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种植的科学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指南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西瓜的测土配方施肥》是一份农业技术资料,系统讲解西瓜种植中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环节。内容涉及土壤养分分析、肥料种类与施用、配方施肥原则、施肥技术、环境与经济效益、实践案例以及问题解决策略。资料旨在提供科学管理方式,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西瓜的测土配方施肥.rar

1. 测土分析技术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测土分析技术是确保土壤养分充足、维持土壤健康的关键方法。通过对土壤的测试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评价土壤肥力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1 土壤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在进行测土分析前,首先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一般按照“S”形或“Z”形路线进行多点采样,确保样品能真实反映田块的土壤情况。采集的土壤样本应该分别装袋,并在标签上注明采集地点、时间和深度等信息。样本采集后应妥善保存,在干燥、避光、通风处存放,以防止样品变质。

1.2 常见土壤参数测试

测土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参数的测定: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水平和微量元素。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对土壤肥力进行一个全面评估,进而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

  • pH值 :反映土壤的酸碱性,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间接影响肥料的使用效率。
  • 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直接影响土壤的结构、通气性以及保水保肥能力。
  • 氮磷钾含量 :三种主要的植物营养素,对植物生长有着决定性作用。
  • 微量元素 :虽然需要量少,但对于植物健康至关重要。

以上这些参数测试之后,将为制定土壤改良方案或肥料施用计划提供依据。下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肥料种类及其特性,以及如何根据土壤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肥料。

2. 肥料种类和特性

肥料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使用肥料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肥料的应用,本章节将对不同肥料的种类和特性进行深入分析。

2.1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

2.1.1 有机肥料的分类及作用

有机肥料指的是那些来源于动物或植物的自然物质,经过一定的处理(如堆肥、发酵等)后直接施用于土壤。它们富含有机物、微生物和一定量的植物养分,如氮、磷、钾等。

有机肥料的分类主要有:

  • 动物粪便 :包括牛粪、羊粪、鸡粪等。这些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 植物残体 :如秸秆、草木灰、绿肥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少量的养分,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 商品有机肥料 :经过工业加工的有机物料,通常包括堆肥、沤肥、泥炭等。

有机肥料的作用:

  • 改善土壤结构 :有机质的增加可以改善土壤的孔隙度,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 促进微生物活性 :有机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参与土壤中养分的循环,提高养分的有效性。
  • 提供微量元素 :除了主要的营养元素,有机肥料还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2.1.2 无机肥料的特点及使用

无机肥料,又称为化学肥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肥料,它们含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无机肥料的特点是含量高、肥效快,但过量使用容易导致土壤退化。

无机肥料的种类主要包括:

  • 氮肥 :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素。
  • 磷肥 :如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提供磷元素,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 钾肥 :如氯化钾、硫酸钾等,提供钾元素,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

无机肥料的使用:

  • 注意平衡施肥 :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避免单一养分过剩或缺乏。
  • 避免过量施用 :过量施用无机肥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注意施肥时间 :一般在作物生长的高峰期或者基肥施用时使用。

2.2 微量元素肥料的效能

2.2.1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虽然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不大,但它们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补充土壤中可能缺失的铁、锰、硼、锌、铜、钼等元素。

2.2.2 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和选择

  • 螯合态微量元素肥料 :如螯合铁、螯合锌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率。
  • 微量元素复合肥料 :将几种微量元素复配到一起,方便农作物吸收。
  • 微量元素叶面肥 :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直接补充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

选择微量元素肥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针对性选择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种类,有针对性地补充所需的微量元素。
  • 溶解性与生物利用性 :选择溶解性好、生物利用性高的肥料。
  • 避免过量 :微量元素虽重要,但过量使用同样会导致作物生长问题。

2.3 复合肥料的使用

2.3.1 复合肥料的分类和特性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复合肥料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主要成分分为氮磷复合肥、氮钾复合肥、磷钾复合肥等。

复合肥料的特性:

  • 养分比例固定 :复合肥料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比例是固定的,便于按比例施用。
  • 肥效稳定持久 :复合肥料中的养分释放较为均衡,肥效较持久。

2.3.2 复合肥料的合理配比

复合肥料的合理配比需要考虑土壤肥力水平、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具体配比应由土壤检测和作物需肥规律来决定。合理配比有助于发挥复合肥料的综合效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选择复合肥料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合理配比:

  1. 土壤检测分析 :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2. 作物需肥规律研究 :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明确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
  3. 配比与施用策略制定 :根据检测和研究结果,制定复合肥料的配比和施用计划。

制定复合肥料的合理配比时,还需注意以下因素:

  • 避免配比不当 :如氮磷钾三元素配比不当,可能会导致某些养分浪费或造成环境污染。
  • 施用方式和时间 :根据复合肥料的特性和作物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施用方式和时间。
  • 监控效果并调整 :施用复合肥料后,需要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变化,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在本章节中,我们详细了解了肥料的种类和特性,特别强调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以及微量元素肥料和复合肥料的分类、作用和合理配比。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配方施肥策略,包括土壤肥力评估、植物营养需求分析以及施肥配方设计原理。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如何科学地制定施肥计划,实现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3. 配方施肥策略

配方施肥策略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方法,它依据土壤肥力评估和植株营养需求分析来设计合理肥料配方,从而实现作物高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下面将深入探讨配方施肥策略的各个方面。

3.1 土壤肥力评估

3.1.1 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空气和适宜根系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它不仅包括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丰富程度,还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如质地、结构、酸碱度和微生物活性等。

3.1.2 土壤检测数据解读

通过土壤检测可以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的状况。检测结果是设计施肥配方的重要依据。解读土壤检测数据时,要关注土壤的肥力状况、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以及土壤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

// 示例代码块:读取土壤检测数据
土壤检测数据 = {
  pH值: 7.2,
  有机质含量: 1.5%, // 百分比表示
  氮含量: 80 mg/kg,
  磷含量: 25 mg/kg,
  钾含量: 120 mg/kg,
  微量元素: {
    铁: 30 mg/kg,
    锌: 1.5 mg/kg,
    铜: 0.8 mg/kg,
    钼: 0.1 mg/kg
  }
}

// 逻辑分析与参数说明
// 上述代码块表示了一个示例土壤检测数据结构,其中包含了土壤的基本化学特性数据。
//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土壤肥力的状况,比如pH值表明土壤是微碱性,
// 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显示土壤肥力的总体水平,微量元素数据则有助于了解土壤的微肥力情况。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土壤是否需要改良以及进行针对性的施肥。

3.2 植株营养需求分析

3.2.1 植物生长周期的营养需求

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对营养的需求不同。例如,播种和发芽期通常需要较多的磷元素促进根系发育;生长旺盛期则需要更多的氮元素来促进茎叶生长;成熟期则需要钾元素来促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2.2 植株营养缺乏的诊断

通过观察植物的叶片颜色、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植株是否存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例如,叶片黄化可能表示氮元素缺乏;叶片边缘焦枯可能表示钾元素不足。

3.3 施肥配方设计原理

3.3.1 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

配方施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要依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配方,确保作物能够获得必需的所有营养元素。

3.3.2 肥料配方的调整方法

肥料配方的调整需要考虑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施肥方法等因素。对于具体作物,还应当参考其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吸收特性,通过实验和经验调整配方以达到最佳效果。

// 示例代码块:制定简单的肥料配方
肥料配方 = {
  氮肥: 100 kg/ha, // 千克每公顷
  磷肥: 80 kg/ha,
  钾肥: 90 kg/ha,
  微量元素混合剂: 20 kg/ha
}

// 逻辑分析与参数说明
// 上述代码块定义了一个简单的肥料配方示例,用于特定面积的土地。
// 氮磷钾的比例和总施用量应基于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具体需求来调整。
// 微量元素混合剂的使用是为了解决土壤可能存在的微量元素缺乏问题。
// 此配方是基础的,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农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微调。

在设计施肥配方时,还应该考虑肥料的释放速率、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特性以及土壤的持水持肥能力。正确的配方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并最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施肥技术与时机

4.1 土壤处理与基肥施用

4.1.1 土壤准备的重要性

土壤准备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正确的土壤处理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活性,从而为作物的生长提供理想的环境。在准备土壤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层的深翻、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pH值以及有机质和营养成分的含量等因素。

通过翻耕、平整和疏松土壤,可以促进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流动,这对于根系的呼吸和吸收营养至关重要。此外,通过加入有机肥料如堆肥和绿肥,可以增强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养分。

4.1.2 基肥的最佳施用时机和方法

基肥通常指的是在种植前施用的肥料,它的目的是为了给作物提供长期稳定的营养来源。基肥通常使用迟效或缓释肥料,如堆肥、有机复合肥等。正确的施用时机和方法是保证基肥效果的关键。

基肥的施用时机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而定。一般而言,在种植前进行深翻土壤时施入基肥最为合适。施用方法应根据肥料的类型和作物种类来选择。例如,固体肥料可以与土壤均匀混合后耕翻入土,而液态肥料则可以配合灌溉系统施用。

4.1.3 代码块示例与逻辑分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使用Python脚本来推荐基肥施用量:

# 基肥推荐脚本示例
def recommend_base_fertilizer(soil_test_results, crop_type):
    #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类型推荐施肥量
    if soil_test_results['nitrogen'] < 'low':
        nitrogen_fertilizer = 100  # 单位:千克/公顷
    elif soil_test_results['nitrogen'] == 'sufficient':
        nitrogen_fertilizer = 50  # 单位:千克/公顷
    else:
        nitrogen_fertilizer = 0

    if soil_test_results['phosphorus'] < 'low':
        phosphorus_fertilizer = 75   # 单位:千克/公顷
    elif soil_test_results['phosphorus'] == 'sufficient':
        phosphorus_fertilizer = 35   # 单位:千克/公顷
    else:
        phosphorus_fertilizer = 0

    return nitrogen_fertilizer, phosphorus_fertilizer

# 使用示例
nitrogen, phosphorus = recommend_base_fertilizer({'nitrogen': 'low', 'phosphorus': 'sufficient'}, 'wheat')
print(f"氮肥推荐量: {nitrogen} kg/ha, 磷肥推荐量: {phosphorus} kg/ha")

在上述代码块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 recommend_base_fertilizer ,它接收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类型作为输入参数,然后根据输入条件推荐相应的氮肥和磷肥用量。例如,如果土壤中的氮含量低于标准值(标记为'low'),则推荐施用100千克/公顷的氮肥,否则减少到50千克/公顷。同样的逻辑适用于磷肥的推荐。这个简单的脚本能够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特定需求,自动计算出合适的基肥用量。

4.1.4 表格示例

下面是一个表格,展示了不同作物类型对于氮、磷、钾肥的基本需求量:

| 作物类型 | 氮肥(N)推荐量(kg/ha) | 磷肥(P2O5)推荐量(kg/ha) | 钾肥(K2O)推荐量(kg/ha) | |----------|---------------------|-----------------------|----------------------| | 小麦 | 100 | 75 | 60 | | 玉米 | 150 | 90 | 80 | | 水稻 | 120 | 60 | 75 | | 大豆 | 60 | 45 | 30 |

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麦和水稻需要较为相似的钾肥用量,而玉米对氮肥的需求则更为突出。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在制定施肥计划时的参考。

4.2 追肥的技巧

4.2.1 追肥的类型与作用

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其营养需求适时补充的肥料。与基肥不同,追肥更多地关注作物短期的营养需要,尤其是在关键生长阶段。追肥的类型主要包括无机肥、有机肥以及液体肥等。

追肥能够有效地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逐渐消耗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在快速生长期和产量形成期。例如,氮肥的追施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叶片生长速度,而磷肥和钾肥的追施则有助于促进作物的生殖生长和改善作物的品质。

4.2.2 追肥的时机和注意事项

追肥的时机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来确定。通常,在作物快速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进行追肥效果最佳。例如,对于小麦来说,起身期和拔节期是追施氮肥的重要时机。

在追施肥料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遵循科学的施肥原则,避免过量施用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施肥时间,避免雨后立即施肥造成养分流失。
  3. 尽量采用深施或者穴施的方式,使肥料在土壤中分布均匀,并减少挥发和流失。
  4. 与灌溉相结合,利用灌溉水将肥料运送到根部附近,提高肥料利用率。

4.3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调整施肥方案

4.3.1 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策略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调整施肥方案。以小麦为例,主要生长阶段可以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苗期是小麦植株构建根系和叶片的关键时期,此时应适量追施氮肥,以促进根系和叶片的发展。到了分蘖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有效分蘖的形成。拔节期和抽穗期是小麦营养需求的高峰期,此时需要大量的氮肥来支持作物快速生长和产量形成。灌浆期则应减少氮肥的施用,而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以提升籽粒品质。

4.3.2 肥料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在合理分配肥料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测试结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肥料的施用应以科学、合理和环境友好的原则为指导。使用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延长肥料的有效作用时间。

通过灵活调整施肥方案,可以确保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都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例如,对于需要高氮的作物,在其生长初期可以施用较多的氮肥,随后根据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土壤测试结果适时调整施肥量和追肥的时机。在整个施肥过程中,应重点监控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养分变化,以便作出及时的调整。

这一章节的详细内容展现了如何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施肥,以保证作物能够获得充足而平衡的营养。正确的施肥策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还能改善作物的品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下一章节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施肥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

5. 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

5.1 肥料使用与环境保护

在农业生产中,肥料的使用是提升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当的施肥方式可能导致肥料流失,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了解肥料流失的途径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应用环保型肥料减轻这种影响,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

5.1.1 肥料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肥料流失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两个途径发生。地表径流是指降雨后土壤表面的水流将肥料带入附近水体,而渗漏是指肥料随土壤水分向地下深层运动,最终可能污染地下水。这些流失的肥料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在水体中累积,会引起水华和赤潮等富营养化现象,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案例分析: 一项关于农田氮肥流失的研究发现,在高强度的化肥施用下,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意味着大量氮肥随水流失,对周边河流和湖泊造成了严重的富营养化风险。

5.1.2 环保型肥料的推广与应用

环保型肥料通常具有缓释或控释特性,能减少施肥次数,降低肥料流失的风险。此外,有机肥料如堆肥和绿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对肥料的吸附能力,减少肥料流失。

技术应用: 推广生物有机肥和控释化肥的应用是减少肥料流失的有效途径。控释化肥通过特殊的包裹技术使得肥料养分按照作物需求缓慢释放,从而降低了因过量施用造成的流失。

5.2 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在农业生产中,施肥不仅需要考虑对作物生长和环境的影响,还需要关注经济效益。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从而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精准施肥,即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分配肥料。

5.2.1 成本与收益的计算方法

成本与收益的计算通常涉及直接成本(肥料、人工、机械等)和间接成本(环境影响、土地退化等)的评估。通过对比不同施肥方案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评价施肥的经济效益。

方法介绍: 一种计算方法是使用净收益分析(Net Profit Analysis)。公式如下:

净收益 = 总收益 - 总成本
其中,
总收益 = 单位面积产量 × 产品单价
总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5.2.2 提高施肥经济效益的途径

提高施肥经济效益的途径包括采用精准施肥技术、优化肥料配方、选择高效肥料,以及使用适当的施肥时机和方法。精准施肥技术涉及对土壤和植物的详尽分析,以及使用先进的施肥设备。

操作策略: 以智能施肥系统为例,该系统通过土壤传感器收集数据,然后利用农业专家系统推荐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既节省了成本又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本章节中,我们详细探讨了肥料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关联性,强调了环保型肥料的应用对减少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方法,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合理施肥策略提升经济效益。下一章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成功的施肥策略和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

6. 实际操作案例分析

6.1 成功案例分享

6.1.1 案例选择的标准与原则

在选择分享的案例时,我们遵循以下标准与原则:

  • 可复制性 :案例应能在不同条件或规模的农场中复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 数据完整性 :必须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够清晰展示施肥策略和结果。
  • 成功指标 :案例需要有明确的成功指标,如作物产量增加、土壤质量改善等。
  • 创新性 :优先考虑引入了创新技术或方法的案例。

6.1.2 典型案例的施肥策略和实施效果

以“华北地区某农场水稻施肥优化项目”为例:

该农场通过测土分析技术,对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根据水稻生长周期的营养需求设计了配方施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

  1. 配方设计 :依据土壤检测数据,定制了有机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施肥配方。
  2. 施用时机 :在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分别施用了不同比例的追肥,以确保关键生长期的养分供应。
  3. 技术培训 :对农场工作人员进行了施肥技术培训,确保施肥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实施效果 :该项目使得水稻产量提高了15%,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0%。

6.2 常见问题及案例剖析

6.2.1 施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施肥操作中,我们常常面临以下问题:

  • 肥料利用率低 :特别是无机肥料,由于易随水流失,利用率不理想。
  • 施肥不均匀 :手工施肥往往导致施用不均,造成养分分布的不均衡。
  • 土壤板结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影响作物根系发展。

6.2.2 问题案例的分析与解决策略

以“某农场因施肥不当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为例:

问题分析 :农场主为了追求作物短期内的生长速度,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板结现象严重。

解决策略

  1. 土壤改良 :引入有机物料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2. 科学配肥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施肥配方,减少无机肥料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料的比例。
  3. 采用新技术 :引入控释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6.3 从实践中学习与创新

6.3.1 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

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例如,我们发现:

  • 监测与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的土壤和植物生长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调整施肥策略。
  • 培训与教育 :定期对农场工人进行施肥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环保意识。

6.3.2 创新施肥技术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施肥技术,例如:

  • 智能化施肥设备 :使用具有精准施肥功能的智能机械,实现施肥的精确控制。
  •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新的生物肥料,提升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创新,我们相信可以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环保的施肥解决方案。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西瓜的测土配方施肥》是一份农业技术资料,系统讲解西瓜种植中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环节。内容涉及土壤养分分析、肥料种类与施用、配方施肥原则、施肥技术、环境与经济效益、实践案例以及问题解决策略。资料旨在提供科学管理方式,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