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滤波器,此前也有曾探讨过,不过从基站滤波器角度来看这个,还是太不专业了,所以暂时不太敢造次分享有深度的内容。
声学滤波器第一个难以规避的问题,就是专利问题,很多产品国内的新兴厂家,可能也能做,但是产品用在终端客户,现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无论华为小米还是OPVO,都还是要考虑专利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没有彻底解决专利风险前,轻易没法去用。
第二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大部分新兴厂家只是做好了某几款产品,很难达到全系列开发,在通信制式升级和频段增加的情况下,高一级的通信系统要向下兼容,频段数量的增加,要实现5G+4G全球通,5G手机的滤波器需求增至90个以上。国内好多厂家,无论是做BAW,SAW还是FBAR的厂家,很难一下子开发配齐全频段,就如同当年在微波ODU侧,从7G到42G都有需求,只是开发某几个频段产品的厂家没法满足大厂的需求,所以大厂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全频段开发,这需要不少的开发投入。
第三个尴尬的问题是,国外厂家经过这么多年经营,产品单价已经非常低了,根据此前的相关报告,声学器件在终端价值如下,10美金:

声学器件价值10美元,考虑到单个终端用到了70个甚至更多的声学器件,单个声学器件的单价平均折合人民币不到1RMB,但是声学滤波器设计,流片,封装,这个投资不是一般的制造业投资,如果前期的定价考虑这个成本回收,那么国产厂家声学器件单价将远远高于海外厂家单价,这样根本无法推广,因此在产品定价这方面需要合理斟酌。原则上肯定是在保证性能前提下价格低于现有海外器件厂家。第四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可靠性谁来验证?大厂要考虑品牌效应,国内厂家从事这个周期较短,企业历史短,未来能否长远持续发展,产品批量使用可靠性没有先例,所以就成了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当下可能只能选择国内的边缘小众品牌来验证,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去打开市场。
第五个算是个利好,根据最新Qorvo公司公开的信息:
目前小型化的声学滤波器主要还是应用于移动手机端,声学滤波器一直想致力于基站领域,目前,我们看到5W或者10W输出能力的声学滤波器正在开发中。未来,可能会在5G的小基站里面,导入声学工艺的滤波器。随着声学滤波器的工艺改进和功率输出能力增强,除了5G手机领域,传统使用的SAW或者BAW,可以运用到5G宏基站或者小基站里面。虽然,目前5G宏基站主要使用腔体滤波器或者是陶瓷滤波器,未来,声学滤波器将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针对这一块的应用,笔者和行内的一些朋友也做了些交流,当下在小基站方面确实有导入声学滤波器的规划,性能上小基站功率要求没那么高,成本上相比较金属滤波器或者当下的陶瓷滤波器,声学滤波器的成本优势实在是太明显,所以这个方向近期可能会被落实,也是国产厂家的机会切入点。
文章部分内容引用网络,分享仅为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这里是中科聚智,聚焦5G+智能制造的公众号,感谢您的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