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杨栋_《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建设》——论文

在教育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对如何轻松教会学生知识感到头疼,尤其是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大脑里没有学习的概念,作业强迫做,而且有些还是为了应付差事而乱做,这是为什么呢?本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作业量大;二是作业次数频繁。记得我孩子读小学时,有些题目做了七八遍还要做,我给孩子说会做的就不要做了,只做模糊的题目就行了,可孩子说这是老师要求做的,说是为了巩固,这都是分等惹的祸。其实学生学习知识,如果会的就永远会了,要积累的是那不懂的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这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既做得少,成绩又能脱颖而出呢?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找到了一条捷径——应用改错本。2016年12月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刘茗教授给我们讲座讲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时,其中一条是“不要小看改错本,必须充分利用改错本。”此时的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因为我一直都在要求学生利用改错本,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现在想来,主要原因是不会应用,我的改错本只是为了改错,为了积累,可在学生的脑海中,要把错的改正过来,应该是印象深刻了才能改正,才能真正记住。

为此,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呢?通过最近学习了国家公务员公需科考试的大数据的应用以后,我忽然茅塞顿开,大数据的作用那么大,我们做不了大数据,但我们可以做小数据呀!正如全国十大金口才之一的周士渊老师在讲《习惯学》的其中一条就是习惯养成的三字诀——易、少、小。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应用改错本这个小习惯作眼。

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我深受启发,我对学生应用改错本进行初步研究,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从小数据入手。首先,一个单元结束后收集学生的错误知识点,然后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找出错因,挖掘错误知识之间的联系。我是语文教师,我主要研究语文,所以,学生的错误大概可以分成:字、词、句、段、章五类,要求学生准备不同的改错本,分别记下不同的错误知识。如字词类,教师先将学生错误的字词作为数据资源库,找出错因,看看学生是对哪个类型结构、或者偏旁、或者从分类的错字较多,这样可以分类统计,然后进行归纳总结,针对错误再找出行之有效的教法。例如:一、错误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分析,分析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和再提高的过程,这样学生对字的认识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运用更灵活。二、老师再要求学生把特易错的字结合课文内容变成一个个小故事,这样,呆板的字就变活了,学生肯定容易记住。然后再把单元与单元之间联系起来逐于归类处理,到最后学生对字的认识就会形成一个知识链数据库。

其他知识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必须强调的是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有根据的数字,最精确的事实,是深入挖掘的语言和载体,所以教师收集的数据必须是学生真实的错误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再找出教法,教会学生正确知识点,这样收集的数据才有用。

专家在讲大数据时谈到:数据可以说明过去,也可以驱动今天,更可以决定未来。是的,当我们在收集学生错字的资源库里找到了学生的错因,再根据错因找到了一条条的教学规律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规律装订成册,作为校本教材来使用,这不就是利用国家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吗?如果老师把这些规律掌握了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教学,学生一旦都会了,还可能布置很多作业(如反复抄写生词)吗?还会把考试当作枷锁吗?

这样一来,我们今后的教学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容易。因此,我决定在大数据时代做个小数据——对学生改错本进行数据统计再研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