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题外话
幼儿逻辑的课程是由Smart带着孩子进行生活化的时间思考,转化成课程。本课程属于实验性质的思考和尝试,上课内容来源于生活的一瞬间,也有可能深思熟虑几个月后才开始实践。
差不多2年的时间,陆陆续续更新了14篇文章,写过形状、点连线、数独、识字、测量、时间、数感、迷宫、空间、火柴棒、量词、扑克牌、数字等专题,之前的系列文章可参考知乎的其他文章
这次带来第15课,一个交通停止线引发的思考,带孩子一起探索身边有趣的事情。
02此次课程起源
关于交通标志线话题来源于半年前一次偶然的经历,周末惯例带着Booker去上乐高课,这次是自己开车过去,突然遇到红灯停下来。
在双向两车道上,我们和另外一辆车都在最前面的停止线,Booker问为什么这辆车不是和我们并行的,比我们多走出半米。探头一望发现两个停止线确实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占用左边车道比右边车道要缩进两米左右。
当时没有想到好的解释,但是问题一直存在我脑海中。这些对我们成人显而易见的问题,甚至都忽视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除了停止线,马路上标示线有大学问。
有了知识储备就开始“智慧”向孩子提问,通过问题引起他的注意力,观察和思考道路上一些有趣的知识。
终于有一天我清晰的记得1月20日,就在春节回老家的当天,我和Booker下午骑着小电瓶车出发去马路上实地考察马路上的标志线。
03为什么有的停止线要缩进?
其实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我心里有数。一般小的十字路口,转弯车辆没有足够的空间较为顺畅的转弯,因此会借用对面车道的靠左边的停止线,别小看这2米左右的缩进,能够有效缓解交通事故。
有了这个认识后,带他先去观察停止线齐平的马路和小街道看停止线不齐平的马路,看看能不能自己有所发现。
形成这个认识后,再具体观察这些路口的车辆转弯时的行走路径,路口小的地方确实经常会压着齐平的线。
而宽敞的十字路口,有足够的空间让车辆转弯,不需要缩进停止线来借让。

04左待转区有什么作用
现在很多马路上有左待转区,只要直行灯亮起来后,左转区的车辆可以先开到待转区。

让他观察待转区的现象,想一想为什么要做的这个待转区,如果不做这个待转区,左转的汽车现在还在哪里?把这些问题都一个个抛给他,重要的不是他的答案,是让他思考到这些观察到的情况。
在了解到待转区可以在绿灯亮起来,多通过几辆车,再细致观察下待转区可以容纳几辆车,能不能估算下有了待转区之后,这个左转马路口一天能够多跑几辆车,做一个简单的估算。
这是个复杂的分解问题,我和他一起计算的。以我们实际观察的胜辛路路口为例,待转区比停止线多停3辆车,每次左转绿灯中间大概间隔120秒,一个小时会发生左转30次的绿灯,一个小时能多通过90辆车,一天就是24小时乘以90辆汽车,合计2160辆汽车,节省好多时间。
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情况,确保每个小时都有车流情况,每次绿灯都起码有3辆以上的车,再考虑这些因素的时候,还是能节省不少时间。左待转区真是个不错的设计。
我顺带提了一个问题给他,为什么没有右待转区,因为交通规则里面,右转可以直接走。
05公交车站台总是凹进去?
交通标识看似简洁明了,实际蕴含了很多智慧和实践经验,都是不断演进的过程。
我曾经听过一个TED关于交通设计优化的,谈到外国公交车站的设计,好的设计会结合公交车启停加减速、下雨天防溅水、乘客如何更有利的上公交车。
这些复杂的问题,不会抛给他。可以让他们观察公交车的停车站有哪些形状,为什么通常要凹进去。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那就逆向思维,如果不凹进去的话会发生什么,那就是公交车占用了一条道路,影响后面的汽车通行,最直观的就是堵车。
06高速路上没有红绿灯?
类似为什么高速路上没有红绿灯的问题,我也向他提出过你看看地铁轨道行驶途中、高架桥上红绿灯这么少。
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看,为什么要红绿灯?没有红绿灯有什么好处?
高速路上没有红绿灯,速度可以开的特别快,但是有一个不方便的地方就是不能随便找路口下。
而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就是因为人要方便进出,理论上一个马路上只要你不左转右转,一条道开到黑也行。
这么说红绿灯是为了方便我们出行。
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每辆车都想通行,十字路口就经常堵起来了,有了红绿灯,交通规则明了红灯停绿灯行。
07有些马路口两车道变三车道
上海的大马路上有地方,快到十字路口时,通常会把两车道变三车道,分散车流。但是通常带来一个问题,人们习惯性直行开车,如果马路口需要转弯一下,会带来新的隐患。
我们在实地观察新改修的胜竹西路发现,两车道变三车道时,通常要借一些道路两旁绿化的空间。
我们还发现,类似这种两车道变三车道问题,十字路口会表示行车导流线,避免车辆直行,开到对面来的车道上去。
类似奇怪的问题,我们还遇到左转道路不是在最左边,我们猜测是个路口人比较多,垂直方向的道路宽,水平方向的路窄(之前这个路口左转是在最左边的,最近才调整的)

08交通标志线中的数字知识
这次外出一起测量标志线上,斑马线的宽度45cm,斑马线的间距60cm,斑马线的宽度有5米的,也有6米的。
马路上实线宽度,一个iPhone 8 plus的长度,14cm左右。
观察了不同红绿灯有不同的红绿灯时长,也看到黄灯通常3秒钟左右。
马路上有限速标记的数字,路线指示牌有马路号码,路上的公交车线路和站台的车次,通常幼儿最喜欢观察的数字之一。
这些生活中的数字,就是培养数感,启蒙数学、逻辑的基础。
使用好的道具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帮助,但是我始终认为,只要用心我们可以使用的道具,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为了买一堆幼儿逻辑启蒙道具,反而会失去这些数字和生活的练习。
09 其他有趣的道路标志
停车位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如果仔细观察白色的停车位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但是蓝色、黄色停车位你知道代表什么含义吗?
蓝颜色停车位是免费停机动车的,白色停车位通常是收费的,黄色停车位是专属停车位,预留给特殊车辆,比如消防车。
我们还观察了小区的马路牙子的颜色区分,比如黄色单实线的马路牙子是禁止停车的,小区黄黑相间的是可以临时停车,但是不能长时间停放。
还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马路上的黄色“网状线”,一般施画在重要国家机关、军队、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大门前和公交枢纽门前等处。黄色“网状线”严禁一切车辆长时或临时停车,防止交通阻塞。

不仅仅陪伴孩子成长,最近对马路上的标识会有意观察,并想一想他们背后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比如关于道路上右转保护区的设计,最开始没有任何标线,是安全事故的灰色地带,车辆转弯占据空间,行人、非机动车占据着公共空间。
于是我观察到这些有了变化,有的地方增加红色虚线的转弯指示线,指导车辆转弯时候不要侵占危险地带,人流量的地方划虚拟线起不了作用,干脆使用实物隔离,增加安全系数。

于是进一步思考,这些道路标志线设计的是否合理是城市文明的另一种体现,越是发达的城市,道路标志线更加合理和人性化,其中隐含了道理。一个小小的改进,能够带了巨大的通行效率,就像那个左转待转区的设计。
010总结
这次通过对标志线的思考和探索,发现了标志线隐含的智慧。给大家一个新的启发,作为一个和孩子如何进行生活活动的小样板和实践。
若大的智慧就隐藏在身边,我们需要转换视角去看待问题。
将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一个个的给到孩子,不是期望他们能够给出多么惊讶的答案,而是启发思考,只有大脑不断的转动起来,才会有更加敏捷的思维和细致的观察力。
虽然表面上这些和我们学科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我始终相信这些场外的观察能够大大提升我们孩子的思考能力,还能积攒生活常识。
欢迎关注专栏。
I am smart,两男孩老爸,师范毕业计算机硕士,马拉松爱好者小朋友俗称smart老师
smartlinking,链接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