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衡器是个非常好的东西,它可以补偿播放设备的不足,也可以调整你喜好的音色。均衡器的作用是将音频信号的特定频段进行人为的放大或者缩小(专业术语叫增益调节),使这些频段的声音变大或减小。一般分为音源端调整和功放输出端调整两种情况。
功放端:一般功放端的均衡调节是旋钮式的,有一个或两个,通俗叫法是高低音调节旋钮。一个旋钮的高低音调节有较大缺陷,低音增加,高音就就减小,反之亦然。两个旋钮的高低音可以分别调节,调节高低音时不会相互影响。下图是一个旋钮式高低音调节后频响曲线的草图。

可以看出,双旋钮的调节模式比单旋钮的好得多,虽然双旋扭的看起来还不错,用起来也方便,但总体来说,旋钮式调节有两大缺陷:
一.它所调节的频率范围是设计者预设的范围,你只能大概凭听感模糊调节。
二.一般是通过电路调节,调节时对临近频段会有较大影响。
所以,本人建议用音源端均衡器调节。 音源端均衡器有硬件和软件两种实现手段,调节的方法一样。软件均衡器调节通过算法非常精确的调节数字音频信号,而且不要钱,对于回放音乐来说,本人推荐播放器软件自带的均衡器调节。
以下纯属个人经验和观点供大家参考,不作为专业论述。
一.均衡器在在哪里?我们的手机或电脑中的音乐播放软件一般都会有均衡器调节,如果没有就换一个播放器软件。
二.均衡器界面,如下图所示:

这么多推子,每个推子对应相应的频率范围,如果你想增减这个频率范围的响度,就将推子上下移动即可。
三.调整时建议一次步进2-3dB 的范围细微调整,同时验证效果,不够再调。
四.低频增益调大时会大幅增加输出功率(音频的绝大部分能量集中在低频),因此当低频增益较大时,总音量需要降低,否则功放或喇叭会过载导致发出噪音。
五.怎么补偿你的播放设备。
到手的播放设备,总是会觉得有些不足,比如觉得低音轰头,或者低音不够,或者高音刺耳或者太暗淡等。一般的音乐播放软件都会有个音乐示波器或者叫频谱器的东东,可以将你正在播放的音乐的频谱实时显示出来,通过实时频谱观察你播放的音乐特点,再来对比你播放设备是否和音乐的特点相符,如果不相符,调整均衡器,再验证是否相符。
比如在69HZ 有很高的高峰,而播放设备感觉没有重重的低频,那么你将均衡器最解决69HZ的频段调高直到感觉低音不错,以此类推。

我们多找几首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曲子,通过观察音乐的频段,对比实际输出声音调节好均衡器直到满意,再将这个均衡器调节方案存下来,那么这个就是你的补偿方案了。
均衡器可以有限补偿播放设备的不足,请记住只是“有限”,你只是让播放设备发挥的更好而已。
对于用均衡器调节自己喜好的音色,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这些内容来源于百度。
1. 63Hz、80Hz、100Hz这三个频率决定了音源的丰满度,一般不要做大的提升和衰减。
2. 125Hz、160Hz、200Hz、250Hz这四个点决定了音源的力度和结实度,提升太多声音生硬,衰减太多则声音模糊、发虚,因此这几个点在低频段最为关键。
3.整个低频段需要着重注意一点的就是低音部分增加3个dB,功放的负载就增加了一倍,所以调节时候一定要慎重,既要注重音色,又要兼顾声场,还要兼顾功放和喇叭的承受力。
4.315Hz、400Hz、500Hz、630Hz、800Hz、这五个频率影响着声音的力度和圆润度,这一段频率一般很少提升。 比如315Hz—500Hz段提升太多时,声音就会变得像从井底发出来一样;对630Hz和800Hz 段提升太多时,音质就会变得像电话里的声音一样。
5.1kHz、1.25kHz、1.6kHz 、2kHz、2.5kHz这五个频点影响着声音的明亮度,这几个频率是人耳听觉最灵敏的,因此对整体的音色影响也最大,有时在这一段频率内稍微提升或衰减1、2个dB,都会改变整体的听音感觉。整个中频段也是声反馈最容易产生的频率范围,因此对中频段频率点的调整时要非常灵活、仔细。
6.各种音源的多次泛音及色彩感和穿透力集中在高频段, 这一段调整的重点是注意各种音源的泛音部分及色彩感和穿透力。
具体操作上:3.15kHz、4kHz、5kHz、6.3kHz是高音段的主要部分,这些频点如果提升过度,声音容易产生毛刺感或产生高音声反馈,衰减过度声音会显得呆板,没有磁性,没有活力。因此要小心、仔细操作。8kHz、10kHz、12.5kHz这三个点影响声音的层次感和色彩。
最后,多调调,多听听,就会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了,你会发现,原来你的音响设备还是可以发挥的更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