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是建筑施工的先行工作,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土方工程施工应根据现场情况、施工条件、质量与工期要求,拟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达到基坑安全、保护环境和方便施工的目的。
现阶段,土方工程很多内容由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施工总承包单位主要与专业承包单位做好施工方案制定,并实施安全、质量、工期和环境保护等控制与管理。
1.土的主要工程性质有哪些?
土有多种工程性质,对其施工方法选择和工程量大小有直接影响。
(1)土的可松性
自然状态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土的可松性程度用可松性系数来表示,计算开挖后松散的土方体积、调配和回填取土量时应考虑土的可松性。
(2)土的渗透性
土体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会透过土体而运动,这种土体被水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用渗透性系数表示。
当基坑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会渗流入基坑,需采取排水或降水措施以保证土方施工条件。
(3)土的密度和干密度
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密度,用表示,土的干密度指单位体积固体颗粒的质量。
土的干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可作为填土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
(4)土的含水量
土的含水量指土中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用表示。
土的含水量对土方、填土方法选择与土方边坡稳定有直接的影响。
2.土方工程量计算有什么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是确定施工费用的基础,其内容一般包括场地平整和基坑(槽)土方量计算。
对场地平整,有断面法和常用的方格网法计算。
挖、填土方平衡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步骤有:根据角点天然地面标高—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确定角点设计标高—计算角点施工高度、绘制零线—确定方格类型,计算方格开挖或回填土方量—汇总得出挖、填土方量。
基坑(槽)土方量计算建立在基坑(槽)几何形状尺寸确定的基础上,基坑可以按拟柱体计算,线型的基槽可以分段计算汇总。
3.什么是地下水控制?
地下水控制是在基坑工程中,为了确保基坑工程顺利实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的排水、降水、隔水和回灌等措施。基础施工过程中,通常都需采取集水明排的施工措施,当涉及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土层时,无论有无支护结构,均需进行降水,甚至采用地下水回灌等地下水控制措施。降水的作用是防止基坑边坡和基底的渗水,保持坑底干燥,便于基础施工,同时减少土体含水量便于土方开挖与运输,提高土体强度,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由于各地区区域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施工工艺水平的高低不一,所以降水施工方案的选择应遵循参考地区成熟相关工程经验的原则。基坑开挖前,应制定完整、可靠的基坑降水设计方案,根据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降水设计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原则上应保证基坑降水不对基坑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1)集水明排
集水明排又称集水坑降水,是结合场地地表排水系统进行基坑排水沟和集水井设置。排水沟可采用砖砌砂浆抹面,也可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基坑四周每隔30m~40m宜设一个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坡度宜控制在1‰~2‰,流向集水井,排水系统应通过沉淀系统后排入市政管线。
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m~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为防止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导致基坑边部变形增大,靠近基坑边部的排水沟和集水井应与基坑边部保持一定距离。
(2)降水
降水是为防止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采用抽水井降低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方法。常用的有小直径抽水井,如轻型(真空)井点、喷射井点,和抽汲地下水的大直径抽水井即降水管井等。
土方工程施工前,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施工时应根据基坑工程的不同工况制订降水运行方案,确定不同开挖深度下应开启的井数和开启顺序,使地下水位始终处于安全的深度,且应将降水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当环境条件复杂、降水引起基坑外地面沉降量大于环境控制标准时,可采取控制降水幅度、人工地下水回灌或其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轻型井点成孔施工可采用水冲法或钻孔法。轻型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点管直径宜为38mm~55mm,井点管水平间距宜为0.8m~1.6m(可根据不同土质和预降水时间确定)。
2)成孔孔径不宜小于300mm,成孔深度应大于滤管底端埋深0.5m。
3)滤料应回填密实,滤料回填顶面与地面高差不宜小于1.0m,滤料顶面至地面之间,应采用黏土封填密实。
4)井点呈环圈状布置时,总管应在抽汲设备对面处断开,采用多套井点设备时,各套总管之间宜装设阀门隔开。
5)一台机组携带的总管最大长度,真空泵不宜大于100m,射流泵不宜大于80m,每根井管长度宜为6m~9m。
6)每套井点设置完毕后,应进行试抽水,检查管路连接处以及每根井点管周围的密封质量。
喷射井点成孔施工采用钻孔法。喷射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点管直径宜为75mm~100mm,井点管水平间距宜为2.0m~4.0m(可根据不同土质和预降水时间确定);
2)成孔孔径不应小于400mm,成孔深度应大于滤管底端埋深1.0m;
3)每套喷射井点的井点数不宜大于30根,总管直径不宜小于150mm,总长不宜大于60m,多套井点呈环圈布置时各套进水总管之间宜用阀门隔开,每套井点应自成系统;
4)喷射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不应有漏气或翻砂冒水现象,工作水应保持洁净,在降水过程中应视水质浑浊程度及时更换。
管井一般由井口、井管、过滤器及沉淀管四个部分组成。井管可用金属材料(如钢管、铸铁管、钢筋笼管等)或非金属材料(如塑料管、水泥管等)。管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管外径不宜小于200mm,且应大于抽水泵体最大外径50mm以上,成孔孔径不应小于650mm;
2)井管安装应准确到位,不得损坏过滤结构,井管连接应确保完整无隙,避免井管脱落或渗漏,应保证井管周围填砾厚度基本一致,过滤器应刷洗干净,过滤器缝隙应均匀;
3)抽水泵应安装稳固,泵轴应垂直。
管井封井时间和措施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基础底板浇筑前已停止降水的管井,浇筑底板前可将井管切割至垫层面附近,井管内采用黏性土或混凝土充填密实。
2)基础底板浇筑前后仍需保留并持续降水的管井,应采取专门的封井措施。
(3)截水
截(止)水帷幕是用于阻隔或减少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和控制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幕墙状竖向截水体。
基坑工程截水措施可采用双轴或三轴水泥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注浆、地下连续墙、钢板桩等,对于特种工程,可采用地层冻结技术(冻结法)阻隔地下水。
截水帷幕应连续,截水桩的垂直度、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尺寸应保证深层截水帷幕的连续、截水可靠。截水帷幕自身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变形的要求。截水帷幕插入深度设计首先应满足基坑开挖后地基土抗渗流(或抗管涌)稳定性的要求,还应满足不同降水施工工艺的要求,如轻型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
(4)回灌
当基坑外地下水位降幅较大、基坑周围存在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宜采用地下水人工回灌措施。回灌可以消除或减轻由于水位降低后形成的降水漏斗而引起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影响。回灌措施包括回灌井、回灌砂井、回灌砂沟和水位观测井等。回灌砂井、回灌砂沟一般用于浅层潜水回灌,回灌井用于承压水回灌。
回灌水源应采用洁净的水或利用同一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不得污染地下水资源。回灌时根据水位动态变化调节回灌水量,不能使水位压力过大,防止因水位抬升过高而对基坑产生负面效应。
4.什么是边坡坡度与边坡稳定?
放坡开挖是将土壁做成一定坡度的边坡来保持坑壁土体稳定,该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在基坑及周边环境允许时应优先采用。
土方边坡可做成直线形、折线形和台阶形。土方边坡的大小,应根据土质条件、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地下水位、排水情况、施工方法、边坡留置时间、边坡上部荷载情况及相邻建筑物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土方边坡坡度以其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与其边坡底宽之比来表示。
土方边坡的稳定,取决于土体的剪应力及抗剪强度。在边坡使用过程中,如果外界因素引起土体剪应力的增加或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就会降低,甚至坍塌破坏。因此土方施工除正确留置边坡,在使用过程中还应进行护坡,防止水体渗入、冲刷边坡,禁止坡顶荷载超载。在雨季施工中更应注意检查边坡的稳定性。
5.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基坑支护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取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在支护体系保护下开挖土方称为有支护开挖,这是目前深基坑开挖的主要形式。
基坑支护首先应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其次是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基坑支护工程具有临时性、技术综合性、不确定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是一个系统工程。
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坑勘测,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基坑土方的开挖和运输,控制地下水位,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工程监测和环境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