数之前 触发
当视图函数报错时 就会自动执行
1.当返回的HttpResponse对象中必须包含render属性才会触发 def index(request): print('我是index视图函数') def render(): return HttpResponse('什么鬼玩意') obj = HttpResponse('index') obj.render = render return obj
中间件的执行流程
上一部分,我们了解了中间件中的5个方法,它们的参数、返回值以及什么时候执行,现在总结一下中间件的执行流程。
请求到达中间件之后,先按照正序执行每个注册中间件的process_request方法,process_request方法返回的值是None,就依次执行,如果返回的值是HttpResponse对象,不再执行后面的process_request方法,而是执行当前对应中间件的process_response方法(注意不是掉头执行所有的process_response方法),将HttpResponse对象返回给浏览器。也就是说:如果MIDDLEWARE中注册了6个中间件,执行过程中,第3个中间件返回了一个HttpResponse对象,那么第4,5,6中间件的process_request和process_response方法都不执行,顺序执行3,2,1中间件的process_response方法。
process_request方法都执行完后,匹配路由,找到要执行的视图函数,先不执行视图函数,先执行中间件中的process_view方法,process_view方法返回None,继续按顺序执行,所有process_view方法执行完后执行视图函数。假如中间件3 的process_view方法返回了HttpResponse对象,则4,5,6的process_view以及视图函数都不执行,直接从最后一个中间件,也就是中间件6的process_response方法开始倒序执行。
process_template_response和process_exception两个方法的触发是有条件的,执行顺序也是倒序。总结所有的执行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