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情绪识别 第一次迭代总结

思考总结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 我们软件很明确的定义为,在给定图片或者一定的图片序列(包括视频)的情况下,对输入结果的情绪种类进行判定并给出各种情绪的期望值。
    • 典型用户:算法研究人员,心理/教育从业人员,安保人员等
    • 典型场景:教室课堂等
  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 原计划功能:通过图片、视频获取情绪信息表/曲线图。
    • 实现情况:
      • 功能已能实现,正确率仍然需要提高。在同数据集的测试上能达到90%正确率,在跨数据集的测试上能达到50%左右正确率,在随机图片的测试正确率会稍微更低一点。
    • 交付和用户:软件功能基本实现,已做好用户界面,可以基本满足用户使用需要。
  3.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 暂未投入使用,用户实际接受成度未知
    • 整体算法基本实现,当然离目标更近了
  4.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从最开始就应该分模块分功能写,而不是先用很乱的、面向过程的结构整体实现一下试试看,再换成面向对象的思路。

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 有,整体也基本按照计划进行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 计划阶段讨论都很顺利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 团队整体项目推进很顺利,alpha版本的计划都悉数完成了
  4.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 最开始就应该按一个个类一个个模块写好注释规规矩矩地写,不然到最后再次分块再次写注释会感到非常繁琐。
  5.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 没有,大家遵循的代码规范等都不大统一,需要经过修改后才能合并。
  6.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 主要意外是到验收前一两个星期在测试数据上的正确率仍然相当低(15%左右)
    • 因为没有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有一个特别系统的了解,只用其在MNIST数据集上训练过,没有迁移到其他任意的图片上,从而导致很多地方没考虑到
  7.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 有缓冲区:即使算法方面正确率较低,其他部分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仍然能有可以交付的软件成品。算法优化可以留到第二次迭代。
    • 有用。
  8.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 不会有太大的修改
  9.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制定计划还是相当必要的,可以让你知道你这一周的任务有哪些,又需要去学习哪些知识,要写出能完成什么功能的代码。

资源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 有,时间不算紧张,其余学术问题可以看国外论文和请教指导老师。
  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 时间主要是按任务量估计
    • 精度尚可
  3.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 人力资源足够,硬件虽然不太好(NVIDIA 1050的显卡),但也能在GPU版的Tensorflow上较快地进行训练。
  • 此项目没有太多UI界面,并不需要很多的美工设计和文案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 没有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遇到困难上还是要多利用手上资源,多去找老师而不是自己埋头苦干。

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 基本上都是一个寝室的,想不知道都难
  2.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 显然最关键的神经网络设计与训练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之后的UI设计,进一步提高正确率推迟一下也是可以的
  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 难以界定,还需要不断测试
  4.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 没有提前制定应急计划,但有变更时会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
  5.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 大家对于意外的发生能做出迅速的反应
  6.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一开始就要确定好整体的计划,尽量避免变更

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 整个模式的设计是在项目初期一起商定的
  2.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 没有
  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 我写的每一个类或模块都附上了主函数测试类的功能,这对于测试类或模块的功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4.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 文档更加丰富了
  5.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 神经网络训练部分Bug最多,因为对输入图片数据的预处理(如维度)等出现了一些疏忽
    • 还没有发布
    • 一开始只以为是神经网络设计的问题造成的Bug,而没从数据预处理的方向去想
  6.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 严格按照Python的命名规范

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 暂时没有详细的测试计划
    • 因为该项目属于那种需要一边修改代码(调参)一边测试的项目
  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 通过了第一次迭代的验收
  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 写了一些简单的脚本程序协助测试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 现在还没有具体用户,也就没有什么所谓跟踪了~
  5.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 没有发布
  6.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项目实现过程本身就要夹杂一系列的不间断的测试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 团队角色确定,以尊重个人意愿为首要因素,并考虑时间精力等方面
  2.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 查询资料,互相协助完成

总结

    1.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 属于CMMI一级,完成级
    2.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 磨合和规范都基本完成,接下来是创造
    3.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 整个项目的基本雏形已经完成,只需要进一步添砖加瓦
    4.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 美化界面
      • 提高识别正确率
      • 完善功能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adenza/p/10092863.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