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内心

名人名句 露易丝.海

程序员不可不知的职业风险——蹲大牢

全脑开发

全脑开发是指利用各种开发大脑的工具,同时开发理性的左脑感性右脑,全方位开发大脑的潜能。是指根据全脑开发训练的教育理念与儿童接受教育实践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特别的教材和教具及教学体系对儿童、学生五感、六超能力和八大智能的个性化训练,全面激发左右脑潜能,开发全脑,学会使用全脑思维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 IQ(智商),EQ(情商)、MQ(道德智商)和八大智能。塑造每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完整性,促进每个人认识、情感、社会性、身体、道德、个性、意志、兴趣、态度、价值观、观念等综合的全面性的和谐的发展。

IQ (智商)

IQ脑主要负责人的学习、记忆、理解、判断和创造等,是属于能力方面的层次。

EQ (情商)

EQ脑主要掌控人的情绪及个性。一个人是否乐观、开朗、主动,都与EQ息息相关。

MQ (道德智商)

MQ脑主导一个人的人格。MQ的内容包括了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诚 实、合作、负责、勇敢、和平、忠心、礼貌、 独立、幽默等各种美德,所以称之为道德智商。人的一切思想、观念、态度都与MQ有关,有好的MQ,其人格会趋向正面、光明,具备信心、勇气和智能,这些属 于内在的表现,会影响到EQ,而EQ亦会影响到IQ,三者环环相扣。
根据全脑开发理论,一个人改变习惯分为强制、不自觉、自觉三个阶段,只要坚持到最后,建成良好的习惯是不成问题的。用到学习上,刚开始运用右脑思维和记忆觉得不大习惯,渐渐就会好转的,爱因斯坦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
 
大脑是分左右半球的,即右脑和左脑。右耳、右视野、右半身的运动和感觉的信息传输给左脑;而 左耳、 左视野、左半身的运动和知觉所捕捉到的信息,则全部输入到右脑。右脑与左半身神经系统相连,支配左半身的运动和感觉;而左脑恰恰相反,是与右半身神经系统 相连,支配右半身的运动和感觉的。也就是说左右神经系统呈交*状,大脑的左右半球各自支配相反一侧,左右脑之间由一条“管道”沟通,使左右脑协调工作,维 持大脑正常运转。
我们的左脑有理解语言的语言中枢,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抽象的、分析的、数字的思考、认识和行为,主管人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它的思维是抽象思维。所以说左脑是一个理性的脑,是工具,又叫学术脑。
右脑是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是直觉思维的中枢。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主管人的欣赏图画、自然风光、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手工技巧以及情感。右脑还具备类别认识、图形认识、空间认识、绘画认识、形象认识等能力,它的思维是 形象思维
 

 

行业分类

南怀瑾 国学在线

露易丝·海:如何爱自己

1.停止自责 2.停止让自己感到恐惧 3.耐心呵护自己 4.善待自己的心灵 5.赞美自己 6.帮助自己就是爱自己 7.爱自己的缺点 8.照顾自己的身体 9.从镜子里看自己 10.请从现在开始爱自己

 真正让企业活下去的商业模式是创造价值

一个企业经营困难,他们总是把这个困难归结为融不到资,这个实际上是把常识搞颠倒了。不是因为你融不到钱才经营不好,而是因为你经营不好才融 不到钱,这是常识。金融机构不是把钱借给一个经营困难的企业。金融机构永远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要自己送,自己把手中炭的问题解决了,银行才能给你锦上添 花,这不是常识吗?

怎样才算价值创造?   第一个标准是你能开发出市场接受的新产品和服务,你就为客户为市场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第二个价值创造的方法,你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你不能做出新产品没关系,你生产苹果产品的成本比别人低,这也叫创造价值

关于价值创造,我们经常把它和赚钱、融资、圈钱混到一起去。给大家举一个案例,前段时间P2P、金融互联网非常热闹。我问一个学生,在 做什么,他说做P2P。这两天我问学生在做什么,他说做O2O,过两天再问,他说做一个平台,我说你们怎么老做一样的事情,能不能做点不一样的事情,这就 是中国企业家的从众心理。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心理,中国国民的习惯也是一样,一窝蜂做同样的事情。

  而一窝蜂做同样的事情就谈不上创新,创新一定是独辟蹊径,一定是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那才叫创新。你做和别人一样的事情,那 叫模仿,不叫创新。现在有一个口号叫做万众创新,我觉得这个题本来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万众都去创新,那没有创新了。创新是少数人的事儿,如果大家都做了就 不是创新。

我有个学生要做P2P,我坚决制止了他,我认为P2P不创造价值,甚至很多O2O也不创造价值,什么叫O2O?就是两边都是零,中间一 个2,这就是 O2O。需求这端不着边,供给也不着边,中间幻想一个百亿市值的公司,这就是O2O,不是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要独立思考,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你在什么地 方创造价值,你在什么地方赚到钱,不要一窝蜂跟随潮流。

  为什么说P2P不创造价值,因为P2P没有解决金融的关键问题——信用问题,信用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企业申请贷款,我不敢给 他,因为他的信用风险不好把握,这是什么意思?信息不对称,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我不清楚,他自己清楚,但又不会把真实的信息告诉我。这是金融最困难的地 方,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无法判断这些潜在客户的信用风险,这是金融的实质。

  要想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P2P有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没有!P2P只是把企业和银行拉在一 起,只是把借方和贷方拉到一起,最多相当于一个婚姻介绍所,他把男女拉到一起,至于婚姻成不成,介绍所不管。他最多就是创造了一点点价值,把男士女士拉到 一起去。但是能不能成,他不知道,也不关心。

  可是我们做金融必须要关心能不能成,不是把借方、贷方拉到一起就完了,我还要关心他们能不能成,如果不能成,失败了就是坏账,就是 损失。所以,做金融虽然像婚姻介绍所,但是对它的要求比婚姻介绍所高多了,要想确保贷款成功,你要想办法降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你如果不能够在 这方面做出贡献, 你就没有创造价值,你没有创造价值,哪怕你今天赚钱再多,你也无法持续。

  为什么无法持续?因为你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连续出现坏账,出现了坏账太多了,你的平台信誉就垮掉了,你还做什么?你没法做了。很多做 P2P 的人根本不理解金融,他们不知道金融的要害是什么,搞了一个网站出去,左边拉理财投资人,右边拉资金的需求者,拉上来之后,交易两天,甚至贴点息, 热闹过了以后就垮了,因为坏账太多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高效做事的七个方法

1 、积极主动 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行动: A、培养积极主动。我能,我要。 B、你的圈子有多大。影响圈、关注圈。 挑战问题、圈子、回应。 C、采取主动。直接控制、间接控制、无法控制。
2、以终为始 第一原则:任何事都是智力和体力二次创造而成。 先规划再执行。先理论,再实践。例如:盖房子,先设计图纸,再施工。

第二原则是:自我领导。领导关注高层,思考“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

3、要事第一 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长期目标:个人奋斗目标,职责,具体任务 每周目标:职责,任务,计划 (角色,目标)

4、双赢思维     换位思考,寻找双赢机会的问题,制定双赢协议。

5、 知己知彼    移情聆听。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6、综合综效   尊重差异,办成事。

7、不断更新 止观。打磨自己,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不断学习,锻炼,螺旋提升。

 
 

这个世上有几种人

圣人(为大善) 自然而然致良知的人,既有智慧,又有无懈可击的道德的凡人。 如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诸葛亮、曾国藩、张居正等等

贤人(为善) 勉强自己而致良知的人。有时能做一些善事。应该说大部分人都是贤人。我们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同学等等。大部分人都是善人。他们一般不去做坏事,有时见到朋友或陌生人落难,还是会力所能及,在有限的条件下,帮助他们。

愚人(麻木)不肯去致良知的人。他的良知被遮蔽了,但他的良知仍然存在。如一个老人摔倒了,你帮助他起来,送医院。这个人觉得你是应该的,没有谢谢你。

恶人 不肯去致良知的人,做恶事的人。 如同一只小狗恶了,给它一些吃的,它反过来咬你一口的。如一个老人摔倒了,你帮助他起来,送医院。他不但没有谢谢你,还说要不是你,不会摔倒,冤枉你,抱怨你几句。

还如一些人为了获得名、权、利。背后使坏,踩着别人,向上爬。

大恶人 不肯去致良知的人,做大恶事的人。 如我们经常提到说白眼狼。狼恶了,你给它吃的,它还会想吃把你全吃掉。 如一个老人摔倒了,你帮助他起来,送医院。他不但没有谢谢你,还要讹诈你。 还如那些为一己私利,制造地沟油,有毒食物,污染环境,拐卖儿童的人。

 

王守仁的名言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

王 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 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 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他( 王阳明) 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 匪艰,行之惟艰’。”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 格”。”
《王阳明大传》  周月亮
心即理

宋代 陆九渊,明代 王守仁  心 学派的哲学命题。心即理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肤浅的“心”就是“理”的意思。心即理的理论基础是物我一体论,即身、心、意、知、物是浑然一体的,不可以相互独 立的存在。身的主要功能为视、听、言、动;心的主要功能为映照;身是心感知物的媒介;意就是心通过身对物的感应;感应到灵明之处便是知;物就是能够被身心 感应的事物。王阳明认为,人对外物的认知是一种本能,心的本体就是“至善”。将这种本能发挥到极致就能够心如明镜,映照万物,此时的心便是天理。所以,我 们可以从物我一体论和心体至善两个角度去理解心即理的真正含义。
在心即理的理论基础上,王阳明还提出知行合一论。知行合一论的基础上又提出本体工夫论等哲学理论。晚年,王阳明将其理论概括为“ 致良知”三个字。

 
知行合一
知行合 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 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 践方面的。中国古代 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心即理 良知与致良知 知行合一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 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 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就都是不可能的了。

他 要强调的是,这一“本心”原来是包含着最高的“天理”或者天道的,“天理”不外乎人心,天道即是人道,所以“天理”就存在于人心,天道即是我们的“本 心”。他说“心即理”,就是要我们都要明白这样一点:我们的“本心”或者本质原本就是与天道相一致的。人之所以可能是高尚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心即 理”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我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原本与天一般高明,与地一般博厚,这样我们才能够光明正大,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个人。“心即理”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立足的基点,有了这个基点,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会迷失方向;有了这个基点,我们才能够真实地把我们自己的本质表现在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心即理”的“心”,王阳明后来又将它称为“良知”。“良知”既然是“良”的,当然就是“好的”,因为它实在就是我们从天道那里所获得的“德性”。这个“良知”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并且它永远都在,不会消失的。

 

  生活当中之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之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恶言恶行恶人恶事,不是因为那些人没有“良知”,而是因为那些人不能“致良知”。

 

  所以,王阳明强调,“良知”就是我们的“本心”,就是我们的“本性”,就是我们本来圆满成就的“德性”,只有“良知”的表现与实现才是我们生命所应有的本来面貌。

所谓“致良知”,也就是要在充分意识到自己本有“良知”的前提之下,把“良知”充分地实现出来,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意识活动、语言表达、行为实践,把“良知”贯彻到我们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

  按着王阳明的观点,我 们之所以不一定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完善,不是因为事物本身有什么毛病,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灵状态有不端正。事物本身总是无所谓端正不端正的,如果我们以端 正的心态去做事,那么事情就能够做端正、做完善。心态端正的标准,就是符合我们自己本有的“良知”,“良知”就是我们自己的“定盘针”,是我们“自家的准 则”。依着这个“自家的准则”去做事,就是“致良知”。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之我的肤浅理解

1、心即理:不要让自己不舒服。

2、致良知: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

3、知行合一:心即理与致良知,说到做到。

 

终极智慧的修行门径

人生的追求有四个层面:温饱,财富,名望和权力,智慧。

人分为五种:一般人、机灵、聪明、智慧、智慧通达。

道德角度分为:恶人、愚人、贤人、圣人。

终极智慧的修行门径:就是致良知。即在心上进行修身、养性、读书、旅行、事善能。可用一个慈字表示。

两个点是 旅行|社交、事善能。

一横是 读书。两个幼字是 修身、养性。最下面是心。

根:心气达到中正平和。因致良知,便心安则理得,就会有快乐,有欢喜心。

1、修身。【行】【自省】(诚意) 例如:太极拳、大拜、跑步、打球等等。

2、养性。【知】【自省】(正心) 修心,排除杂念,少私寡欲。看淡名利,少一些物欲和私欲。例如:抄经、静坐(禅坐)、站桩(太极桩)、琴棋书画等等。

3、读书。【知】【始】(致知)【理论】学习理论。根据要做的事情,选择你学习的知识。目的:获得智力和经验,懂得事情的规律。

4、旅行|社交。【行】【成】(格物)【实践】见识山川大河和民俗风情,阅人无数,与人沟通交流。目的:行万里路。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例如: 自由旅行, 参加有意义的社交活动,拓展人脉关系等。

5、事善能。【行】【成】(格物)【实践 做一件你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目的:将事情做成。附带获得财富、名望、权力。但不要执着于物。例如:投资、事业、或某一个岗位精英、行业的专家等。

人为什么喜欢安逸享乐

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 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 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 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

超越恐惧和贪婪今日头条 老马问道

“贪婪”时“自我意识”会增强,“他性意识”会减弱。 有两种情形会引起“贪婪”,主动和富有或者进步和发展之后受到他人的尊重与追随会引起“贪婪”,呈现层层向外扩展。其“贪婪”主要突显在精神方面。被动和贫穷或者落后和衰退之后被他人关心与施舍也会引起“贪婪”,呈现层层向外索取,其“贪婪”主要突显在物质方面。前者引起的“贪婪”,“我”的范畴会随之扩大,从而使“善性”区域也随之加大。后者引起的“贪婪”,“我”的范畴不会扩大,“善性”区域也不会加大。 “恐惧”时“自我意识”会减弱,“他性意识”会增强。 有两种情形会引起“恐惧”,受到人为攻击或打击之后导致周围人冷莫或瞧不起而引起“恐惧”,呈现层层向内收缩,其“恐惧”主要突显在精神方面。受到自然界的打击或灾难之后周围人出现的恐慌情绪也会引起“恐惧”,呈现层层向内关照,其“恐惧”主要突显在物质方面。前者引起的“恐惧”,“我”的范畴会随之缩小,从而使“善性”区域也随之缩小。后者引起的“恐惧”,“我”的范畴不会缩小,“善性”区域也不会缩小。
具体到投资上,人们的投资行为主要受两种心理力量的驱动,一种是恐惧,另一种就是贪婪。贪婪与恐惧有很大的不同。恐惧,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心理现象,而贪婪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而且还是一种道德现象。在心理的意义上,贪婪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表现为自己想获得的更多,越多越好,不涉及到如何对待别人;在道德意义上的贪婪,常常涉及到贪婪者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指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贪婪与恐惧这两种心态是永远存在的。当你发现市场上遍地是金子的时候,你难免要贪婪;当你发现市场遍地哀鸿的时候,你难免会恐惧。差别只是投资者们对何为“遍地是金子”与何为“遍地是哀鸿”看法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才导致在同一个市场行情下,投资者们采取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行动。
 

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

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

循序致精 读一本书,需要带着思考去读,去理解,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做笔记。不能囫囵吞枣,盲目求快,这一点很重要,需要循序渐进,摆正心态,真正的领会作者的思想。平日懒惰之性需要改改,多动笔,勤思考,不断地总结。

 

如何变成有趣的人?

有趣是一种无功利心的闲情,闲的前提就是不穷。有趣的人必须有过一段衣食无忧的日子来培养诸如品味、格调之类的东西。手头太紧了,人就不有趣了。钱钟书比沈从文有趣太多。

有趣的人,能敏锐感知世界的变化,引起内心的涟漪。她必然先觉得这个世界有趣,自己方能有趣。

与人交流是一场探险。因为它是两个人两个世界观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可能是毁灭,也有可能是交融。发现一个有趣的人,就是发现一个新世界——是对旧世界的突破,对新世界的探索。而一个人是否有趣在于他分享你的新世界有多大。

但探险本身不是一件很舒适的事情,至少和蹲在家里比起来。探险的快感却必须在种种艰难险阻后才能享受到。

我的一个老前辈提醒过我,工作的时候,他最害怕的是舒适感。因为上坡的人不会觉得舒服,如果你觉得舒服,你就是静止的状态,你就危险。我谨遵他的教诲,努力在非常舒服的时候自己去找不适感,在非常舒服的岗位上找更难的事情,寻找让人忙碌、不安、焦虑、头疼等各种不适的事情做,当我战胜了不适感的挑战,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知道,从此我的能力又提升了一步,能让我不适的事情,越来越少。

有趣的人往往不是那个给与“绝对舒适”感的人。

那些我可以轻松胜任毫不费力完成的工作。做完后,我会觉得不错,不会太开心。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那些艰难辛苦后完成的项目。

让人念念不忘的,也是这样的人。

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或许他的世界让你感到惊讶,甚至不认同。但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你开始理解欣赏他的世界,从此你与他彼此都拥有了两个世界。

所以,首先,你要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我不喜欢被人调教,因为那人终会厌倦一个不能给他惊喜的我。

我也不喜欢操纵别人,能被我玩的团团转的人,无法拓宽我的世界。

我喜欢,互相玩。

为什么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同时也会极度自傲?这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

一旦爱是有条件的,就制造了分裂。 要爱自己,接受自己

人心的形状中间有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欲望,人一辈子都在试图填满这个缺口,但从来都没有人填好过。自卑来自于欲望,自卑的人一定会一直认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那么他就要努力的去填补这个缺口,如果一个人心胸坦荡,活的很洒脱的话是不会自卑的,一个悉悉索索的人才会自卑,因为他想比别人强,当时又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只能伪装成那样,所以越自卑的人越自傲,越自卑的人越自负,反过来也是如此,因为心中的那个缺口永远都填不满。

 贫穷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吗?
贫穷能带来什么呢?
勤劳节俭,未雨绸缪,精打细算,吃苦耐劳……这些吗?不,对我而言,贫穷带来的是弊大于利的。小气,浅陋,无知,愚昧,孤傲,过分强调的自尊心,极度敏感的玻璃心,因早慧而习得的市井俗气,过早地对金钱过分甚至扭曲的崇拜,还有深入骨髓的自卑感,那是无论用多昂贵的化妆品,拎多大牌的包包,穿多华美的衣服,也包裹不了隐藏不了的,它们会伴随你的一生。
好了,说到这就太负面了。

自卑的本质是瞧不起别人 百科

自卑者的攻击多半是在其内心里完成的。在面对一个他假想的竞争对手时,攻击性自动发射。如果对手显得比自己强大,攻击性就很快180度大转弯而朝向自己,便出现了自卑者都有的内心世界:自责、压抑、焦虑或者恐惧。这个复杂而迅速的过程,自卑者本人和旁人通常都察觉不到。

表面看来,自卑是瞧不起自己。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把自己跟别人比较之后而瞧不起别人,那也就同时不会有在比较之后的瞧不起自己。换句话说,没有攻击别人或者瞧不起别人,也就不会有技不如人的结果和失败后的自卑了。

 

http://www.shixiu.net/nanshi/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dqxu/p/5776820.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