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称谓大全(4)农具与工具、度量衡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名目繁多,称谓怪癖。其定名许多来自宋代的《考古图》、《博古图》,而这两部书的定名原则是“名从主人”,即看器物上的自名。王国维说:“皆古器自载其名而宋人因此名之者也。”因此,许多文字都是2000年以前的铭文。
目前,对古代青铜器一般按用途划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12大类。下面介绍常见的前2类。
农具与工具
1. 青铜锸
锸是掘土的工具,作用类似于铁锹。也有学者认为,锸只是套在木制工具顶端的铜刃部,套在哪类木质器具上就应归属哪类工具。

商代云纹铜锸
2. 青铜凿
凿是在木料上凿孔或挖糟用的工具,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开始使用。

商代圆口铜凿

商代平口凿
3. 青铜铲
铲是铲土、耕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但并非只有农具的功用。青铜铲是从新石器时代的石铲和骨铲发展而来的。

商代溜肩铜铲
4. 青铜锥
铜锥可能为镂刻工具或铸造金属时的辅助工具。上段尖细,可插入木柄中。

商代三棱铜锥
5. 青铜犁
青铜犁铧是从新石器时代的石犁发展而来。金属犁铧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牛耕的使用。有人认为,此犁铧说明青铜犁铧商代中期就已出现另一派学者则抱怀疑态度,认为这两件器物可能只是三角锸形铜件。

商代三角青铜犁

商代三角青铜犁
6. 青铜戕
斨(qiāng)是方孔的斧子,即后世所称的锛,不仅可以用来砍凿树木,还可以用来挖掘植物块根和作战对敌

青铜戕
7. 青铜耒耜锸銍
锸(chā),铁锹,掘土工具;耒(lěi),古代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可看作犁的前身;耜(sì),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铁锹和铧,木、金属制;铚 (zhì),古代短镰刀。

商代青铜耒、耜、锸、銍
8. 青铜鐝镰修刀
钁/鐝(jué),一种形似镐的刨土农具。

商代青铜钁、修刀、手斧
9. 青铜斧、溜肩铲

商代青铜斧、溜肩铲
10. 青铜刀、青铜镰

商代青铜刀、青铜镰
度量衡器
中国古代对度量衡的使用,有着极悠久的历史,从古史传说中的一些材料看,可能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由于奴隶制和封建经济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度量衡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1、尺
最早的尺多用木、骨和象牙制成。因木、骨容易腐朽,保存到后世的很少。现在保存下来最早的尺子是河南安阳出土的几件象牙尺,尺上都有刻度,正面刻十寸,每寸刻十分。
目前所见最早的铜尺是战国时期的。
例如:现藏于南京大学的1931年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铜尺,正背两面无刻度,仅在一侧刻10寸,第一寸刻11格,其余9寸不再刻小格。但在5寸位置刻有交午线。锯实测尺长23.1厘米,宽17厘米,厚0.4厘米。

北宋錾花青铜尺
2、量
量东西的器皿,如同后来的升、斗。战国以前这种计算体积的量器多用陶或木料制成,战国后开始大量地用铜制作量器,流传下来的很多都是当时国家颁布的标准量器。如传世的商鞅方升,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器作长方形,有柄,实测容量201毫升。三件有名的陈纯釜、子禾子釜和左关锹都是齐国官定量器。陈纯釜和子禾子釜作长圆罐形,有二耳:左关锹作椭圆形。齐国量制单位为升、豆、区、釜、钟。新莽始建国元年颁发的标准量器新嘉量有斛hu、斗、升、合、龠yue五种单位,器作圆形,在各部分外面分别有刻铭,说明量值及其计算方法。经实测并据各部分刻铭计算,嘉量一斛近20000毫升,一斗为2000毫升,一升为200毫升,一合为20毫升,一龠为10毫升。新嘉量制作准确,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在文物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很多铜量器。

秦始皇二六年诏椭量

新莽嘉量

秦始皇诏方升

始建国元年方斗年方斗
3、权
古代量重量所用。多为铜或铁制,相当于后世的砝码和秤砣。现存最早的铜权是战国时期的,尤以秦国与楚国出土最多,秦的许多铜权上都附有始皇诏和二世诏,形制多做成覆盂状圆形,很像今天的馒首。

西汉官累铜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 大騩九斤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