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天气预报不够准确?
为什么天气预报不够准确?
今天的天气预报是用超级计算机将地面,雷达,卫星等仪器所测出来的湿度、温度、气压和风速、风向这些数据进行推演,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大气运动规律,要分析不同云层带来的影响,预报专家用天气学,动力学,热力学等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得到的预报,制作出短时、中期和长期预报。当然预报未来的天气情况的时间越长,精度就会减少。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偶尔发生这种情况。明明今天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但是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从而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天气预报不够准确的感觉。其实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达到85%,这已经很高了。但是由于对地球系统的观测并不是很完整,还有许多技术难关要攻克,还有咱们日常生活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就造成了15%的“不准确”。
那么天气预报为什么不能够达到非常精准的程度呢?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天气预报不够准确的原因。
1
天气预报技术尚不成熟
依托于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这样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由于大气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牵涉到很多的学科领域,再加上目前对地球系统的观测并不是很完整,还有许多技术难关要攻克,故而人类对大气系统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天气预报不准确仍无法避免。
2
蝴蝶效应给天气预报带来的影响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微小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从而使长期天气预报具有不可预测性或不准确性。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是对于地球大气这个复杂系统进行观测计算与分析判断,它受到地球大气温度、湿度、压力诸多随时随地变化的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可想其综合效果的预测是难以精确无误的、蝴蝶效应是在所难免的。
3
气象观测存在视野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测天气。在以前我们往往是通过人眼进行观测,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有了气象卫星,无论台风多么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尽管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有限;而极轨气象卫星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因此由于气象观测存在视野盲区,在后续对气象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误差。
4
气温与感觉的差异
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人们自身感觉到的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这就是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的差异造成的。
经过上述的分析,想必大家都已经清楚为什么现在的天气预报偶尔会出错了吧!
你和天气预报之间发生过哪些小故事呢?
欢迎大家留言跟我们分享!
END
资料来源 | 知乎
编辑 | 海浪
审核 | 海鹬 阳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