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网络》到豆瓣评分,这些都是用户评分的表现。文章介绍了用户评分算法的体系,并以豆瓣评分为例,展开了详细说明,包含贝叶斯公式和威尔逊区间法,与大家分享。

开一个新的系列:评分算法,先讲用户评分。
从下图的电影《社交网络》开始讲起,玻璃上的公式是ELO排名算法,可以将比较打分的结果量化为分数,为女生打分,这种算法目前主要应用在对战类游戏的排序中。这个算法我们不展开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络搜相关资料。

我先给评分算法一个简单的定义:评分算法就是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计算,量化评估某一类主体,从而实现对这一类主体的评价、考核和管理。在前面提到的例子中,被打分的主题就是大学女生的相貌,数据就是用户的打分。
在当前互联网中,产品连接着用户、商品、内容、服务、服务者,每一类主体都有着大量数据,评分方便其他角色对这些主体进行统一评估。与此同时,配送员、司机、教师、客服、销售这样的角色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分配,利用评分将这些角色的表现量化和可视化,也有利于对这些角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