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田晓旭
陆金所目前已经完成全站 90% 以上的去 Oracle 工作,并且将在 6 月底前下线最后一台 Oracle。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在搜集企业去 Oracle 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会依赖于云厂商或者其它已经去 Oracle 成功企业的帮助,真正凭借自己力量去 Oracle 的企业并不多。而今天我们介绍的去 Oracle 案例,恰恰就是凭借自己力量去 Oracle 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是陆金所。
陆金所去 Oracle 实践开始于 2018 年年中,历时 18 个月,将全站 90% 的数据库、数千张表从 Oracle 无缝切换至 MySQL。InfoQ 记者为此独家采访陆金所去 Oracle 实践的负责人王英杰,试图为大家还原全过程。
陆金所的业务场景与去 Oracle 节奏
陆金所的去 Oracle 从 2018 年年中开始启动,涉及大几百个子系统,总数据量超过 PB 级,去除的 Oracle 数据库覆盖基金、网贷、信托、资管、银行理财、证 券、保险、主账户等全金融场景,全程使用自动化平台管控和推荐去 Oracle 实践。
据王英杰介绍,“陆金所全部的研发和技术运营部门都参与了全站去 Oracle,至少有 500 人以上的开发、测试和运维工程师参与其中。”
如果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陆金所去 Oracle 实践有三个比较关键的阶段:
一是通过边缘系统进行方案验证阶段;
二是去”O“自动化工具平台构建和优化阶段;
三是全自动化标准化去”O“落地阶段。
去 Oracle 方案的选择
与大多数企业去 Oracle 的原因相同,陆金所选择去 Oracle 也是因为原有的 Oracle 数据库架构扩展性很差,并且 Oracle 软件授权费用太高,无法支撑陆金所从 2013 年到现在交易量井喷式暴增下的业务需求。
另外,随着陆金所业务逐步扩展为基金、网贷、信托、私募、AI 理财、保险、银行等全金融业务线,原来的 Oracle 数据库不仅在容量上无法支持全金融业务场景,而且在监管上也不一定合规。