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2文件系统的运行—superblock/inode/block

鸟哥私房菜书上内容:

 

superblock:记录此 filesystem 的整体信息,包括inode/block的总量、使用量、剩余量, 以及文件系统的格式与相关信息等;
inode:记录文件的属性,一个文件占用一个inode,同时记录此文件的数据所在的 block 号码;
block:实际记录文件的内容,若文件太大时,会占用多个 block 。

 

每个 inode 与 block 都有编号,而每个文件都会占用一个 inode ,inode 内则有文件数据放置的 block 号码。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如果能够找到文件的 inode 的话,那么自然就会知道这个文件所放置数据的 block 号码, 当然也就能够读出该文件的实际数据了。

 

------------------------------------------------------------------------------------------------------

详解:

在标准的 Linux 文件系统 Ext2 中,所支持的 block 大小有 1K, 2K 及 4K 三种

Ext2 文件系统的 block 基本限制如下:
原则上,block 的大小与数量在格式化完就不能够再改变了(除非重新格式化);
每个 block 内最多只能够放置一个文件的数据;
承上,如果文件大于 block 的大小,则一个文件会占用多个 block 数量;
承上,若文件小于 block ,则该 block 的剩余容量就不能够再被使用了(磁盘空间会浪费)。

 

 

inode 记录的文件数据至少有下面这些:
该文件的存取模式(read/write/excute);
该文件的拥有者与群组(owner/group);
该文件的容量;
该文件创建或状态改变的时间(ctime);
最近一次的读取时间(atime);
最近修改的时间(mtime);
定义文件特性的旗标(flag),如 SetUID...;
该文件真正内容的指向 (pointer);
inode 的数量与大小也是在格式化时就已经固定了,除此之外 inode 还有些什么特色呢?
每个 inode 大小均固定为 128 Bytes (新的 ext4 与 xfs 可设置到 256 Bytes);
每个文件都仅会占用一个 inode 而已;
承上,因此文件系统能够创建的文件数量与 inode 的数量有关;
系统读取文件时需要先找到 inode,并分析 inode 所记录的权限与使用者是否符合,若符合才能够开始实际读取 block 的内
容。

 

 

 Superblock他记录的信息主要有:

block 与 inode 的总量;
未使用与已使用的 inode / block 数量;
block 与 inode 的大小 (block 为 1, 2, 4K,inode 为 128Bytes 或 256Bytes);
filesystem 的挂载时间、最近一次写入数据的时间、最近一次检验磁盘 (fsck) 的时间等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
一个 valid bit 数值,若此文件系统已被挂载,则 valid bit 为 0 ,若未被挂载,则 valid bit 为 1 。

 

 

linux标准的文件系统是ext2。ext3/ext4是在ext2上增加了日志功能。

 

现在用xfs代替ext4,原因:

1.ext4格式化超级慢,因为用的是预先规划出所有的 inode/block/meta data 等数据,未来系统可以直接取用, 不需要再进行动态配置的作法。

2.虚拟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作为虚拟化磁盘来源的巨型文件 (单一文件好几个 GB 以上!) 也就越来越常见了。 这种巨型文件在处理上需要考虑到性能问题。

CentOS 7.x 拿xfs当默认的文件系统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dayanjing/p/10025430.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ext4是一种现代的Linux文件系统,它是ext3文件系统的后继者。它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支持更大的文件系统和更大的文件。 ext4文件系统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引导块(boot block):包含引导程序和文件系统元数据,用于引导系统。 2. 超级块(superblock):包含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例如文件系统大小、块大小、inode数量等。每个文件系统只有一个超级块。 3. 块组描述符表(block group descriptor table):包含有关块组的元数据,例如块组的大小、inode表的位置、数据块位图的位置等。 4. inode表(inode table):存储所有文件和目录的元数据,包括文件的所有者、权限、访问时间、修改时间、创建时间等。 5. 数据块位图(data block bitmap):用于跟踪哪些数据块已经分配给文件或目录。 6. inode位图(inode bitmap):用于跟踪哪些inode已经分配给文件或目录。 7. 数据块(data blocks):存储实际的文件和目录数据。 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ext4文件系统。每个文件和目录都有一个对应的inode,inode存储了文件或目录的元数据,包括文件大小、访问权限、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等。数据块存储实际的文件或目录数据,它们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数据块位图和inode位图用于跟踪哪些块和inode已经被分配。块组描述符表包含有关块组的元数据,例如块组的大小、inode表的位置、数据块位图的位置等。超级块包含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例如文件系统大小、块大小、inode数量等。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